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看懂農村留守兒童現狀!但開學在即,留守兒童缺的是什麼?

對於農村留守兒童來說,最大的快樂,莫過於守在父母的身邊。由於留守兒童無法享受父母的關注和呵護,在情感、心理、生活、學習乃至人格方面都容易出現諸多問題。

一圖看懂農村留守兒童現狀!但開學在即,留守兒童缺的是什麼?

圖說農村留守兒童

全國現有697萬 總體數量減少

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部完成農村留守兒童信息採集及數據錄入工作,並定期進行信息動態更新。一起來看全國農村留守兒童數據情況。

一圖看懂農村留守兒童現狀!但開學在即,留守兒童缺的是什麼?

一圖看懂農村留守兒童現狀!但開學在即,留守兒童缺的是什麼?

一圖看懂農村留守兒童現狀!但開學在即,留守兒童缺的是什麼?

一圖看懂農村留守兒童現狀!但開學在即,留守兒童缺的是什麼?

一圖看懂農村留守兒童現狀!但開學在即,留守兒童缺的是什麼?

一圖看懂農村留守兒童現狀!但開學在即,留守兒童缺的是什麼?

民政部分析認為,農村留守兒童數量下降的原因有4個方面:

1、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數量增加;

2、持續推進返鄉創業就業引導部分父母返鄉;

3、監護責任意識提高促進父母返鄉;

4、城鎮化水平快速提高、城鎮戶籍人口不斷增加。

分居兩地傷別離

留守兒童隔代撫養現弊端

看完數據,讓我們對留守兒童的各項情況有所瞭解。但馬上就開學了,留守兒童還有一些什麼問題呢?

暑假裡,一些留守兒童還能被父母帶到打工地團聚。暑期結束後,這些“小候鳥”卻只能萬般不捨,告別父母回到家鄉。村口公路邊、鎮上汽車站,是分別的地方,也是留守的起點。

對農村留守兒童來說,開學固然是新學期的起點,卻也意味著一次別離,意味著再一次的留守。

“爸爸媽媽,我已經13歲了,但從沒有真正嘗過生日的味道。我的生日你們記得很清楚,每次都會打一個電話,可從沒回家。每次看到別的小朋友和爸媽一起玩,我只能遠遠躲開。現在我長大了,你們知道我最怕寫的作文是什麼嗎?——五彩繽紛的童年,都說童年是快樂的,是絢麗多彩的,可在我的記憶裡,童年只是一張白紙。”浙江一位留守兒童楚楚

寫給在外地打工父母的一封信,讓人唏噓。

楚楚的經歷並非個例,大多數留守兒童與父母很少見面,缺少溝通:從監護情況看,96%的農村留守兒童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照顧,4%的農村留守兒童由其他親戚朋友監護。

對於很多留守兒童來說,能與他們常年做伴的,只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隔代人之間的年齡相差五六十歲甚至更多。這種隔代撫養的家庭結構年齡差距大,不少老人甚至還處於文盲、半文盲的狀態。這讓留守兒童在學習教育、健康成長、融入社會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

對於缺乏父母關愛的留守兒童來說,最大的問題不再是吃不飽飯,而是塑造健全的人格,確保他們的心理健康不出問題。由於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導致農村留守兒童無法享受到正常的親情關愛,生活中的煩惱無法向親人傾訴,成長中的困惑無法得到父母的正確引導和鼓勵……久而久之,無助感、失落感逐漸形成,嚴重影響其健康成長。

一圖看懂農村留守兒童現狀!但開學在即,留守兒童缺的是什麼?

開學在即

留守兒童缺的是什麼?

相比於書包、課本、文具,孩子們最期待的還是家長的陪伴和關心。

最根本的解決之道,自然是加大對貧困山區的教育扶貧和教育投入,扶持產業發展,提升當地城鎮化水平。多舉措加大對貧困學生、建檔立卡戶子女的扶持力度,使適齡兒童不因窮困而輟學,同時提升貧困地區薄弱的教育能力,讓留守兒童的家長們在家鄉就能找到工作,留守的孩子們在村裡就能接受優質教育。

當然,對一些深度貧困地區而言,短時期內,外出務工依舊是村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囿於現階段的條件,對於留守兒童比率偏高的村鎮,更要把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延伸到課堂之外,延伸到他們父母無力觸及的地方。

各學校、各扶貧工作隊要對有在校生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挨家挨戶走訪慰問,關心他們的吃、穿、用,幫助留守兒童解決返校困難。其中,對於特別困難的留守兒童,可由扶貧、民政、社保、教育、醫衛等多部門參與,加強各項救助制度的銜接落實。還應當完善落實留守兒童信息摸排機制,主動為他們提供信息諮詢、福利申請和送達。對失責部門和人員,嚴格比照救助幫扶“守土責任”進行問責,讓留守兒童及其家庭生活不困難,未來有希望。

記者在調研過程中也發現,個別學校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只是做做樣子,總結材料應對檢查。檢查組一走,“留守兒童之家”就上鎖落灰,甚至挪作他用。開學時一陣風,開學後無人問,還有些關愛留守兒童的志願者,搞活動只顧著拍照宣傳,待個一天半天就走了,難以對孩子產生真正積極的影響。

對於缺乏父母關愛的留守兒童來說,最大的問題不再是吃不飽飯,而是塑造健全的人格,確保他們的心理健康不出問題。因此,關愛留守兒童,更不能搞形式主義,只滿足物質需求、只重視熱鬧喧囂而忽視了精神交流。

學校應當想辦法把校園打造成留守兒童成長的溫馨港灣,為孩子和父母之間搭建愛心橋樑。記者採訪時,曾發現一些山區學校設立愛心熱線,即在校園內專門開通免費的公用電話。孩子想念父母時,可以打電話給遠方的爸爸媽媽。父母惦記孩子時,也能通過電話及時知曉孩子的成長近況。

一圖看懂農村留守兒童現狀!但開學在即,留守兒童缺的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