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你们都是万恶的源泉
美国对它实行的禁运!日本不产油,除了在南桦太岛有少量出产,全依赖进口。没油,海军趴窝,。飞机飞不起来,坦克开不了。陆军后勤只能靠骡马。还打个屁,一个都打不了了
用户709746601334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二战当中,如果日军不进攻美国,配合德国进攻苏联,那么很明显,苏联将会战败。
1941年冬天,当德军进攻到莫斯科附近的时候,苏联部署了大约125万人的兵力,而德军的进攻部队一共有190万人,苏联是以少打多。这125万人就有来自远东地区的大约40-50万的兵力,可以说,如果没有从远东地区调动到莫斯科地区的兵力,那么1941年的莫斯科战役,苏联将必败无疑。
一旦1941年德国攻下了苏联首都莫斯科,那么苏德战争就在1941年就结束了,也就不用打后来的斯大林格勒等战役了。
但是对于日本来说,他们可能会得不偿失,因为在远东地区,他们面对的是几十万苏联军队,日本要吃下这几十万苏联军队估计够呛,诺门槛战役已经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日本陆军不是苏联陆军的对手。
所以如果日本配合德国进攻苏联,那么对于日本来说,是得不偿失的。因此日本才会进攻东南亚从而与美国开战。
当然历史不能假设,在这里,因为问题是假设日本进攻苏联,那么结果就是苏联战败,之后的情况,就看怎么发展了。
老威观史
很多人会认为1941年爆发的太平洋战争,是日本军事战略上最大的失误,倘若这一年,日军北上配合德国夹击苏联,或许苏联已经不存在了。
那么,难道日本决策层真的就那么愚蠢,还不如各位网友老爷么?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先理解当时日本的处境。
时间到了1940年,纳粹德国在西欧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而日本此时的情况并不是太美好,从30年代开始对中国的侵略,已经使得自己泥足深陷,难以自拔,中国迟迟不能征服,就意味着要一直保持大量兵力,这对日本资源的消耗是极大的。
而且时间到了这一年,美国已经开始动员其经济力量,为参战作准备了,同时也在太平洋上对日本进行了经济制裁,日军看起来风光无限,但战略资源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了。
这个时候,日本倘若要对苏联发起攻击,只可能是从陆地上,而非海洋上,因为从海洋上出兵,时间太长不说,航线也并不掌握在日军手中,其经济资源也无法支持大规模海上出击欧洲。
然而陆地上的进攻就能实现么?
早在1939年,日苏及其控制的“伪满洲国”和“蒙古国”在满洲与蒙古的边界诺门交过一次手,这次战役历时135天,双方投入兵力20余万人,大炮500门,飞机900架,坦克、装甲车上千辆,这场战役的结果是苏军以惨烈的代价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役直接影响了日军决策层的战略决策,放弃了从西伯利亚发动攻势,进攻至贝加尔湖一代。日军的失败,说明了,苏联红军的实力对日本陆军连锁仍然是相当强大的。后世的日本史学家把这场战争称为“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失败”。
尽管时间到了1941年,德军在东线对苏联发起了猛烈的攻势,似乎只要日军配合一下,就能够将苏联从世界地图上抹去,可问题是苏联并不是那么好打。
首先其体制决定了其强大的战争动员能力,而苏联军队现代化的程度明显是要高于日本陆军的,从陆地上发起攻击,日军在战力上处于劣势不说,补给线也足够漫长,依托工业不发达的中国作为后勤补给,这是不现实的。所以北进的话,并不能够快速完成既定目标,这对于日军而言,不能迅速结束战争,取得战略目的,就意味着失败,毕竟日本只是个岛国,消耗不起啊。
纵观日本两次赌国运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其战略谋划就是自己成为主动进攻的一方,甚至不惜在正式宣战前就开战,其根本目的就是在敌人能够全力投入战争之前,夺取战略先机,然后,日军即转入战略守势,以拖待变,直至对手疲惫不堪愿意讲和为止。
概而言之,日军的军事战略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首先突然袭击,以获制海权,这会是从岛国日本向外实施兵力投送的前提条件,其次是陆军凌厉攻势,以期尽快攫取战略目的,最后是顽强防守,以便为和平谈判争取筹码。
以苏联目标,日军的这套常规战略手段,显然是不适合的。但倘若是南下就不存在这个的问题。
日军轰炸珍珠港的目的就是不宣而战突然袭击,摧毁美军太平洋上的舰队,取得制海权,随后,即可大举进攻董亚亚,迅速夺取东南亚资源产地,建立外围防线,以保卫到手的战利品。日军的战略设想,其实是在三个月内征服东南亚地区,建立外围防线,对美国宣战,目的是将美国势力从西太平洋驱逐出去。
事实证明,日军的战略很成功,到了1942年3月下旬,整个南太平洋上除了麦克阿瑟领导下的美菲联军还在做绝望抵抗以外,日军已经完成了其战前既定目标,美军在太平洋上残存的海军力量只能在新生的日本帝国外围地带发起有限的骚扰行动。
然而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上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那就是一步步进逼澳大利亚,迫使美国向澳洲分配更多的资源,正是日本的贪得无厌,才使得美军大幅度提前了对日反攻的日常表。
为什么这么说呢?
