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走向「衰亡」的日本「國粹」能劇,竟不是每個日本人都能看懂……

傳統的古典戲劇大多以輕鬆有趣的表演形式為主,唯有一種戲劇例外,日本的能劇,走的卻是詭異恐怖的路線。

日語中稱為“能(Noh)”的能劇,其實起源於我國商代時期的“儺(nuó)戲”,在日本三大傳統藝能中歷史最為悠久,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專業戲劇之一。

曾走向“衰亡”的日本“國粹”能劇,竟不是每個日本人都能看懂……

它上演的劇目主要是日本室町時代的一些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等古典題材。除卻王侯將相、大小官吏以及尋常百姓外,還有人死後的靈魂,怨念化成的鬼怪,角色多變且偏於靈異色彩為多。

曾走向“衰亡”的日本“國粹”能劇,竟不是每個日本人都能看懂……

曾走向“衰亡”的日本“國粹”能劇,竟不是每個日本人都能看懂……

在能劇中,最著名的道具就是能劇演員所佩戴的“能面”,多為詭異陰森惹人注目。

能面的種類繁多,有三百多種能面,主要分為六大類,分別是翁(保留著最原始形態的能面)、尉(老年人)、男面、女面、鬼神和怨靈。

曾走向“衰亡”的日本“國粹”能劇,竟不是每個日本人都能看懂……

因為追求高度抽象化的格局,崇尚一種“幽玄之美”,許多能面的造型都是偏向光怪陸離的民間鬼怪,甚至有些能面被掛上“恐怖”的稱號。

雖然行的是詭異之風,但能面的製作卻極為講究。它由檜木雕刻而成,面上的眼睛、鼻子、嘴巴,甚至嘴角的上揚弧度都具有嚴格規定,精確到分、寸、度,連發絲紋理都有所謂。

曾走向“衰亡”的日本“國粹”能劇,竟不是每個日本人都能看懂……

“般若(bō rě)”能面

曾走向“衰亡”的日本“國粹”能劇,竟不是每個日本人都能看懂……

能面年代久遠,不少已有五六百年的歷史。其造型多樣且所繪的面貌亦較為風格化,獨特之處是兼有喜怒哀樂混雜在一起的表情。

然而,並不是每個登臺的能劇演員都有資格佩戴能面。對於能角兒來說,能面珍貴異常,是別人無法觸碰的“聖物”,被小心翼翼的裝在木盒中,只有主角才會佩戴。

曾走向“衰亡”的日本“國粹”能劇,竟不是每個日本人都能看懂……

日本“演劇博物館”中被珍藏的能面

它乃能劇之魂,每位能劇表演者對能面都懷著一種特殊的感情,在他們的認知裡,任何一具能面都是具有自己靈魂的,或喜或悲。秉持著對能面所表現角色的恭敬,能劇表演者在帶上能面的那一刻,他就已經開始進入角色的內心,“現在,我要成為你了”。

曾走向“衰亡”的日本“國粹”能劇,竟不是每個日本人都能看懂……

帶上能面,讓演員不再是自己,才能將喜悅悲痛釋放的徹底

戴能面的表演難度很大,能面留給眼睛的縫隙很小,一旦佩戴,視野就變得極為狹窄。所以能劇表演者必須牢記舞臺上每一步的位置,不然就會有跌下臺或是在臺上打趔趄的危險。

曾走向“衰亡”的日本“國粹”能劇,竟不是每個日本人都能看懂……

因為無法通過展露面部表情來體現人物內心心境,能劇演員只能運用更多的肢體語言來彰顯能面之下隱藏的複雜情感。能劇演員的動作舉止都是被框定,都有自己的規定動作,日語中將之稱為“型”。

