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特辑丨不忘初心 军魂永驻

点击蓝字

八一特辑丨不忘初心 军魂永驻

关注我们

八一特辑丨不忘初心 军魂永驻
八一特辑丨不忘初心 军魂永驻

八一

这个熟悉的日子

历经多少年风雨沧桑

你是否还记得那年在国旗下的宣誓

忆往昔峥嵘岁月

不褪色的是他们心中的坚定信念

有这样一群人

即使离开部队

也在如今的岗位上

发光发热

无悔的军旅生涯

丰富的人生阅历

从橄榄绿到检察蓝

他们依然是最可爱的人!

八一特辑丨不忘初心 军魂永驻八一特辑丨不忘初心 军魂永驻

我眼中的幸福

荆波

八一特辑丨不忘初心 军魂永驻

检察政治工作部

从小有个军人梦的我,在见证了九八抗洪后毅然决然地走进了军营。

入伍后,我们第一集团军80余名从地方大学招收的新排长集体前往号称“中国西点军校”的南昌陆军学院(现陆军步兵学院)进行强化训练,“打靶不用糊、单杠吊葫芦、投弹二十五”是集训之初的真实写照。

为了提高军事素质,半年强化训练期间每天早上五公里越野、每天晚上三个“一百”(俯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日常训练内容就是单双杠一到五练习、四百米障碍、步兵战术、班排连协同、各种枪械射击……有许多人受不了这种超越极限的“魔鬼训练”而选择了退出,更多的战友相互鼓励、相互扶持,勇往直前的坚持了下来,最终完成了从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到野战部队的带兵排长的转变。

来到野战部队任排长后,面对三十多名战士对“大学生排长”的质疑和不信任,“蒙眼一分钟分解结合自动步枪”、五公里越野全连第一、实弹射击全连第一、完成全营第一份多媒体课件,我用实际行动让战士们逐渐聚拢到自己身边,成为全连兵龄最短、军事技术最强的那根标杆。

回首军旅十四载,任职专业技术、政工、指挥等九个岗位,从事步兵、炮兵、通信兵、装甲兵等不同兵种专业,仅炮兵一项就有滑膛炮、火箭炮、线膛炮3类。但我始终把每次转岗作为检验自己能力的机会,不懂就学、不会就练,发扬敢打必胜的优良传统,坚决做到“红旗所指、一往无前”,翻开抽屉,“优秀四会教练员”、“优秀基层干部”、“优等营级射击指挥员”、“装甲兵专业技术证书”,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部队生活塑造了我敢打必胜、精益求精、勇于担当的品格。

八一特辑丨不忘初心 军魂永驻

2012年,我转业进入检察院。上班没多久,我就觉得压力山大。信息、简报、调研、宣传、档案、检委会、文件传阅、机要保密、人民监督、电子印章库、各类会议保障、党组材料撰写……几天下来,面对铃声不断的电话、源源不绝的文件,我不禁忙的腿发软头发昏。

与此同时,我还得到了一个亲切的外号——“大叔”。一是因为自己长了一张略显沧桑的面孔,显得比实际年纪大;二是因为军人出身,容不得半点差错,总是习惯把所有可能性都考虑个遍,同事们都觉得我做事靠谱。

“大叔,我有篇信息帮我看一下啊!”

“大叔,帮我盖个章啊!”

有同事好奇地问:“你以前在部队就是从事文字工作的吗?”我告诉她:“我是学机械出身,以前只会带兵训练,从来没涉及过信息、宣传等文字方面的工作。”

人这一辈子,总要有点事情做才好。与其虚度人生倒不如过的充实一点。正是军营的历练,塑造了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无论是曾经艰苦的部队生活,还是如今忙碌的检察生活,都是我眼中的幸福。

姓名:荆波

军龄:13年

1999.7

第一集团军入伍

南京军区,任炮九师201团排长

2002.3

任炮九师作训参谋

2003.3

炮九师通信一连指导员

2005.3

炮九师16团副教导员

2008.2

炮九师16团三营教导员

2010.2

炮九师16团三营营长

2011.2

炮九师16团三营副参谋长

2012

转业

2012.11

进入原北塘检察院,先后在公诉科、办公室、机关党委、新闻办工作

荣誉:先后获区优秀党务工作者,三次获得优秀公务员

2016~至今

梁溪区人民检察院

追梦

李波

八一特辑丨不忘初心 军魂永驻

刑事执行检察部

成为一名军人,是我自幼的梦想,2001年7月,我幸运地赶上火箭军(原第二炮兵)在大学里征招应届大学毕业生,多少年的军人梦突然之间变成了现实。而如今,我已转业成为一名检察官,日子过得忙碌而又充实,但回想起近十年的军旅生活,我心中依然激情澎湃,感慨万千!