按照同盟国最初定下的计划,德国被视为首要目标,这不仅因为德国是轴心国最危险的成员,更是由补给困难程度决定的,美英同为北半球国家,北大西洋航道是美国通往反法西斯战争最短的路径,而通往澳大利亚要远得多,人员、物资的输送和集结更加困难,所以对日战争在战略排序上理应靠后。
日本在东南亚的胜利虽然令人印象深刻,但却并不对同盟国的生死存亡构成威胁,但直到日军步步紧逼澳洲海岸,这一切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综上,就战略部署上,日军南进其实是完成了所有既定战略目标的,然而倘若是北上,考虑苏日陆军实力对比,补给困难程度,这要比南下困难很多倍,且不能迅速给日本带来极大的收益,以缓和在美国经济制裁下有可能坐吃山空的局面。
坍塌的历史观
二战期间,日本最初的战略方针就是北上,德国在欧洲已经整军待发入侵苏联,幻想能与日本会师在远东。如果日本最后放弃南下策略主动挑起日苏战争,日本会有胜算吗?
进攻苏联,与日本会师,打通两大轴心国的陆上通道,应该是希特勒的目的。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国军队早已经通过“闪电战”横扫欧洲大陆,并且有足够的军队、武器、后勤给养来支撑起这一场战争。德国人还希望日本方面能在东线主动挑起战事,以分散苏军兵力,减少苏德战争中德军的压力。而日本,自吞并朝鲜占领中国东三省后,一直在北进或者南下摇摆,本身日本军界内部就存在海军和陆军极深的矛盾,日军一旦选择北上,则以陆军为主力,基本上就没海军什么事了,而南下,则日本多年来构建起来的海军体系将发挥重大作用,因此日本海军极力希望能南下作战。
如果日本选择北上,主力作战部队就变成了陆军和空军。日本曾在日俄战争中打败过俄军,但当时日军是以人数优势取胜。苏德战争爆发的前两年,即1939年5月至9月,日本关东军与苏联红军、蒙军曾在中国内蒙古的呼伦贝尔盟与外蒙古之间爆发过战争,即诺门坎战役。这一战算是日军对北进战略的一次试探性进攻,双方动用了除海军之外的一切兵种和现役装备,尽管大动干戈,但日军仍以惨败结束。此役过后,苏联方面有预感日军会加大对远东地区的军事压制,存在更大军事行动的可能,因此至诺门坎战役之后,即加大了对远东地区的军事部署。
至珍珠港事件爆发前,苏联方面在远东方面军的兵力已经超过了140万人,是1939年时的两倍,拥有近万门火炮,数千架战斗机。而此时,日军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仅有70万人,无论军力、装备都远不及苏军,更要命的是,此时日军早已深陷中国战争泥潭,如果要全力北上,则必须要从本土及中国方面军抽调部队,且在人数上要对苏联方面形成压倒性优势,所需部队至少要在200万以上。这无疑让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战争形成巨大的压力。
那么,当年日本想要北上的初衷是什么呢?除了为德国分担一部分苏联方面的压力,掠夺远东地区的战略资源才是最重要的,石油及其他战略物资的匮乏,各国对日本的经济封锁都促使日本铤而走险,但远东地区的资源并没有日本方面想象中的那么丰富,严酷的自然条件及苏军顽强的战斗力,都是日军所不可小觑的。
张鼓峰事件及诺门坎战役的失败已经给日本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可以预见日军一旦谋求与德军会师,面对早就厉兵秣马严阵以待的苏军,日军必败无疑。
大国布衣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首先是日本,自1937年以来七七事变后,日本其实一直深陷于中国战场上,日本在尚未解决中国问题,没能与蒋介石讲和之后,又因为保障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的供应,转而向东南亚地区进攻,对于北边的西伯利亚地区,对于日军来说,已经无法唾手可得。在之前的诺门坎战役,急于证明自己的日本关东军被朱可夫指挥的苏联红军所击溃,碰了钉子的日本人就把目光转向东南亚。
在外交上,日德两国也是面和心不和,各自地发展方向并不协调,各自为战,最终被盟军各个所破。