曾走向“衰亡”的日本“國粹”能劇,竟不是每個日本人都能看懂……

頭微微上揚表示笑意,如果演員將頭垂下,則表示臺上的人物在哭。能劇中的“型”細微且規定繁瑣,許多外行人難以領悟其中深意。

曾走向“衰亡”的日本“國粹”能劇,竟不是每個日本人都能看懂……

曾走向“衰亡”的日本“國粹”能劇,竟不是每個日本人都能看懂……

表演期間,演員的臺詞基本以唱的形式表達,而無數語調抑揚頓挫的 “喲~~嗚~~” 聲卻格外引人注意。

還有演員的跺腳聲,日語叫做“足拍子”。能劇堂會將幾口翁專門放在懸空的舞臺下面,用以放大此聲,冷不丁的一聲跺腳足以嚇醒臺下一些昏昏欲睡的人。

曾走向“衰亡”的日本“國粹”能劇,竟不是每個日本人都能看懂……

為了配合能面和唱詞所營造的詭異神秘氛圍,能劇舞臺的頂部也是大多無光,上部黑暗下部亮,採用來自側面的自然光照明,體現能劇追求的“幽玄”之感。

曾走向“衰亡”的日本“國粹”能劇,竟不是每個日本人都能看懂……

連接演員登場門和舞臺的“橋廊”,能劇演員們上臺前必須用腳掌蹭著地面走向舞臺,整個過程大概需要五分鐘之久,這種極緩的步履也會讓人莫名有種“脊背發涼”的錯覺。

曾走向“衰亡”的日本“國粹”能劇,竟不是每個日本人都能看懂……

除卻能劇本身的節奏緩慢,而且劇中全程使用古代日語,再加上高度抽象化的藝術表現形式,以及對“幽玄之美”的追求與普通大眾的審美相差甚遠,使得整臺能劇更加晦澀難懂。

過於沉重的節奏,哀怨且伴著哭腔的人聲伴奏,放慢的遲緩的動作讓人喘不過氣,太鼓聲一波催著一波,時斷時續,卻又不屈不撓,還有苦澀的三絃琴,凌亂得絲毫沒有規律可循。

但就是這樣一種曲調恰恰才能詮釋出能劇所追求幽玄的神秘主義以及詭異極具宗教意味的假面悲劇。

曾走向“衰亡”的日本“國粹”能劇,竟不是每個日本人都能看懂……

能劇曾是古時權貴的獨享之物,地位極高。但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全盤西化的改革使能劇失去政府支持並瀕臨失傳的境地。後得私人資助及一些能劇工作者的努力,才得以保存。

而現如今,被日本人視為國寶級別的能劇,全國卻僅有1千多位仍從事與能劇相關的行業,越來越多的人是漸漸將其淡忘。

曾走向“衰亡”的日本“國粹”能劇,竟不是每個日本人都能看懂……

能劇演員都是男性,多為繼承製,在日本稱其為“能楽師”,與很多其他的日本傳統藝術形式相同,大多為家族代代相傳。

即便是家中無男的世家,也會通過領養男孩的方式,讓能劇得以繼承,這就導致了能劇傳承的獨一性,更加限制能劇的發展。

曾走向“衰亡”的日本“國粹”能劇,竟不是每個日本人都能看懂……

觀世流的繼承人,觀世清和,1959年出生,是第25代宗家觀世左近的長子,日本藝術文化振興會評議委員,日本能樂會常務董事。

曾走向“衰亡”的日本“國粹”能劇,竟不是每個日本人都能看懂……

觀世清和4歲時便有了第一次登臺演出的機會,1990年繼承觀世流,成為第26代宗家,這些年費盡苦心守護著這門古典藝術的“宗家制度”。

曾走向“衰亡”的日本“國粹”能劇,竟不是每個日本人都能看懂……

能劇世家中,一般由長男從小就接受相關的基本訓練,經過父傳子、子傳孫的口傳心授,一生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在練習上。老師從不解釋臺詞,只是口耳相傳,一招一式惟有模仿,能劇演員更多的是靠自己的領悟來表演。

曾走向“衰亡”的日本“國粹”能劇,竟不是每個日本人都能看懂……

觀世清和表示,現在能劇正面臨著最大的危機,年輕人極少關注這些傳統藝術。越來越多的能劇世家慢慢衰落,老一輩的能劇表演者也正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如果真的只是一味守成,這項藝能恐怕因此而走向衰敗。

為了讓海內外的人們領悟能劇的精妙,為了讓更多的人走進能樂堂欣賞能劇,日本的各能劇世家、流派努力做出改變。

曾經被譽為“聖地”,不容隨意涉足的能劇舞臺如今也已慢慢向普通大眾開放,流派們嘗試著讓人們不僅可以來現場觀看錶演,還能參與能劇的訓練。

曾走向“衰亡”的日本“國粹”能劇,竟不是每個日本人都能看懂……

曾走向“衰亡”的日本“國粹”能劇,竟不是每個日本人都能看懂……

通過慢慢拉近能劇與觀眾之間的距離,讓觀眾也能體會到能劇所表達的深意,逐漸瞭解能劇這項古老的傳統藝能,改善觀眾一貫對能劇僅有的詭異恐怖的印象。

雖然現今時代不斷向速食主義發展,這種小眾化且需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來解讀的傳統古典藝術鮮有人問津。

但能劇對傳統近乎偏執的堅持正隨時代的改變而改變,能劇工作者“十年磨一劍”,努力拉近與大眾審美產生的“代溝”,這項古老的傳統藝能不該被時代遺忘。

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能劇,是否真的就此“消亡”,只能通過時間來驗證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