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累積回報超萬億的基金管理人,告訴你母基金的強大之處


18年累積回報超萬億的基金管理人,告訴你母基金的強大之處

也許你從未想到,和我們休慼相關的社保基金運營得如此優秀。公開數據顯示,自2000年8月成立以來,社保基金資產總額超2.2萬億,累計投資收益額突破1萬億,年均投資收益率達到了8.44%。而在過去10年間,社保基金歷經市場多輪牛熊轉換,除2008年金融危機時略虧以外(同期上證綜指暴跌65.39%),其餘各年均實現了正收益。

9月21日,中國基金業協會母基金專業委員會主席、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在南京舉辦的“2018宜信財富投資峰會”上談了他管理社保基金多年的心得,並闡述了母基金的強大之處,讓投資者深切體會到了投資母基金不僅僅是個人投資者的優選,甚至也是社保基金這樣優秀大型基金的重要投資模式。


18年累積回報超萬億的基金管理人,告訴你母基金的強大之處

No.1

私募股權母基金

助力打造萬億美元市值公司

在王忠民看來,今天社會如果從泛泛的投資角度來說,熱潮已經過去,更需要的是專業、細分、垂直、頭部、前沿,甚至有時候頭部、前沿、專業、細分到無法想象的地步。“我們從幾十年前的計算機時代發展到十年前的移動互聯時代,再到今天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人工智能,場景不斷切換、不斷深化,背後的技術不斷刷新、技術應用的商業模式不斷層出,究竟什麼樣的投資邏輯才可以把垂直、細分、專業、前沿的市場機會捕捉得又準、又好、又透,還可以冒較少的風險呢?”王忠民說,“回首今天世界級的公司,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蘋果、谷歌、亞馬遜……這些已經成龍的獨角獸和已經成功的萬億美元公司,背後的私募都是母基金,包括進一步的股權投資乃至後續上市的併購、發展。

回顧過往18年的投資經歷,王忠民認為在今天這個時代,如果要在垂直領域、專業領域投資,母基金的投資方式是最好的,因為母基金在市場裡面待的足夠長,足以捕捉到最長、最深、最透的市場改變機遇,母基金通過不斷的投資、比較、迭代,選出最專業的基金去做合適的事情,最大化對獨角獸的捕捉能力。


18年累積回報超萬億的基金管理人,告訴你母基金的強大之處

No.2

只有母基金

可以凝聚各行各業的力量

“什麼是合夥的力量?合夥的力量在於它是一種深度、廣度的利益契約,一旦有效達成,既可有效結合在一起,又可有效持續,還可長期動態不斷地多層構設,直到最終可以有效地分解。今天我們看全球的風險投資、全球的法律事務、全球的會計事務,掃描全球知名上市公司,能夠走向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所有的背後都離不開合夥的力量。”王忠民在峰會上表示。

人類以外的其他生物也有合作,比如螞蟻也有組織,今天很多人以狼為圖騰,狼是有組織的行為群體,出入都是以群體方式,在獲得獵物以後,回來是平均分享的。但是,所有的動物跟人的差別,就在於只能共貧窮,不能共富貴,人類用一個合夥制度不僅解決了初期創業的風險擔承、艱苦卓絕,還解決了在盈利時候如何分配的問題。

我們一般把有限合夥人叫做“LP”,生活中“LP”是老婆,其實合夥企業中對“LP”的要求和老婆的社會定位近乎相同,在責任結婚以後,無論家庭是否盈利、盈利多少,所有的東西都是捆在一起的,而且要能夠傳承給下一代的子女。婚姻如是,股權投資也如是,都是一種堅定不移的“合夥”。


18年累積回報超萬億的基金管理人,告訴你母基金的強大之處

No.3

大潮退去

母基金的回報不落

市場有漲有落,投資的難點不在於漲潮的時候,而在於潮落的時候怎麼辦?我們發現當潮水褪去,裸泳時代母基金有它的投資邏輯,依然能夠讓投資者掙錢,比如我們今天只看一個工具,優先股。

為什麼2008年美國政府掙了一筆錢?所有的股價都在跌、所有的公司都缺錢、所有公司的槓桿中斷的時候,政府號召企業把股權拿出來重新估值,讓母基金通過購買優先股進入,以較低的價格獲得股權,幫助企業注資渡過難關,完善治理結構。比如巴菲特當時注入了高盛,美國財政部也是用這樣的方式拯救了很多今天看起來全球頂級的銀行。在企業渡過難關之後,再用20%的年化回報把股權回購回去,讓企業的拯救以市場交易的形式完成,而母基金最終在危機中還掙錢了,讓原有的股東不僅存在了、掙錢了、還發展了。

“我有時候特別後悔,金融危機時我賬上有不少美元資產,如果能夠投資優先股,現在想想是多掙錢的一件事情啊。”王忠民幽默地表示。

很多人都在說今年的股權投資市場面臨拐點,募資難,作為管理資產2.2萬億,累積收益超萬億的大型基金管理人,這些對母基金的看法不知道對你是否會有所觸動呢?

中國股權投資的明天會怎麼樣?母基金的投資對象已經是全球註冊、全球稅優、全球發展,可以在全球選擇不同幣種和不同投資邏輯,可以選擇去香港退出還是去美國市場退出,在這樣多動態、多調整的環境中,也只有母基金能夠做到最優的組合。

無論明天日出日落,潮漲潮落;也不管市場細分到什麼程度,社會變化快慢如何;不管現實多骨感、多糾結,只要堅持投資於母基金,就一定能夠在未來的股權投資生態中找到新的贏利點,從而長久立於不敗之地。

風險提示:本文僅作為知識分享,非宜信官方觀點。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對內容的準確與完整不做承諾與保障。過往表現不代表未來業績,投資可能帶來本金損失;任何人據此做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


——————【THE END】——————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宜信財富

18年累積回報超萬億的基金管理人,告訴你母基金的強大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