例如在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开战后,苏联人出于对安抚德国人的目的,与希特勒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德国人也未及时向日本人知会一声,这使得日本人一直迷之自信,觉得苏联红军因为盟友在西部一直威胁这斯大林,现在这些地方守备军都是二流部队,对于日军来说不堪一击。斯大林在稳住德国人后,就派战神朱可夫火急火燎地前往远东地区,率领苏联精锐部队,利用其机械化部队一举歼灭日军唯一的机械化师团。自从诺门坎战役后,日本人认识到自家的小破车对付国军绰绰有余,但是遇上老大哥的钢铁洪流就会被揍得鼻青脸肿。
出于对日本的限制,英美联合整个盟军对当时正在参战的日本实施了贸易禁运,导致日本高度依赖进口的原油,橡胶等战争消耗品无法得到补充,而东南亚地区恰恰是这些战略物资地产地,同时也是南进派日本海军部一直规划的目标地区。自从北进派在诺门坎被揍惨后,南进派就开始占上风,在北线走守势,南线走攻势。最终为开始太平洋战争埋下了伏笔。
兵说
打仗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不是一拍脑门说干就干。打仗,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准备时间。
像问题说的,不招惹美国,去打苏联,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就是日本当年的大陆政策和海洋政策的选择,而这个问题可以追溯到明治维新。
打美国,日本执行的是海洋政策。
打苏联,他执行的就是大陆政策。
执行大陆政策,日本需要先占领朝鲜、中国,在这里扎下根以后,才能北上,继续向苏联进攻。而走这条路,明显需要建立一支大陆军:大量先进的坦克、大炮、汽车、铁路......
但后来日本建设起来一支颇为强大的海军,拥有大量非常先进的航母、战列舰,并最终南下,袭击了珍珠港,在太平洋跟美国进行搏杀,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海洋政策。
在诺门坎日本和苏联打了一仗,在苏联的坦克、大炮面前,日本吃了很大的亏。大炮在数量、质量上被碾压,在苏联坦克面前,日本的小豆坦克根本就算不上坦克,被苏联人用机枪就能打成筛子。苏联坦克可以轻松把日本坦克撞翻,后来苏联人已经懒的和日本坦克互射炮弹,想出各种花样去玩死日本坦克。
日本失败以后的反应比较反常,明明看到了差距、不足,也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但他并没有去补救,没有去开发能与苏军匹敌的坦克、大炮,风轻云淡的就算了。依旧是开着他薄皮坦克扛着三八大盖儿在中国找优越感。这时候他也已经放弃了大陆政策。
执行大陆政策,需要打造一支大陆军。
执行海洋政策,需要打造一支大海军。
打造一支大陆军或者大海军肯定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更主要的是大陆政策和海洋政策不能兼得,只能二选一。因为:
一个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
不可能有哪个国家有实力同时打造一支像英国那样强大的海军和一支像德国那样的强大陆军。英美是海军强,陆军弱。苏德法是陆军强海军弱。最后日本也是海军强陆军弱。
如果日本想打苏联,他得提前三十年、四十年准备。
首先选择大陆政策,放弃海洋政策。放弃海洋政策的表现就是放弃建造一支大海军。把建造航母、战列舰、驱逐舰、潜艇......的资源拿走,去建造:坦克、大炮、汽车、机枪、冲锋枪.......
做这样的工作需要从工厂打地基、设计图纸开始,肯定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等日本拥有一支和德国、苏联同样强大的装甲部队、机械化部队的时候,他才有实力去进攻苏联。他得有和T34-85,黑豹差不多的坦克,2万辆。大口径火炮,5万门。汽车,10万辆......还得把他的三八大盖儿换成冲锋枪,淘汰92式这种垃圾,换成能跟MG42匹敌的新机枪......
