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言課《畫楊桃》中老師的教誨,終生難忘的,還有更多!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第13課的一篇課文《畫楊桃》,講述了作者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而被同學嘲笑的故事,通過老師的引導讓同學們發現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了;不要忙著發笑,要看看人家是什麼角度看的。

小學語言課《畫楊桃》中老師的教誨,終生難忘的,還有更多!

早上吃早餐的時候,媽媽問女兒最後一碗麵要不要吃,女兒不太愛吃麵而不答,但顯然沒有吃飽,因為煎餅被媽媽吃了一部分而不高興。見她不答,爸爸就盛到自己碗裡了;女兒很不開心的發著脾氣,爸爸回應道:“你又不吃,我盛了自己吃,為什麼你會生氣呢?”“我沒說,你怎麼知道我不吃呢?”女兒氣呼呼地反質問著爸爸。“是呀!你沒說我當然不知道你到底還要不要吃。我還沒吃飽,鍋裡又剛好還剩了點,媽媽和弟弟都吃飽了,你沒回應媽媽,那我就給自己盛上了。”女兒不答,爸爸的話還沒說完,就已經把爸爸盛到碗裡的麵條倒進自己碗裡了。

在講《小馬過河》這個故事的時候,女兒列舉松鼠和老牛不是騙人的理由,就是隻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還舉例講《畫楊桃》中的作者畫出五角星的事實。

小學語言課《畫楊桃》中老師的教誨,終生難忘的,還有更多!

那麼,早餐的時候,爸爸,媽媽和孩子有沒有按照自己的角度“畫楊桃”呢?媽媽的角度是想要孩子多吃點,別餓著了!女兒的角度--不想吃麵條,但肚子沒飽還想吃。爸爸沒有覺察孩子的情緒,想當然地認為女兒不吃而自己把剩下的吃完。

怎麼用這一課學到的“終生難忘的教誨”來解決問題和衝突呢?

1. 用心覺察自己的想法

怎麼“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呢?真正能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而且這也是經常被我們所忽略的。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跟隨自己的內心,不受外界的干擾,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小學語言課《畫楊桃》中老師的教誨,終生難忘的,還有更多!

2. 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現實生活中,太多鮮活的例子因他人的意見而裹足不前,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機遇失之交臂,甚至是因為羞於表達而產生很多不必要的誤會和衝突。用實際行動,勇敢地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只有這樣,只能驗證我們的想法是不是合理,能不能被實現。老師的引導是不是在幫助作者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令人終生難忘”呢?與此相反,女兒將自己的想法壓抑在內心而變成了發脾氣,衝動等負面情緒,又沒有人幫她排解,以致將衝突加劇。


小學語言課《畫楊桃》中老師的教誨,終生難忘的,還有更多!

3. 對他人的想法保持一顆好奇心

保持一顆好奇的心,既不會冒犯對方,又可以鼓勵對方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讓事態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老師讓同學們一一觀察,是不是讓每個同學都切身感受到了不一樣的結果?爸爸從一開始就斷定女兒不吃,是點燃這次衝突的導火索,如果爸爸能夠在知道女兒有情緒的時候,保持一顆好奇的心,對女兒表示關心的話,女兒可能會說出自己不喜歡麵條的想法和想要多吃煎餅的需求,而這時爸爸媽媽很可能會滿足她的這個小小要求而將衝突消滅於無形之中。

小學語言課《畫楊桃》中老師的教誨,終生難忘的,還有更多!

4. 用他人的視角看問題(換位思考)

這是一往篇課文的總結,也是多數人從一課中所學到的,怎麼把我們學到的領悟並內化到自己的言行舉止上呢?保持一顆好奇心地得到對方的想法,再用他的這個想法站在他的立場上看等問題,理解他人的難處,體會他人的感受,用我們的憐憫之心來處理問題,解決衝突。如果忽略這顆好奇心用他人的視角看問題很容易進入一個誤區,變成了揣測他人想法的“讀心術”。爸爸為什麼就能斷定女兒不吃了呢?為什麼爸爸的斷定會讓女兒的情緒一下子就爆發了呢?理由貌似很合理很正當:一是媽媽吃了你的煎餅你在鬧情緒;二是你不喜歡吃麵;從事實的結果來看,顯然這些無法抵銷其沒吃飽並對食物保持的需求。

小學語言課《畫楊桃》中老師的教誨,終生難忘的,還有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