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留守故事感動全場 瀋陽網精彩分享贏得掌聲

 

三個留守故事感動全場 瀋陽網精彩分享贏得掌聲

瀋陽日報瀋陽網總經理 聞達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點我本人在“閃亮書包”整個活動中經歷的故事和感悟。

我分享的第一個故事叫做生存。

我特別喜歡,我們攝影記者孫佳妮寫的一篇攝影報道,標題叫作《我和你一起做這座城市的留守兒童》。

照片上這個孩子叫孫偉豪,新民三臺子村的一個留守兒童,今年12歲。半年前,孫偉豪的父母,為了生計,每個人交了6萬保證金,先後赴日本打工。從那以後,這個孩子的生活裡,不再有父母的陪伴。

三個留守故事感動全場 瀋陽網精彩分享贏得掌聲

孫家在村裡是個殷實的家庭,作為一個以養牛為主業村子,三臺子村顯示一個家庭貧困或者富裕的標誌,就是看你家有幾頭牛。孫家我記得有10頭牛左右,這個數字已經很多了,7月份,瀋陽經歷了罕見的酷暑,孫家誕生了一頭小牤牛犢,小牤牛扛不住熱,偉豪的爺爺就把牤牛趕到屋子裡,跟偉豪一起吹電扇。如果那頭小牤牛健康長大,孫家就能從它身上掙5000元。此外,孫家還有十幾畝水田。

三個留守故事感動全場 瀋陽網精彩分享贏得掌聲

這是一個精於生計的家庭。但養牛和種水稻並不足以讓這個家庭過上更體面的生活。交完6萬保證金,孫偉豪的父母在日本工作滿三年。兩個人每個月可以掙人民幣兩萬元,去掉生活成本,可以留下一萬元。第一年,所有的錢抵頂掉保證金。剩下兩年,不生病,不出意外,兩年就可以攢下24萬元。有了這24萬,再加上一些積蓄,在房價不大幅上漲的前提下,孫家就可以在新民市,甚至瀋陽市內偏僻的地方貸款買一套房子,讓孫偉豪不再過養牛種水稻的生活,這一代徹底脫離農村。

三個留守故事感動全場 瀋陽網精彩分享贏得掌聲

這是一個東北普通農家的夢想,當然,也是一次巨大的犧牲。它意味著,還沒完全懂事的孫偉豪,必須要跟父母完全分開3年,平時只能通過手機視頻互相看看彼此。孩子告訴我,他不太知道父母每天都在幹什麼,只知道爸爸在東京,給人家刷塗料,媽媽在大阪,給人種韭菜。他在手機裡看到,爸爸媽媽工作之餘曾經一起去海邊玩,但他從來沒見過大海,由於爺爺奶奶忙農活,他的平日生活裡只有補課、大門緊鎖的院落,兩條狗,十幾只雞鴨,他真的,也好想去看一次大海。

三個留守故事感動全場 瀋陽網精彩分享贏得掌聲

三個留守故事感動全場 瀋陽網精彩分享贏得掌聲

我們關於留守兒童的文章發出後,一些網友留言說,留守兒童的父母對孩子不負責任,其實我想說,由於我們生存的起點是不一樣的,所有我們沒有資格去苛責別人的選擇,每個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孫偉豪和很多留守兒童的父母,正在一條改變命運的路上奮力前進,他們的背後,是中國快速迭進的城市化,是幾億農民進城的現實。正因為有每個人的追逐,才有中國今天快速的發展,他們不僅在實現中國夢,也在參與全球化的進程,而他們故事,就是我們的故事,他們的存在,就是我們的存在,他們的宿命,就是我們的宿命。

我分享的第二個故事叫做堅守

大家可以看下這張照片,大家能猜出來,圖片裡的老人跟這個大胖小子是什麼關係麼?姥姥,奶奶?