但现实的情况是日本早就放弃了与苏联作战的企图,他的陆军在很长时间里根本就没有提升。苏德战争时期的日本陆军和诺门坎战争时期的日本陆军没有任何的区别,还是用着可怜的小坦克,小炮和寒酸的炮弹基数。当然这是根苏军比,跟中国军队比,他还是占优势。跟后来的中国美械部队比,他也落后了。
而苏联方面,即便是在苏德战场最艰苦的时期,他在西伯利亚依旧保持着一百多万的重装部队,始终保持着对日本的绝对优势。日本陆军的装甲、火力、机动都远远落后于苏军,他想对苏军发起进攻也就只剩下一条路:人多。
日本想在东方对苏联发起进攻,最低也得拿出来500万的部队,这他才有机会能打败100万重装苏军。如果日本走大陆军路线,打造一支重甲机械化部队,有200万人,他就可以进攻苏联了。如果仅凭他的人肉部队,再考虑苏联远东广阔的领土,落后的道路,500万人恐怕是不够。
问题是他也拿不出500万的部队。
跟苏联对峙的关东军在最强的时候只有100多万人。这100多万关东军去打100多万苏军,基本上属于自杀。苏军利用机械优势,先退1000公里,再反击1000公里,这100多万关东军也就留在西伯利亚的荒原上当肥料了。
日本陆军的大部分被拖在中国战场,苏德战争时期,日本海军也开始袭击珍珠港,日本又抽出精锐陆军跟着海军南下,留在苏联方向的陆军越来越少。他想进攻苏联,组织起足够的部队,需要从中国内地撤出全部部队,把南下的部队也全调回来,先前跟中国的陆战和美国的海战全白打了。
军队的建设,战略的布局,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苏德在那边打起来,日本再想开着200辆薄皮小坦克去参战,已经晚了。
就像我们这次阅兵,很多武器那都是二十年前,甚至是三十年前就已经开始琢磨了。
锐度何老师
我废话不多,之间说事。
1.德国打苏联是因为苏联正在把工厂西迁。如果这时候东西伯利亚和西伯利亚被小日本打了,说真的,苏联不西迁。美国看不到希望就会不援助苏联而和德国合作。别忘了这可是有历史考证的,别忘了苏联一开始还是和德国揍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
2.如果打苏联,欧美其实是不在意的。因为打苏联的话就需要更多物资和兵力。从哪里来兵力和物资呢。只能从南亚抽调,南亚英国人的地盘就安全了。所以英国乐意,法国已经完犊子了,剩下美国呢?其实美国也乐意,太平洋和菲律宾,印尼就安全。
3.就连意大利也是乐意的,德国就不会抢地中海周边的小国,自然会被意大利收入囊中。
4.这里面唯一不乐意的就是日本了。全部家当一多半压在海军上,根本就没闲钱打苏联。更会被苏联揍一顿,最后得到一块冰天雪地的不毛之地,要矿没有,除了草,啥都不长的地方。
蛐蛐923
就算日军不去打美国,美国照样要打日本,一个强大的日本,美国绝不允许出现。就算日本配合德国一起合击苏联,去角质的不会败亡,因为苏联和日本打过,日本实在干不过苏联,而现实就是日本抽不了多少兵力去打苏联啊,自身难保,还有美国这个大怪兽背后盯着,日本怎么选择都是死,注定了的。
德国当然希望日本集中全力一起东西方夹击苏联,让日本当炮灰,问题是日本也有自己的算盘,灭了苏联,德国是赚大发了,日本能捞到多少利益呢!苏联的精华和财富都在欧洲那边,东边可是不毛之地冷到要死的西伯利亚,日本拿这些地有用吗?虽说西伯利亚地下有丰富的资源,问题是难以开发,等开发出来战争都结束了,那有什么意思呢!再者日本还是帮过德国去打苏联的,张鼓峰战役,日本7000多人对上苏联的一万多人,结果被苏军打的落花流水,接着的诺门坎战役,日军还是输了,最后的70万关东军也被苏军在一个星期就搞定了,所以说日本不是不帮德国,实在是苏军太猛,日本被打怕了,苏联一直在东边屯兵防着日本呢,所以日本不敢去打苏联。最关键的是日本没有那个本钱去打苏联呢!日本本身资源贫乏,靠以战养战来输血维持战争,日本整个二战能作战的部队也就是两百多万,中国战场,朝鲜战场,东南亚战场都抽掉了日军的主力,哪有多余的士兵去攻打苏联呢,苏联多人啊,那是全民皆兵,兵力达到千万是没问题的,日本全力去攻打苏联,苏联也能抽出几百万对抗日军,再者西伯利亚多冷啊,道路行走不方便,德军在苏联的寒冬都输了,你日军难道不怕冷,西伯利亚土地太广,又冷,道路难走,日军后勤肯定供不上,日军将会重蹈覆辙,像德军因为对抗不了苏联的寒冬,最终输了。所以不是日军不想打苏联,而是以日本的身板,就算集中全力也打不过,那还打什么,干脆打别的地方,抢夺更多资源,让战争维持下去,打苏联会死的更快。
