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领域大数据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相继进入校园工作和生活中,教育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教育大数据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更高阶段,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的有力抓手和有效手段。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使得全方位、深度追踪、量化学习过程,采集和汇聚教育场景中各类数据、乃至其它各种跨界数据成为可能。由于教育业务复杂,无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模式,创新人才的培养又需要更多元化、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缺少标准化的业务流程以及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学习地点的不确定性,导致教育大数据的采集变得异常复杂。学校作为教育信息化落地的主体被迫要求扮演更加多元的角色,也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育领域大数据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学校需要遵循行业统一的数据技术、管理标准,在原来以流程为核心的系统建设基础上,加强以数据为核心的系统体系建设。教育大数据的建设不是一套软件工具和几个场景应用的搭建就能简单的实现的,而是在进行顶层设计的规划后,分步骤持续建设的过程,根据学校目前应用系统和数据的现状,并结合实际的具体需求,建设一个能够支撑开展多源异构数据汇聚、系统化监测与评估、教与学过程的综合建模和行为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的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创新平台,支撑未来学校的发展与变革。

面对具体教育业务,教育大数据技术对教育的管理、教学、学习、科研和评价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学校里可利用的数据一共分为三大块,业务数据、

机器数据以及互联网数据。其中前面两块属于校内数据,互联网数据属于校外数据。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需要对接,各种半结构化数据(设备产生的日志)和非结构化数据(监控的视频、照片以及各种文本数据)也在大量产生,这些是传统的业务系统所处理和承载不了的数据,但是对于学校来说又是非常有价值的。教育大数据具有具备转换层次的四个过程特征:数据、信息、知识、智慧。教育大数据技术采集的海量教育元数据,经过抽取、转换、加载,联机分析处理和统计分析等过程,转换为教育信息,又经过数据可视化将教育数据呈现出来,最后形成教育决策来指导教育者和学习的教学,这个过程数据完成了从数据到信息、知识和智慧的演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