忘不了秦岭深处集训营里的魔鬼训练,用汗水、泥水和血水把我从一名大学生磨练成了一名军人;忘不了在连队里和战友们一起摸爬滚打,值班训练,用团结和信任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更忘不了看着导弹腾着烈焰冲向天空的那一刻,军人的使命、责任和自豪随着那烈焰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

八一特辑丨不忘初心 军魂永驻

2010年底我转业到了检察院,重新捡起大学里的专业,虽然脱下了军装,换上了检察制服,但没有改变的是军人的信仰,是对党、对人民、对法律的赤胆忠心。面对犯罪分子,我铁面无私,严格执法,在讯问室里斗智斗勇,一次次揭穿犯罪分子的狡猾诡辩;在法庭上据理雄辩,有力的指控让犯罪分子不得不低头认罪。

但法律并非只有冷漠无情的一面。每次说到这个话题,我总会想起自己刚刚办理的那起寻衅滋事案。因为女儿的离家出走,案件当事人张某借酒浇愁,被酒精冲昏了头脑的张某因琐事与李某起了冲突,并将李某打成了轻伤。女儿离家出走、丈夫又进了看守所,面对这样支离破碎的家庭,张某的妻子动了离婚的念头。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分别给双方做工作,最终,张某与李某达成和解。通过建议对张某变更了强制措施,从而稳定了夫妻二人的关系。每次看到墙上那面夫妻二人专程送来的锦旗,“秉公执法,促进和谐”八个字不断提醒我,作为一名检察官,我不仅要让公众看到法律的公平正义,也要让当事人触摸到法治的温度。

八一特辑丨不忘初心 军魂永驻
八一特辑丨不忘初心 军魂永驻

当我们经过共同努力让我院荣获全国首届“守望正义——群众最满意的基层检察院”荣誉称号之时,作为一名检察官的使命、责任和自豪又一次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脑海。

逐梦的路上,一路付出,一路收获,一路艰辛,一路成长。梦想没有尽头,为信仰奋斗的历程才刚刚开始。

姓名:李波

军龄:9年

1997.09~2001.07

武汉理工大学

2001.07~2010.12

原第二炮兵53基地司令部,历任排长、指导员、参谋等职务,荣立三等功一次

2010.12~2016.07

原北塘区人民检察院侦监公诉科,书记员、助理检察员、检察员、副科长

荣誉:2015、2016连续两年获得区优秀公务员

我的青春年代

周汉彬

八一特辑丨不忘初心 军魂永驻

检察综合业务部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不凋零的花。三十几年前,还带着稚气的我,在新兵连长的带领下,唱着《我是一个兵》走进军营,成为一名光荣的空军地对空导弹部队汽车兵。时间虽已远去,但那时的记忆始终清晰,时常映现在我的脑海中。

1978年11月,当时的我,还是无锡县八士人民公社南巷门生产队的一名普通社员。有一天公社人武部寄来了一封入伍通知书,还在田头干农活的我接到大队通知,去医院做当兵体检。我无比兴奋,母亲却躲在门后默默流泪,当时国内外的局势很紧张,她很担心我。一切都很顺利,月底我便搭上了北上的火车,开始了人生梦寐以求的军旅生涯。

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我被分配到了独立团直属汽车连,在新兵中只有3个人被录取,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从洗车、擦车,到道路驾驶、夜间驾驶、灯光变换、理论学习、故障排除、载重驾驶,我努力学习、刻苦训练、虚心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优异成绩,为领导、连队争了光。

八一特辑丨不忘初心 军魂永驻

回首当年在汽车连学习的岁月,我不禁想到了这么一首歌:车轮滚滚,喇叭声声,我们是空军汽车兵。奔外场,进阵地,技术过硬显神通。爱车守纪树形象,安全节约做标兵。我和雷锋是战友,光荣啊光荣,空军汽车兵。