困扰日军的最大问题就是战争资源,日本一直缺资源,日本为什么去招惹美国,偷袭珍珠港,还不是美国对日本进行禁运,对石油和工业原材料进行禁运,日本买不到美国的石油那就悲催了,日本本想用偷袭珍珠港逼迫美国谈判重开对日贸易,结果是日本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激起了美国民众的愤慨和参军的热情,美国立刻抛弃孤立政策,下场对日宣战。其实日本不偷袭珍珠港,美国早就做好打日本的准备了,只是没有借口,没想到日本偷袭珍珠港给了美国借口,日本实在够倒霉的。美国一定要打日本那是迟早的事,美国本土的资本家和财团觉不允许日本强大,如果日本和德国灭了苏联,日本独霸亚洲,将会对美国本土造成隐患,太平洋将不会是美国的安全屏障了,美国不能独霸太平洋了,要和日本平分太平洋,问题是独霸亚洲的日本自己也想控制整个太平洋,但时美国本土真的危险了,强大后的日本怎么不会对美国下手呢!美国位置多好啊,有西太平洋和太平洋保护着,简直就是资本家和有钱人避难的天堂啊,资本家最怕死,为了美国的绝对安全,必须干掉日本,否则资本家怎么享受生活呢,连安全都保障不了,什么都没有意义。所以美国的摩根,梅隆,罗斯柴尔德等所有美国财团,动用自己巨大的能量,推动美国政府去消灭日本,同时去消灭德国,一个法西斯的德国对美国也是不利的,毕竟希特勒对有钱人也是赶尽杀绝嘛,当然美国财团和美国政府除了参战消灭日本和德国保证绝对安全外,就是通过战争获得全球霸权。在这些财团推动下,美国立刻参战,对苏联和中国输血,美国真是土豪,武器和食品多的是,就是在美国的输血下,苏联和美国干掉了德国,日本也被美国干掉,最后美国和苏联成了二战最大的赢家,当然随着二战结束,美国也是夺得了全球领导权,这是通过联合国的组建来完成的!
所以二战中日本的命运是被注定了的,日本不去打美国,美国还是会打日本,既然都要打,何不先发制人偷袭你,也许受到效果呢,只是一切都晚了,美国实力太强大,日本成了美国夺取全球领导权的一枚棋子罢了,棋子的命运也只能是死亡了,有能力的国家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实力不足只能依附大国啦,日本未来也是棋子的命,蝼蚁撼大树,也不看自己是什么个头!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从整个当时的国际形势来看美国是一定要和日本开战的,美国一定要灭亡日本,最低限度也要把日本压下去,使日本不能重新崛起。
为什么美国会这样做呢?
这就和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有直接的关系。
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是要建立一个黄种人的大国家,和白色殖民者抗衡,和白种人抗衡。
这是美国决不允许的。因为美国是屠杀印第安人获得的美国这片富饶的土地,而东亚,东南亚有许多的美国,英国葡萄牙,西班牙,法国,的殖民地,当时的越南,柬埔寨 老挝,泰国,马拉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都是这些西方国家的殖民地。
整个东亚正在沦陷中。所以美国时刻都想灭亡这个东亚的觉醒者,而中国还是一只睡着了的狮子,并且在内乱中。这是最好消灭日本的时候。
而日本也想打掉这个美国,驱逐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势力。
如果日本不打美国,美国也会找到机会和他的盟友打日本。
这不是招惹不招惹的问题,而是谁做东亚主人的问题。
日本会不会打苏联呢?
日本有两种打算,北面驱逐俄罗斯在中国东北的利益,把西伯利亚原来黄种人的地盘拿回来,而不会打到苏联的西部,因为日本在漫长通往苏联西部的战线上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酷寒的西伯利亚冬季,日本人是不能在这种地方作战的。
军需物资运送极端困难。胜利根本不可能,失败随时都可能。
所以日本选择了南下打美国,澳洲,南洋群岛,因为日本的海军有强大的运送能力。而日本以后的太平洋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有人侥幸的问如果不招惹美国,专打苏联,结局会怎样。
当时的国际背景日本打苏联几乎没有胜算,而利用强大的日本海空力量,打美国,打英国,法国在东亚地区的势力范围,胜算大于北上打苏联。
但是日本已经深陷中国泥潭,他的战争物资开始紧缺起来,美国已经看准时机,立即一改往日对日本的态度,拔出枪来对准了日本的脑袋把日本灭亡了。
宝树白石
如果二战中,日本配合德国夹击苏联,则苏联危矣。
德军的“闪电战”一下就撕开了苏军的防线,三路大军同时攻击,很快就到了莫斯科城下,苏军损失几百万兵员。如果此时,日本集中百万关东军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攻击苏联的远东地区,则斯大林无兵可调苏德前线,反而还要集中兵力对付日军,这样,首尾就难以支持。斯大林新组建的军队可能不堪一击,苏联的结局可是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