三個留守故事感動全場 瀋陽網精彩分享贏得掌聲

這個老人是孩子的太姥。這個老人是我們8月24日在村裡做活動時發現的。這個男孩叫元元,已經13歲了。14個月時,元元的父母離婚了,父親一走了之,孩子判給了母親。大家知道,在農村,一個女人離婚帶著孩子,在村裡的地位和非議是很多的,元元的母親無奈孤身一人進城打工,留下元元一個人。

三個留守故事感動全場 瀋陽網精彩分享贏得掌聲

這是一個特殊的家庭,元元的姥爺,也就是這個老人的兒子,在元元母親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元元的母親從小就是被她帶大的。元元父母婚變後,元元的姥姥,也就是這個老人的兒媳婦一氣之下得了心臟病,無力再帶元元,照顧孩子的工作只能交給太姥。這一帶就是13年。在元元的世界裡,沒有爸爸、爺爺、奶奶的概念,只有媽媽、姥姥、太姥。

三個留守故事感動全場 瀋陽網精彩分享贏得掌聲

通過採訪我們發現,很多留守兒童的父母關係都是破裂的,一對農村夫妻,當一個人選擇離開,另一個人也只能選擇離開,而孩子就是最大的犧牲品。

元元上學以後,為了給孩子掙學費和補課費,母親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每天上下班接送孩子,都是太姥負責。元元很懂事,剛上三年級,就不讓太姥接送了,心疼太姥早起做飯,每天早上花一塊錢買塊乾糧當早飯就去上學了。

三個留守故事感動全場 瀋陽網精彩分享贏得掌聲

太姥跟我們說:“元元在學校捱了同學欺負,也悶著不說。問怎麼回事就說自己磕的。其實我心裡知道,這身邊沒爹媽的孩子,挨欺負就算想還手,心裡也沒底啊。”元元今年已經快上初中了,隨著孩子越來越大,話越來越少,太姥說,她也知道,孩子大了,自己有主意了,她也想跟孩子聊聊生活學習,可又不知道聊什麼,這不是兩代人的代溝,這是三代人的代溝。

但太姥說了一句話,我特別感動,她知道,她能陪孩子走的路越來越短了,早晚有一天會離開,她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但是她覺得對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是要讓他心裡有愛。如果小小年就就在心裡埋下了“恨”的種子,那長大在社會上就容易“幹壞事”。心裡有愛的孩子,就算不去幫別人,他也不會去害人。孫姥姥說,總有一天,她會離開曾外孫,那個時候,她最希望給孩子留下的是心裡的愛與善良,就算孩子沒什麼出息,也要努力做一個好人。

三個留守故事感動全場 瀋陽網精彩分享贏得掌聲

每一個留守兒童的背後,就是一個空巢老人。太姥說的話,讓我想起我自己的姥姥,不知為什麼,我覺得元元雖然不幸,但又是幸運的,因為他的教育者雖然沒有文化,卻有著中國農民純良本分的天性,這可能是鄉土中國最後的遺產。一百多年來,中國農村社會經歷了這麼大的變局,人倫關係發生這麼大的撕裂,但是儒家文化依然發揮著不可估量的坐擁。我不知道在座各位有多少人是被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大的,我想說,是他們的善良成就了我們的善良,是他們的堅守成就了我們的堅守,我們今天應該向這些善良的老人表達的敬意,他們正為這個國家肩負著一種不可能,完成一個不可能的任務,他們塑造的今天,就是我們社會要經歷的明天。

我今天分享的第三個故事,叫做陪伴。

一個月活動,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就像我們今天在這麼發達繁華的一個城市裡,坐在這樣一個富麗堂皇的會議廳,我們該怎麼理解,怎麼走入留守兒童這個問題。

留守兒童這個話題已經不新鮮了,但似乎這麼多年,這個問題依然沒有質的改變,又似乎很難改變。

三個留守故事感動全場 瀋陽網精彩分享贏得掌聲

有句話說的好,能拿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大事。碧桂園找到我們時,周總就說,我們不要說捐多少款,捐款的事,企業和企業家隨時都可以做,但是留守兒童這個問題,單純從物質層面是解決不了的。周總創造性地提出了“捐陪伴”的概念。