1982年征兵工作开始,我奉命到新兵连报到,担任新兵连五班班长,开始带兵。从穿衣到吃饭,从内务到坐姿、站姿,从队列训练到投弹、射击,我天天和新战友们摸爬滚打在一起,我们一跃成为全新兵连第一。最后接到了命令:接受北京空军司令员的检阅考核。检阅考核非常成功,上级部队领导赞口不绝。为此,参谋长给我一个团嘉奖,以示鼓励。

八一特辑丨不忘初心 军魂永驻

新兵连结束后,我回到了汽车连担任汽车教练,成为三班班长。这段历程,可谓刻骨铭心。那是1982年3月底,北方那时还比较冷,虽然不是冰天雪地,西北风刮着却是那么刺耳。但我的心情是异常高兴和激动,我都当师傅了,一种荣誉感由此升起,开心啊!翻来覆去睡不着,又一想,自己肩上的责任和压力也是更大了。如果培训得好,那是应该的;如果不好呢?他们回去后执行不了任务,该咋办?中途会不会跟不上而淘汰,或中止学习的呢?我彻夜难眠。第二天一早,我带着疲惫的身躯准备洗漱,一开宿舍门,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春天好像提前来到了,这是一个好兆头啊,仿佛在告诉我:你行的。

按照老传统把新兵宿舍安置好后,我把自己的床铺也搬了过去,和新兵们同吃、同住、同训练。大家相处得很融合,学习气氛相当高涨,我也一跃成为教练第一名。你帮我,我帮你,不允许有一个人掉队的集体荣誉感已深深地注入我们班每个战士的心坎中,那种氛围我至今难忘。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昔日的老乡、同窗变成了如今的战友、兄弟。一群战友,知心牵手;一段岁月,难以忘怀;一句关心,伴你左右。有一种情,不求朝暮相见,只想在灵魂深处相偎,能多久就多久。有一种战友不在生活里,却在生命里。有一种陪伴不在身边,却在心间。战友相遇没有早晚,有心同,有语暖,有美好,是心灵的伴。是自己的影,是开心时的果,是脆弱时的肩。好好珍惜现在吧,其实一辈子真的不长,等哪天醒来,或许发现我们都已经老了。

八一特辑丨不忘初心 军魂永驻

从部队到地方,我始终没有忘记那曾经的誓言。虽然身上制服的颜色变了,级别也从办事员科员到科级干部,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信念却没有变。二十年前,我因车祸受了严重的脑外伤,昏迷一周人事不省,经过多方努力,总算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尽管如此,主治医生对我的术后恢复前景表示了极大的不乐观,关心我的领导和同志们也都纷纷劝我今后要多休息。但我想到了保尔说的:“医治一切病痛最好的最宝贵的药品,就是劳动。”于是,在二次手术后八个月,我坚持回到工作岗位,尽管行动还显得有些迟钝,说话也还有些不太利索,但我想,只要我还能说能动,我就要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工作。一天下来,回到家有时倒头就睡,醒来才发觉全身疼痛。妻子心疼我,数落道:“岁月不饶人,要注意保重身体。”而我总是笑笑说:“扎扎实实做事,才能安安心心睡觉。”现在,当忙完一天的工作,走出单位大门,看到夕阳映彩霞,我的心中总是涌起一种充实的幸福感。大概这就是当年当兵的时候所带给我的力量吧。

我引以为荣的人生经历,无悔的军旅生涯。我的血脉里传承着汽车兵的“雷锋精神”,它将伴随我一生,激励着我抓紧每钟每秒的时间,在人生的旅途上,踏着前辈们的足迹,永远勇敢地走下去。

姓名:周汉彬

军龄:5年

1978.11

北京军区空军地空导弹独立第十团入伍

1981~1982

任汽车驾训队教练班长

1983

复员

1986

进入原南长区检察院,先后在办公室、行装科、法警队工作,任车队队长,负责车辆安全管理

荣誉:先后荣获南长区先进工作者、优秀车辆管理员、安全先进个人等荣誉

素材提供:荆波 李波 周汉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