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屆畢業生要沉下氣來

面對應屆畢業生,從小型公司的老闆到大型公司的

HR無一例外都充滿了吐槽。

理論上大家都是從畢業生走過來的,為何那麼多槽點呢?

難道以前自己剛畢業的時候不是這樣嗎?

究竟是怎樣?

1、關於面試。

7080後是從事社會化工作的高峰人群,應該是最具代表性的。

那時候對面試機會大多是充滿敬畏,盡心去準備,提前到達將要應聘的公司,如果不能前往會主動電話通知。這些曾經被認為的標配的行為,在現在應屆畢業生面前全部都不重要。嫌面試時間太早、被放飛機、甚至過來面試之後發郵件教育公司老闆的事件都有。

最近有個HR就跟我提到,現場通知面試的時間都不敢太早打電話,因為可以想象到他們們已經習慣了玩手機玩到深夜,第二天起得很晚,太早打過去被拒的幾率很高。有一天她11點打過去約第二天上午十點面試,結果還是聽到睡眼惺惺的聲音,回覆說10點太早了,能不能下午,還是答應他了。結果第二天依然被放飛機。

有人說這樣的人就不要理會呀,作為HR招人首先要有人來,當這種情況成為普遍現象的時候,你只能退一步先把人請來了。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一位做老闆的朋友,一個還沒畢業的實習生中途離開之後,收到了對方的教導郵件,講解他公司發展的問題,誠然公司沒有完美的,但是實習生能看到的問題難道老闆會看不到嗎?

人的思考能力強了是好事,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也是好事,但是在表達之前,自己有做好了嗎?自己又真的洞察了一切嗎?

在大眾創業的氛圍下,年輕人的自信有點爆棚了。

一進公司門口就能判斷老闆行不行,顯然是認為自己就能做老闆。

2、關於薪金

企業薪金除了參考社會薪金水平,還是結果公司特點來定。

應屆畢業生的期望薪金似乎只跟生活水平掛鉤,計算了個人開支之後定出一個期望值,而不是從自己的技能水平已經職業發展方向來定。

例如一份技能型工作,面對室內設計這份工作,很多面試的人來了之後都答不出自己的所掌握的主要技能。如果是定位為可以招應屆畢業生的崗位,也不過過於苛求,能有一兩項技能就不錯了,然而往往一項都說不出來,那直接上實操吧,可能搞技術的不善言談,結果一操作,軟件基本功能都不熟悉。對於一個設計人才,都說創意都操作更值錢,但是我就不相信作為一個應屆畢業生,操作都把握不了,還能賣創意了。

儘管一無所長,然後大部分人要是要求比平均水平還要高的工資,4-6k是期望薪金,我想不明白,完全還沒具備自我完成工作能力為什麼要那麼高工資。

進入公司後還需要大量的學習,如果連學習的心態都看不到,選擇試用已經是一個冒險行為。

希望應屆畢業生能看到進入社會是一個新的起點,規劃好方向和培養工作技能才是最重要的,公司並不欠你一個培養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