三個留守故事感動全場 瀋陽網精彩分享贏得掌聲

三個留守故事感動全場 瀋陽網精彩分享贏得掌聲

陪伴怎麼捐?說實話,周總這個提議一開始把我們難住了。城市人,農村孩子,這兩個群體,生活環境和精神成長,完全是兩個世界,雞同鴨講,如何陪伴?我們進村走訪了兩次,我們忽然發現,老人小孩對我們拍攝的照片,非常感興趣。我們就感悟,孩子在長大,老人在衰老,青壯年在他鄉,這樣一個漫長的歲月,沒有一張圖片記錄一個家庭曾經的溫暖,曾經的美好,曾經的孤獨。今天的農村社會,物質層面很多地方都可以跟城市對標了,但是多數農家人依然沒有餘錢享受一次拍攝寫真的服務。而我們的城市,很多人已經有條件購買一架單反了,但多數人沒有用武之地。我們就想到了“鄉村公益攝影”這樣一個陪伴主題,我們在嘗試,一張圖片能不能成為溝通陪伴的橋樑?

三個留守故事感動全場 瀋陽網精彩分享贏得掌聲

三個留守故事感動全場 瀋陽網精彩分享贏得掌聲

現在,我請大家看我身後的這個圖片牆,這是我們46位公益攝影師利用一天時間為孩子們拍攝的部分寫真。這裡面有專業的攝影師,也有攝影愛好者,有老人,也有年輕人。瀋陽網發出號召後,全瀋陽有千餘名報名參與了這個活動。我們遴選了專業水平很優秀的一部分,為孩子拍照。這裡面發生了很多故事。

三個留守故事感動全場 瀋陽網精彩分享贏得掌聲

我對一個攝影師的攝影手記印象特別深:“他今年10歲,爸媽都在外打工。當我問他喜不喜歡叔叔送你的禮物,他說不喜歡。他跑到很遠的地方,跑到籃球框下,我就在附近找了塊石頭坐了上去,等他回來。聽奶奶說,孩子10歲了,說話晚。同學都欺負他,不出屋和小朋友玩,每天都去小賣鋪看大人打麻將,玩撲克,學習成績下降。在臨走的時候,我終於和他混熟了。難過的是,當我和他混熟了,可我又要離開他了。”

三個留守故事感動全場 瀋陽網精彩分享贏得掌聲

他寫的不長,但是我從裡面看到了兩個人,陌生-認識-和解-分別的全過程,這完全是兩個世界的人,但在這個夏天的某一天,他們有了交集。他們走近了彼此的世界,感受到生命賦予每一個人的天性和敏感。

大家可能覺得這個公益活動很好做,但是我想說,這之前,我們預估了種種可能,還找了專業的心理專家跟攝影師們做了培訓。事實證明,我們的預估是正確的,留守兒童多數很封閉內向,想走近他們,陪伴他們太難了,攝影師們付出了巨大的耐心,很多人必須自己的身份,就是陪孩子玩,充分釋放孩子們,然後留下了最美的瞬間。這些照片,我們會按照約定,給孩子們洗相裝框,寄給他們的父母親人。希望他們人在異鄉,也能感受到這份美好,希望孩子們多年之後,仍然能夠回憶起,在他們童年的某一天,一個城裡的攝影師陪伴他度過了不一樣的一天,記錄了他們天真而永恆的一瞬。

三個留守故事感動全場 瀋陽網精彩分享贏得掌聲

三個留守故事感動全場 瀋陽網精彩分享贏得掌聲

三個留守故事感動全場 瀋陽網精彩分享贏得掌聲

諸位,沒有任何一種困苦是與我們無關的,我想用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裡說的一句話來做結尾:“恰恰是流離失所的人才會獲得一種新的意義上的自由,而且只有和一切不再保持任何聯繫的人,才不必有任何顧忌。所以,希望我們至少能滿足任何一部真實反映時代的作品所必須具備的首要條件:公正和不抱偏見。”

感謝碧桂園,感謝慈善總會,感謝所有的閃亮大師,所有參與到這個公益活動的每一個人,一個月前,我對今天可能發生的一切都惴惴不安,但此時此刻,我也感到無比的充實與滿足,我知道,我們都沒有辜負這個夏天,當我們每個人都能邁出一小步,這個社會也會邁出一大步。也許,這就是公益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