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汪曾祺《昆明的雨》,總能讓你憶起一些往事

讀汪曾祺《昆明的雨》,總能讓你憶起一些往事

汪曾祺,江蘇高郵人,看到汪曾祺這個名字,就想起他寫的高郵的鴨蛋。“高郵的鴨蛋,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乾、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鴨蛋的吃法,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高郵鴨蛋的黃是通紅的。”試問誰沒吃過鴨蛋?但是將鴨蛋吃的如此美妙,恐怕也只有汪曾祺了。此處描寫,寫出了高郵鴨蛋的質地、口感和顏色。畫面感很強,讓人垂涎欲滴。

讀汪曾祺的散文,如同和一位智慧而平和的友人聊天,他娓娓道來,如敘家常,不知不覺中,你就被他的敘述所打動,想起了一些美好的回憶。

汪曾祺的散文,平淡溫和,饒有風趣。談風俗,寫文化,說掌故,敘鄉情,花鳥蟲魚,瓜果蔬菜,湖光山色,綿綿細雨,在他的筆下都情趣盎然。

讀汪曾祺《昆明的雨》,總能讓你憶起一些往事


昆明的雨,作者以此為線索和切入點,抒寫了對昆明雨季的喜愛之情和對第二故鄉昆明的懷念之情。“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昆明的雨季,是濃綠的,草木的枝葉裡的水分都到了飽和狀態,顯示出過分的近於誇張的旺盛。”汪曾祺在這裡賦予了雨的顏色——濃綠,可見昆明的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一個豐滿的,欣欣向榮的雨季,是充滿朝氣的。此處對雨的描寫,自然而然的讓人們想起古詩詞中的雨:志南的《絕句》,“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又想起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還有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可見雨之美妙。古詩中的雨也有不少的離愁別恨。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樣一個雨打芭蕉的夜晚,李商隱有著揮之不去的離愁別緒。

古詩中渲染愁緒的還有唐寅的《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秦觀的《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有許渾的《咸陽城西樓晚眺》“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還有李煜的《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你看,一場雨,引得多少文人墨客詩興大發,借雨抒懷。

借雨將思念寫到極致的是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時候,陰雨連綿,飄飄灑灑,這樣的天氣,這樣的日子,路上行人神情悽迷,情緒低落。“欲斷魂”三個字,傷感極深,好像靈魂與身體要分崩離析,簡直是神魂散亂。

讀汪曾祺《昆明的雨》,總能讓你憶起一些往事


昆明的雨量充沛,滋潤著植物的生長,比如倒著長的仙人掌,各種各樣的食用菌。“昆明菌子極多,雨季逛菜市場,隨時可以看到各種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香,鮮,很好吃。炒牛肝菌須多放蒜,否則容易使人暈倒。”這裡汪曾祺詳細介紹了牛肝菌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清晰明白如一幅菜譜。

“青頭菌比牛肝菌貴,這種菌子炒熟了也還是淺綠色。”忽然想起我童年時食用的一種菌子,難道它還有一個名字叫青頭菌?這種菌子是人們從松樹林裡採摘出來的,於是人們叫它松菌。這種松菌是淺綠色或灰綠色的,菌表面有斑狀裂紋,邊緣有條紋,菌肉白色。在雨季來臨時,溝窪地方最容易發現它們。這種菌子在我們物質匱乏的童年,可是上好的美味佳餚。炒熟了的松菌,還是綠顏色的。吃到口裡,綿軟、柔滑、細嫩、香鮮。吃完了綠色的菌子,那淺綠色的湯汁也是我們爭搶的對象。到了最後湯汁喝完了,碗底殘留的湯汁也要用舌頭舔乾淨的。

汪曾祺還寫了菌中之王雞樅菌,味道鮮美,無可方比。還寫了中吃不中看的如牛糞、馬蜂窩一般的乾巴菌。“乾巴菌裡頭有許多草莖,松毛,亂七八糟,可是下點功夫,把草莖松毛擇淨,撕成蟹腿肉粗細的絲,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會使你張口結舌,這東西這麼好吃?!”你看,你看,汪曾祺的描寫,好吃得讓人吃驚,你是不是又要流口水了?


讀汪曾祺《昆明的雨》,總能讓你憶起一些往事

昆明的雨季,除了好吃的菌子,還有好吃的楊梅果子。“昆明的楊梅很大,有一個乒乓球那麼大,顏色黑紅黑紅的,叫做火炭梅。這個名字起得真好,真像一球燒得熾紅的火炭,一點都不酸。”你看,楊梅的外形,顏色,味道寫得多形象。哎呀,我的口水要掉到地面上去了。

還有賣楊梅的苗族女孩子,那也是極美的風景。“戴一頂小花帽子,穿著扳尖的繡了滿幫花的鞋,坐在人家石階的一角,不時吆喚一聲:‘賣楊梅——’,聲音嬌嬌的,她們的聲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氣更加柔和了。”火紅的楊梅果子,溫婉的苗族女孩,綿綿的昆明細雨,多美的一幅風景畫!

“雨季的花是緬桂花。花的香味像桂花。我在若園巷二號住過,院裡有一顆大緬桂,密密的葉子,把四周房間都映綠了。緬桂盛開的時候,房東就和她的一個養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來好些,拿到花市上去賣。她時常也給各家送去一些,有時送來一個七寸的盤子,裡面擺得滿滿的緬桂花,帶著雨露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汪曾祺筆下的風景是活色生香的,是立體而有動感的。作者說,“帶著雨珠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哈哈,作者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他不是懷人,不是思鄉,那又是什麼?汪曾祺在昆明住得久了,對它有了感情,昆明就是第二故鄉。懷人思鄉,自然而然了。

不信你看,“雨,有時候會引起人一點淡淡的鄉愁。”“酒店的院子裡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這樣大的木香卻不多見,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整得嚴嚴的,密匝匝的,細碎的綠葉,數不清的,半開的白花和飽漲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溼透了。”昆明的雨不但不使人厭煩,反而使人動情,會引起淡淡的鄉愁。

汪曾祺在酒店飲酒,觀雨,賞木香花,恬淡悠閒,和風細雨,對昆明濃濃的愛戀,蘊含期間,讀來如品甘茗,回味悠長。

昆明的雨,讓人心生嚮往。哪一天,我也去看看昆明的雨才好。

慧老師讀書:關注教育,熱愛讀書,傳承文化。邀你一起發現文化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