《中国历史停滞吗》读后感

杜车别先生于今年出版了一本新书《中国历史停滞吗?--对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再探讨》,全书核心内容和观点都是写于2006-2007年,最初发在天涯社区的。我接触到时,也是3年多前。当时看完也就记住了部分,大体也都忘得差不多了。趁着出实体书的机会,入手了一本,重新通读了一遍,说说观感。

《中国历史停滞吗》读后感
《中国历史停滞吗》读后感

对中国历史阶段的划分,先看陈独秀1938年的《民族野心》一文:“欧洲罗马衰亡后数百年,便踏进了资本主义社会。日本德川幕府一倾覆,紧接着便是明治维新,两个社会的过渡时初为时不久或几等于无。中国自晚周封建崩溃以至清代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社会,差不多延长了二千年,第一是因为四邻都是些生产力和文化较低的民族,没有外来的刺激;第二因为海岸线实际的短,不容易形成沿海岸对外贸易的都市;第三因为缺少纵线的河道,形成大陆内部交通之困难,不容易发展国内市场,迅速的集累原始资本;第四因为最大的四次蛮族侵入(五胡、金、元、满清),破坏了中国经济之继续进展,以此种种,遂至延长了中国前资本主义时期,未能进入资本主义的工业社会。这就是中国和欧洲、日本强弱盛衰之历史原因。”

陈独秀的文章中,周秦之变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就不是现在通行的封建社会,而是用前资本主义社会描述。《中国历史停滞吗》一书则对秦以后的社会再次分层,称汉唐为资本主义因素社会,宋明为资本主义萌芽社会,对元清则单独择开,说不属于正常社会的演变。并定义了星火意识和燎原意识,指出资本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区别,就是星火意识有没有上升到燎原意识。

资本主义因素,描述的社会的静态、局部的片段,如市场经济、雇佣劳动、私有制等。有因素不代表有萌芽,也就是说仅有因素是不能发展的资本主义的。现如今各类书籍论文中常见的资本主义萌芽,实际上就属于资本主义因素。所以资本主义萌芽的起源就非常混乱,有明清说、唐宋说、秦汉说、战国说等。战国时,中国的市场经济就极为发达,典型的如《孟子》中记载的孟子与许行的对话,其名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本意只是描述分工不同,现在也没少被批判。原贴用的是待孕一词,并举有例子,一个女人正常发育成年,就有了怀孕的生理基础,但并不代表有生育能力就一定会生育的。

资本主义萌芽,这个概念在书中被重新定义了,和它在其他书籍中所表示的意义并不一样。萌芽是动态的,且会在短期内发生巨大变化,是一个生命,是完整的有机体,就如母体中的婴儿一般。所谓资本主义萌芽就是在带有一定的资本主义因素的经济基础条件满足后(如私有制、市场经济、雇佣劳动等),星火意识上升为燎原意识的过程。如果存在这个过程,就存在资本主义萌芽;如果不存在这个过程,就不存在资本主义萌芽。宋明之所以是资本主义萌芽社会,是因为硬件上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普及,杜甫有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唐代能读万卷书,还是很困难的,但到宋代,因为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普及,书籍的获取成本和难度都小了很多,随便一个读书人都能轻松“破万卷”。软件上则是由于宋明理学的开创与传播,都使星火意识上升到了燎原意识。说一句题外话,宋明理学是迄今为止,人类思想的最高峰,要想更上一层楼,只有从宋明理学是捷径,其它的能不能成功另说,即使成功也要多费许多力气。

某种程度上来说,宋明除了没有进行工业革命外,就是标准的资本主义社会。而工业革命需要文化的交流与积累,英国能抢得先机就是因为十字军从阿拉伯带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相当于虚竹凭空受了无崖子七十年的功力,加上本身又孤悬海外,不易被蛮族打断文明演进。而阿拉伯和中国就没有这样的幸运,都是在化蛹为蝶的时候,为蛮族所灭,直接打退千年道行。后来美国能够崛起,也是因为二战希特勒把欧洲的牛人都赶到美洲了。

