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琴行頻頻倒閉?練琴費模式是目前唯一出路!

為什麼琴行頻頻倒閉?銷售跑不動,培訓上不去,學生不練琴,老師留不住!練琴費模式是目前唯一出路!

為什麼琴行頻頻倒閉?練琴費模式是目前唯一出路!

這是開了三年的

去年過年之前才調整練琴費收入。

看了一下他之前的幾年的數據,虧的!他沒感覺!

為什麼琴行頻頻倒閉?練琴費模式是目前唯一出路!

前幾年幸虧他還能自己上課。

全國範圍內,這種小琴行佔了90%!甚至更多。

這樣的琴行要不斷地招生,不然他資金鍊就斷掉,這是因為本身就沒利潤,所以才要不斷的招生,如果有利潤的話,手上的現金是不會越來越少的,只會越來越多,那他現金越來越少的話,就說明在虧損,虧完就不斷招生啊,所以說看到處都是招生的,看到朋友圈都是招生啥的各種各樣,那就麻煩了。

招生的焦慮症就是這樣來的啊,虧損他不知道,算不出來,然後因為手上沒錢啊,要拼命招,開五年就招五年,我真不知道他是有多缺錢。

當然,這個琴行老闆膽子也挺大啊,找不到盈利方向的時候敢借錢直接開分店。

在北方地區很多是按年交的。那按一年一交的話呢,他就中間不交租他就沒感覺呀,他不知道他每個月虧了呀,知道年底要交租的時候才知道,要籌錢交租了,哎呀十幾萬。

在廣東的話都是按月交租的,所以說每個月我們第一個就是去算這個賬,那你們一年交的,你也得把你一年的租金分攤到每個月,你要去算一下你每個月賺多少錢,你不要去算一年的,知道吧,因為現金流跟利潤是沒有關係的,你看不出來的話,你就會虧死。

不是你學費收的越多,你就越賺錢,你知道嗎,假設你一個店一年才招十個學生,一節課才一百,但是他呢,給你交了十年的學費。那你覺得你賺嗎,你其實每個月都在虧,因為只有十個小朋友在上課,怎麼可能抵扣掉每個月的房租呢,就是說你收了他十年的學費,這個是現金流,跟利潤沒關係,實際上你是虧的。不然跟你試一下,你就靠這十個小朋友撐十年,看看會不會虧死。你不要以為你收了學費收了多少錢,你就賺了多少錢。每個月把進賬和出賬一砍,哇,這個月賺兩萬?!不對,知道吧。你那個只是經營性現金流為正,這很安全,但你不知道你的利潤是多少,這個是看不出來的。

很多機構幹完三年下來,手裡沒多少錢,沒上完課的學生倒是一大堆。一開始做就沒想好盈利的事情,就光想收費的事去了。

財務管理上面,利潤合算方面,最準確的測算方法,有個名詞,叫權責發生制——把現金完全錯開,剝離,不要管。這時候的利潤是最清晰的。交付多少產品,就確定多少營業額,而不是預收賬款當成營業額。這個算法用在咱們培訓業尤其重要!收的錢頂多算定金!訂貨費!

交了一年學費,不就訂了一年的課程而已,這個不是真實的營業額!每個月真實交付的產品量(課時量)×單價,得到出來的才是營業額,然後再拿這個營業額去減掉這個月工資和房租,一切支出,得出來的才是真實的利潤。

收的學費再多,如果把真實利潤算出來,你是個負數的話,你繼續下去就得完蛋。很多人是懂這個道理的。但是還在矇蔽自己的,不斷招生安慰自己。

一個店能招到的學生量其實真的有限的。如果測算,不虧錢需要100個學生才能盈利。意味著你需要招200個,才能賺其中100個的錢,而且還是100個的學費去掉老師分成,只賺到50個人的學費作為利潤。很多機構是這個玩法。

有的迷信集體課。首先你得有大場地,有了大場地,其次得有大量學生,不然每次集體課只有2-3個學生一個班,玩啥?假設有大量學生,你還得考慮老師的能力,能不能保住大量集體課學生,因為集體課流失率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初級或者低價營銷過來。

還有一個,賣琴。好了,既然培訓死活賺不到利潤,自然就很多機構在推銷售了。沒有外銷網絡的琴行,靠自己那點學生,賣出去的有多少可以持續賣的,這個問題大家自己心裡有數的,總不能把買了琴的都勸退,把老師的時間空出來接沒買琴的吧?

