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購置補貼向設施農業傾斜,大規模補貼即將到來

9月12日,2018年中國設施農業產業大會在山東省泰安市召開,會上農業農村部農機化司產發處副處長李偉在會上對設施農業的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作了解讀。並預計在2020年以後,設施農業有望迎來大規模補貼。

農機購置補貼向設施農業傾斜,大規模補貼即將到來

資料圖

什麼是設施農業?

設施農業是指在環境相對可控的條件下,採用工程手段進行動植物高效生產的一種現代化農業方式。據瞭解,當前在以色列、荷蘭、日本等耕地面積較少的國家,設施農業發展十分迅速,有效解決了因耕地不足帶來的農產品匱乏的問題。

當前,中國設施農業總量正在趨減,出現區域性賺錢、區域性虧損、區域性相對效益下降的現象,因此,我國設施農業要向高質量、高效益、綠色化轉型的需求十分迫切。在這種形勢下,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或許會為我國設施農業的發展送來一場“甘霖”。

設施農業有望迎來大規模補貼:

會上,農業農村部農機化司產發處副處長李偉在會上對設施農業的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作了解讀。

他認為,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未來的方向是:在堅持保障大田作物補貼的基礎上,拓展機具補貼資質,向設施農業補貼傾斜,這也是農機轉型升級的內在需求。

2016-2017年度,農業部和財政部組織浙江等10個省份開展了農機新產品購置補貼試點。2018年,農財兩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2018-2020年農機新產品購置補貼試點工作的通知》,將試點範圍進一步擴大到全國。在此政策背景下,2018年設施農業大棚骨架正式納入農財兩部補貼範圍,2018年可謂是“設施農業補貼元年”,補貼類型包括單體塑料大棚GP-C622、單體塑料大棚GP-C825、單體塑料大棚GP-C832、連棟鋼架大棚GLP622、連棟鋼架大棚GLP832以及玻璃連棟溫室。

李偉提到,今年對設施農業給予補貼支持,主要從五個方面考慮:

一是設施農業正在成為逐漸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

二是農機購置補貼已經到轉型升級的新階段;

三是通過浙江等省補貼試點,驗證補貼風險可控;

四是中央和地方財政責任劃分成型,確定設施農業補貼實施以中央財政為主;

五是行業管理逐步統一。預計在2020年以後,設施農業有望迎來大規模補貼。

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院總工程師齊飛在報告中提到,設施農業發展必須兼顧經營體系、產業體系和生產體系,要將設施農業設計為助推小農戶現代化的有吸引力、有回報的產業。他建議在發展產業的過程中,要敏銳地抓重點,把握市場趨勢、客戶需求、優質特色,並進行同向拓展。

國內設施農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設施農業不斷髮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包括:

規模不斷擴大,各類溫室設施面積不斷增加;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結構不斷創新,單體面積趨於大型化,更加適合機械化作業;技術水平逐步提升,適用於溫室大棚的專用小型農機具、智能化生產管理控制設備、新型水肥一體化設備等關鍵裝備取得突破並投入應用。

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設施農業產業發展模式及服務體系落後,農機裝備、自動化、信息化等水平還很低,主要問題包括:

一是我國設施農業機械化水平較,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低,且各作業環節也不均衡;

二是勞動效率不高,荷蘭人均溫室管理面積已達到5000平方米,而我國人均僅為600—1000平方米;

三是生產用工成本高,企業化生產模式的勞動用工成本還在總成本的60%左右;

四是資源利用率低,水肥利用率低,廢棄物得不到有效處理,環保壓力大。

針對這些問題,國內外專家學者展開討論,積極建言獻策,從不同層面提出了提升我國設施農業產業發展的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