回到中国历史阶段划分的问题,现在通用的标准为夏商周奴隶社会,秦迄清封建社会,是郭沫若套用的马克思五阶段论,在郭沫若以前,这样划分中国历史是没有市场的。这样划分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标准需要统一,在他论述中国和欧洲历史时,所采用的标准就不同的。但一家之言,对错都是可以讨论的,问题在于把五阶段当成标准答案,然后所有的研究都要往这上面靠,这就是很大的问题了。不过郭作为一个名声不太好的文人,是没这么大的能量的。1950年,还有彭述之对这一问题有异议,再就到杜车别2007年才重新突破五阶段的枷锁,看过一个帖子比喻,把中国历史阶段划分作为及格线,整整57年没有一个人及格。本来陈独秀一篇文章说清楚的问题,杜车别用了整整一本书。《中国历史停滞吗》一书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对之前一些根深蒂固的观点作了系统驳斥。基本上依照毛佩琦先生序言中所说:论从史出,而不是完全相反的材料去证明同一个论点。

历史阶段的划分,还拿掉了一个奴隶社会,认为古今中外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存在奴隶社会。奴隶是指生存状态极差的一群人,在任何时代都或多或少会有,不能以有无奴隶划分社会形态。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时候,工厂里的雇工还不一定比奴隶强呢,而且欧洲近代还有黑奴贸易,若是有奴隶社会,那时候的欧洲也是。

书名:中国历史停滞吗?是问句,在书中也给出了回答。就如封面所说,中国古代皇朝周期性盛衰覆亡实质并非停滞轮回,恰恰是社会发展高度活跃所致。什么情况下不会有所谓的周期呢?那就是秦始皇的幻想万世一系,当然他还有另一个幻想:长生不老。一个王朝的兴衰是军事力量、意识形态力量、商业力量三者之间的消长关系所决定。秦隋是军事力量未能转化为意识形态力量,故而短命。汉唐则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如脱缰野马,最终不可控制导致的社会崩溃。宋代以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破坏而无建设,商业力量不能上到朝堂。而宋明则由于科举的普及,商人阶层轻易掌握了政权,未经磨难,过于幼稚,导致宋明都为蛮族所破。有关这一点,在杜车别《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有详细的论述。

历史的演进不是直线推进的,而是螺旋上升的,期间是可能倒退的。唐代虽然在汉代之后,但商品经济的繁荣是比不上汉代的。东汉崩溃后,由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社会发展是倒退了很多的。看到过一个城市化的问题,城市化有两条路,一条是市场经济时代的土地兼并(在英国是圈地运动),所以中国尤其是宋明的问题不是土地兼并,而是土地兼并不够。汉唐国内贸易体量不够,而仅凭陆上的丝绸之路,海外贸易还不成熟,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的流民问题解决不了,所以崩溃。晚唐阿拉伯人来华贸易,开始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到宋代海外贸易就极发达了,吸引了大批流民就业,所以就没有爆发很严重的问题。同时期阿拉伯是老大,中国老二。在阿拉伯和宋相继为蒙古所灭后,中国由于朱元璋创建明朝,得以恢复发展,而阿拉伯因为没有朱元璋这样的人物,一蹶不振。明朝的海外贸易就更为发达了,前期有郑和下西洋,后期有郑芝龙这样的海商集团。所谓海禁,不过一纸空文。另一条城市化道路,是苏联计划经济时所实行的,随着苏联解体,这条路也就没人再走了。

刘泽华试图以共同体分析方法代替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书中指出这个观点是很有价值和潜力的,但在本书中却并没有展开说明,所以就做一点额外的说明。阶级分析方法,不能算是完美无误的,准确点说是不全面,只是陈述了一个点一条线,它是对的,但也只是对了一部分。而更可怕的是把这个作为标准答案进行推广,别说一个不准确的答案,就算是是对的答案,也不可以作为标准推广的,这相当于让别人都放弃独立思考,长时间下去,思维也就停滞了,就会形成一潭死水。

对共同体分析方法的大量运用中,在杜车别先生的民族理论综述的长贴中,其中有指出最高层次的两个共同体:意识形态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民族)。阶级分析方法在第二层次,要比意识形态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弱一个等级。我见过的杜先生的长贴除了民族理论外,基本都已出版成册,包括《明冤》、《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的》、《元亨论》、《明末清初人口减少之谜》以及这本《中国历史停滞吗?》,我也基本都收有实体书。希望这最后的一篇长贴也能早日付梓,里面很多内容都可以说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