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心弦的“小事” 惠警暖警的实事

重返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位于海拔1760米高山之巅的宣恩县公安局椿木营派出所,32岁的向秀攀不再是5年前的心境。

5年前,异常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曾让他感慨:“光是躺在这里就是奉献!”如今,从民警成长为派出所长的向秀攀重返椿木营履职,面对宽敞明亮、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的新大楼,他不禁感叹:“不撸起袖子加油干,对不起组织!”

关爱民警要从实事抓起。这个偏远山区派出所的经年嬗变,正是近年来我省从一点一滴做起,全面落实从优待警政策的印证。

2017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关爱民警工作的意见》以省政府名义正式出台,其中明确提出了开通“绿色通道”、子女上学就近安置、解决夫妻异地分居等6大类17项具体措施。

在湖北公安机关看来,这一件件暖警惠警“小事”,才是真正让民警“全心工作、幸福生活”的头等大事。

“真金白银”关爱身心健康

6月30日,神农架林区公安局木鱼分局特勤大队开展交通检查时突遇暴雨,警车因路面积水侧滑撞击到护栏上,车上1名民警、2名辅警均受伤。送往医院后,辅警罗某顾虑自己家庭困难,不想住院治疗,却得知林区公安局已经出台政策,可报销包括辅警在内的相关医疗费用,他这才安下心来。

和平年代,公安机关是风险最大、流血最多的队伍。近5年来,我省公安系统因公负伤人数达到866人。各级公安机关积极寻求当地医疗部门支持,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形成了全覆盖的公安急救网络,确保因公负伤、突发重大疾病民警得到及时救治。即便如此,高额医疗费用、因伤致残民警生活保障等问题仍然困扰着民警家庭。

为此,省公安厅建立了一套以财政补助为基础、商业保险为补充、民警互助为支持的“三位一体”优抚机制。近5年,共为民警发放各类抚恤金3389人次6775万元,被广大民警称为“雪中送炭”的实事。

为将民警体检制度落到实处,省公安厅将其纳入队伍考核范围,鼓励为民警提倡个性化按需体检,规定民警休假率必须达到95%以上。

如果说身体健康是基础和保障,那么精神层面的关爱则是更深层次的从优待警。

3月3日,枣阳市公安局环城派出所民警在处警中遭到醉酒的邱某等人暴力阻挠,带班局领导迅速协调相关警种赶赴现场处置,依法将嫌疑人员控制带离,在调查核实情况后,及时“发声”为民警正名。

全省公安系统依法维护民警权益,打通职位晋升通道,表彰奖励向基层、一线倾斜,大力宣传优秀民警先进事迹,让晋升有渠道、榜样看得见。2017年,全省提拔43名派出所长进县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1421名所长落实副科以上职级,占总数95.7%;表彰奖励派出所民警4848人次,占全年公安表彰总数的51.3%。

全省组织开展“美家风、转作风、正警风、树新风”大讨论活动,每日通过“湖北公安手机报”平台向6.3万民警推送音乐、诗词鉴赏、法律知识等内容,让广大民警在繁忙工作之余舒缓身心、释放压力,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全警文化素养、思想境界和人生格局。

“美丽警营”体会家的温暖

鄂渝交界的武陵山脉七姊妹山东畔,海拔1760米高点处,宣恩县公安局椿木营派出所的白色大楼在群山中显得耀眼别致。这里高山高寒,常年5个月下雪刮风结冰,2个月缺水。两年前,派出所用房还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破旧老平房。除了派出所的门牌,外人看不出公安的影子,是省内条件最艰苦的派出所之一。

2017年,省公安厅推出派出所质量提升工程,大力加强派出所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最美警营,优化民警工作、生活环境,并纳入重点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和通报。

受益于该项工程,椿木营派出所迅速蜕化成“最美深山派出所”。新建办公大楼里,有政务大厅、档案室、办案区、讯问室;有专门的生活区,民警单人宿舍,食堂伙食四菜一汤,配置了微型电影房、健身房、图书室,24小时对民警及家属开放;有了地暖保温,2018年春节,全所民警第一次吃上不用化冰的饮用水。

“对派出所民警来说,警营就是第二个家,我们把美丽警营当成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来抓。”省公安厅治安总队有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全省共筹措资金6.7亿元,新建无房、危房派出所119个,翻新扩建外观陈旧、用房不足派出所311个,优化美化服务设施落后派出所457个。今年将继续优化500个派出所办公条件。

目前,全省已全面消除无房、危房派出所,实现乡镇派出所民警每人一间房,城区派出所民警每人一张床。其中,武汉市公安局投资700余万元改建99间民警备勤房,入住民警152人。

此外,省公安厅还从民警伙食生活等拴心留人的小事入手,连续举办全省公安机关“厨师大赛”,“公安食堂大厨”同场交流竞技、切磋厨艺,全力保证民警吃得更舒心。

“团圆工程”让爱回家

李莉现为荆州市公安局荆州区分局拘留所民警。2017年9月,她结束了与丈夫18年的分居生活,从监利县公安局城区派出所调至荆州,回到丈夫身边。

“我们夫妻相隔80余公里,以前两三个星期才回家一次。陪伴孩子的时间少,我非常愧疚。”李莉说。

舍小家顾大家,有的民警背井离乡,远离年迈父母、新婚爱人、年幼子女,与家人团圆是他们心底殷切的呼唤。

2016年以来,全省大力推进民警夫妻“团圆工程”,通过调动单位、轮换岗位、人才回乡等形式,逐步解决夫妻异地工作或与子女、父母异地生活等难题。

“团圆工程”综合考虑考核民警个人奖惩、专业技能等现实表现,筛选入围对象,并进行考核打分,公示公告。此举一经推出便成为警营内外关注的焦点,各地公安机关都有积极探索和实践。

荆州市编办每年拿出市公安局当年空编数的15%,用于实施民警夫妻“团圆工程”,优先满足基层一线、警龄长、分居久、双警和困难家庭民警夫妻团圆。近两年共解决35对夫妻的异地分居问题。今年,荆州最新一批符合条件的10名民警已经公示完成,正在办理调动手续。

黄石、黄冈、咸宁三地公安局通过公开选拔等方式,从外地调回民警110余名,帮助他们与家人团圆。十堰、神农架林区、江汉油田三地公安机关对民警夫妻一方在本地工作,申请调出的,大方放人;对双方都在本地工作的,采取轮岗交流,拉近夫妻距离。

“现在没了后顾之忧,我将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工作。”从江汉油田公安局跨区域调到妻子工作所在地麻城的民警罗勤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