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为孩子的好成绩“买单”,3条正确激励的小建议

在家庭学习生活环境中,大人总是用自己的思维习惯来看待和解决问题。比如非常多的父母都会对孩子们考出好成绩予以表扬或表彰,甚至提前许下承诺。如果考到xx分,就奖励xx钱或物质等。这样做会有一些什么影响呢?不这样的话我们又如何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呢。

想想我们小的时候,有没有从父母口中听说过:下次考试的一百分,就给你买这个机器人。你要是能拿双百,奖励你五十块零花钱!

在成人的世界里,事情做得好对应会有奖励,似乎是一个司空见惯的激励机制。但这个模式放到孩子们身上,尤其是学习方面,也一样有效吗?有什么负面的影响吗?

很遗憾,持续近40年的研究表明,在学习上设置金钱或物质奖励,很可能弊大于利。

“购买”好成绩的弊端

这里所说的“购买”,泛指用外在的一些物质条件来刺激学习目标的达成。其主要问题有:

  • 停留在外部难以内化

很多研究表明,外部激励其实长期是抑制内部动机的。当家长们把考100分这个结果,锚定在100元奖励这个标的物上时,孩子是不会吧100元和他对学习的热情或付出去关联的。他们只会盯住最后的100分的目标来对比。就像很多孩子学会看父母的脸色一样,他们将慢慢的不再因为对学习的热情或好奇而出发努力,而是为了实现奖励而学习。

而外部奖励总是会有边际效应递减的。

这里有个很有名的故事,来说明可能发生的问题。这个故事的绘本书,叫做“If you Give a Mouse a Cookie conundrum” 如果你给了老鼠一块饼干。英文原文我们就不贴了:

如果你给了小老鼠一块饼干

他就会要你给他一杯牛奶。

当你给了他牛奶,

他会跟你要吸管。

当他喝完牛奶,他会要一块小纸巾擦擦嘴。

然后他会想要照照镜子,

看看自己有没有留下牛奶胡子。

千万不要为孩子的好成绩“买单”,3条正确激励的小建议

一照镜子,他就会说头发也该剪了。

他一定会跟你要一把剪指甲的小剪子。

他给自己剪完头发,就会开口要扫帚扫地,

他会认真地扫起地来。

干完了,他一定会想睡个觉。

你就得替他弄个小盒子当小床,

他会爬上他的床,看看怎么躺才舒服,

还会一遍又一遍地拍他的小枕头。

千万不要为孩子的好成绩“买单”,3条正确激励的小建议

他一定会叫你念个故事给他听。

你依他的意思,给他念你的一本图画书,

他就会叫你让他看里面的插图。

他一看插图,高兴起来,就会说自己也想画一幅。

他会跟你要纸和蜡笔。他会认真地画一幅画。

画完了,他想签名,就会跟你要一支钢笔。

签完名,他就会说想把他的图画挂在你的冰箱上。

他的意思是叫你帮他,找透明胶带。

他贴好了图画,就会退后几步,站着欣赏。

他看着冰箱,就会想起——

他有点口渴。

所以,

他会跟你要一杯牛奶。

他一开口要牛奶,

十有八九,他还会要一块饼干,好让他就着牛奶一起吃。

如果你给老鼠一个饼干

他就会向你要杯牛奶

这可仅仅是个开始

The End

虽然绘本的角度,最后故事结尾又回到了一个循环,是个有趣的设定。但是故事之外也说明了,孩子们的物质奖励胃口是越来越大的。当他热爱的语文科目考100能奖励10块钱时。想让他痛恨的数学科目拿高分,孩子就有更高的奖励期待。

  • 颠倒心理位置

经常通过物质奖励来吸引孩子。以孩子的成绩结果为导向来考核,而不是以他们的兴趣、付出努力的程度和学习过程来考核。很有可能会颠倒学习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

因为你的每一次许诺和奖励设计,暗示他们内心为了实现奖励而学习。无形之中就置换了原本应该是他们内心认识到学习是对他们自己有益,或者说他们的好奇和兴趣引导出发做的一件事情。

变成了为了爸爸妈妈而学习,因为我学得好他们就会赞许和奖励我,因为我为他们实现了目标。就和我们成人工作拿到工资一样,慢慢的我们就成了为工资而工作,你会开心吗?

  • 负激励

当你许诺了一个目标回报。有些孩子会很努力的去学习,期待着实现它。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任何人之间都是有差异的。有些孩子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也想好好做作业,学习态度很好,投入时间也很多,但就是距离分数目标有差距。

这种情况下,他们会感觉我的付出和我期待的收获是不成比例的。没有实现爸爸妈妈心目中的目标,会有挫折感。我是不是不适合学习数学,我是不是很笨,就是考不到100分。等等。

所以不要轻易的奖励结果,一定要多鼓励和激励过程。

可以建议有下面四个步骤来做:

激励三步

1.奖励行为

奖励行为、态度,而非分数结果。鼓励你看到孩子努力学习的付出,挑战自己不会做的题目的勇气等等。

当孩子考回一个好的分数时,表扬引导到他们为此所付出的学习行为。点燃他们内心的自驱力。

2.当…就…

还是行为导向,和孩子们谈论学习时,多说“当…就…”。

只要你做完了作业,我检查通过了,你就可以玩儿了。行为对应行为,即简单好实施,易于理解。又帮助孩子们建立好的学习习惯。

3.协助,但不要帮他做

很多父母给孩子讲题的时候,恨不得把自己的几种解法都教会给孩子。真正好的老师是引导,而不是传授。给孩子以协助和启发,但永远不要真正“替”他做。

“如果你作业有不会的,爸爸可以在6到8点来教你,但前提是你自己得先做完,然后不会的题目爸爸要看到你的解决过程是卡在哪里了。”

“明天上课一定要带XX课本,爸爸建议你想个办法来在你出门的那一刻提醒你,你觉得有什么好办法。”

所有的事情能让孩子自己解决的,尽量让他们自己做决定,未来他们才能受益无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