集體課和一對一呢,還是按照權責發生制來算的話,八十個小朋友,八十個一對一的和八十個集體課的。最終按每個月的上課量和單價來算的話,其實按權責發生制來講,一對一,最終的營業額是最大的,比集體課大,因為一般大家都是心虛會把集體課價格收得比一對一低,對吧,那麼最後你會發現,集體課的可持續性和一對一課程是沒法比的。那最後呢,你又要不斷的招生。可能有人會說,哎呀,我這個八十個小朋友,兩個老師或者一個老師就可以帶完了呀。好。你知道你這八十個小朋友是花了多少這些地推成本招回來的對不對,你說一對一也要地推,但是一對一課程上去的話,就不容易下降了,除非你自己做的很爛,但是你集體課的話經常需要你去推,其實那筆帳算起來還是一樣的。

行業基本就是這樣的情況,搞得很多自己開店自己教學的,困在一個店裡面好幾年的,因為青黃不接呀,本來利潤就不多,自己不教就更沒利潤,對吧,好了自己賣琴,賣著賣著就斷了,而且你還要上課,那你再去擴張的話,雞飛蛋打地怎麼擴張啊,不敢,一個是人跟不上,一個是資金跟不上,一個是利潤跟不上,各方面都跟不上的時候,自然就困在一個店裡面。對吧,這是我講的全國小型培訓機構的現狀,尤其是琴行,因為不比文化課,文化課的話,可能這個招人還比較好招,隨便來個大專以上的都可以教了。尤其是作業輔導的,而琴行呢,,利潤這塊沒搞定,教學這塊還得自己抓,抓完之後呢,銷售還得自己抓,又拿不到大品牌。你說憑什麼去擴張啊,永遠不會擴張的。

當初我開第一家,馬上就測算利潤,非常低,所以就拼命開分店,開到第三家,一算,還是很低。

那會兒的課時費利潤,都要負擔房租,而且我特麼那時候還有前臺。課時費分完老師工資,剩下的毛利潤還得分給房租,還得分給前臺。最後毛都不剩。

後來練琴費改完,超了房租很多,再後來孩子正常練琴沒啥大毛病了,前臺沒啥用,砍掉了。這會一看,利潤表的數據就好看了。現在很多新入行的,都是照著最老舊的模式開,基本會被弄得鼻青臉腫。

財務思維沒有打開的時候,模模糊糊整下去。搶品牌已經沒機會了,除非有品牌矩陣,三兩個大牌在手上的那種。

為什麼琴行頻頻倒閉?練琴費模式是目前唯一出路!

為什麼琴行頻頻倒閉?練琴費模式是目前唯一出路!

想玩銷售起家的話,準備好資金和時間,機遇也很重要,當地如果有品牌空缺,就拿錢砸,大品牌都抓過來。不然沒有配套練琴費,照傳統模式老樣子的話,大概可以看到10年的樣子。

對事不對人,這行很多人開店,初衷是非常有情懷的,然後開完面對各種商業挑戰的時候,就完全拿不起情懷了,被現實虐措手不及。但是想來想去還是沒找到辦法,就暫且將就的開著吧。現在市場就是這樣。因為我接觸的琴行比大家多幾十倍。基本面就是這樣的。

我也聽過很多琴行老闆不服氣,罵我收練琴費商業化。練琴怎麼會是錯的呢。商業化?其實不管你開不開店,只要你有償教學,就是商業化。不要用錯誤的認知來對待自己的工作。如果真的不想太商業化,進學校做個音樂老師,錢由政府財政出,這就能做到不商業化了。

商業化≠忽悠。我也經常聽別人講,一場比賽非常商業化,比賽很假,其實那不是商業化,那是忽悠,或者給孩子一個展示的機會,跟商業化沒半毛錢關係。商業化是建立在價值交換的基礎上,雙方達成一致的共識,然後完成交易。再土一點,商業化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變成錢。或者把錢變成有價值的自己需要的東西。我經常聽到有人說某某公司商業化,我就一陣尷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