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培养什么人才?——华杯赛被叫停后的胡思乱想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们是不是都是学文科的?

我是工科生,学自动化出身。

在我眼里国家的文化建设固然是基础保障,但是要高精尖上不断创新、突破,那就需要大量的高科技创新人才。而这些人才中往往对他们的理、工科要求较高。

什么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人工智能……所有这些离不开高科技人才和创新性人才。国家、地方都有各种引进人才的实实在在的举措。

我们在培养什么人才?——华杯赛被叫停后的胡思乱想

各大高校也在不断地喊着“培养创新型人才”……

每年自主招生的比例越来越也大,各大高校对人才的渴望已经达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程度,已经把手伸到了初中……

我们在培养什么人才?——华杯赛被叫停后的胡思乱想

前有浙江高考改革,专家忧心报考物理的人少了,后有上海、成都等地叫停奥数,今有全国最大的华杯赛停赛,通过各种评论来看,可谓一片叫好声。我越看那些评论心内就越是不自觉的紧张、焦虑,然后就开始了胡思乱想,我想后面的话可能也就是我的胡言乱语了吧。


我在想一个问题:人才不是应该从小培养的吗?

前几年网上比较热的概念是STEAM,然后热议的是机器人编程,再然后是少儿编程……来自方方面面的洗脑、刷屏过后,我就在想,孩子从小进行综合素质培养没毛病,因为这对于他们完整的三观建立是有极大好处的。而且说点功利的,小时候才艺什么的或许容易发现天赋,但是学习这种东西就真的不好说了,不是说你口算好,你就有数学天赋,不是说你背过多少诗词,你就有文学天赋,这都是不靠谱的。我就是小学学习差,但是从初中开始逆袭的典型例子。所以我不反对从小学给孩子们进行全方位的教育。


可是年前一直到现在各种管理、制度、改革的出台,从约束老师到推迟早上到校再到整治培训机构,尤其是这几天已经走过32年的华杯赛也被叫停了,当然后面还有一个希望杯,估计也会是一样的结局。那我就胡思乱想了,这真的是为了孩子们好,为了培养人才吗?

是因为学习奥数有错是吗?不对啊,虽然就连北大、清华的教授也在否定奥数,可是仍然无法回避一个问题——为什么作为国内最好的两所高校每年疯抢全国抢五大竞赛的获奖者?

为什么要跟我们说,小学不要学奥数,因为只有5%的人适合,那我不去试试,我怎么知道我是不是呢?

为什么大学可以靠竞赛敲门,高中可以靠竞赛敲门,到了初中就不行了?但是会足球可以,会跳舞可以,会书法可以,会乐器可以,会美术可以……好吧, 就是会数学不可以!呵呵~因为这个指标太硬!没法特殊操作吗?

既然艺术之类的东西要从小培养,文学要从小培养,那么为什么我如此重要的关系到国民生产无数环节的数学就不能给一个公平的从小培养环境呢?

我想问问,学好数学对不对?

别讲那些超前教育、拔高教育、恐慌教育、5%适合等等这些话,没营养!几个人制定的教学大纲,然后就能适应了全中国的孩子?不管你有多强的欲望、能力,你都得给我在这等着其他人,等到你们都进入初中之后,然后你们在开始重新比赛??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的。

我觉得自己还对数学挺有兴趣的,成绩也不错,所以我想给孩子学点奥数,既开阔视野又锻炼数学思维,然后我想通过考试检验一下孩子学习成绩……貌似没问题吧?

是谁把这个成绩跟择校挂钩的?!

解决这个挂钩很难吗?

我们在培养什么人才?——华杯赛被叫停后的胡思乱想

发现因为杯赛成绩择校的,校长一律开除,民办一律属于违规办学罚款……噢噢噢噢~~~~我明白了,问题在这里!民办学校管不了是吧?不对啊,上海等地被约谈了时候,纷纷表示坚决不再以杯赛成绩选拔学生啊!那么难点到底在哪呢?……想不懂……

因为解决不了挂钩问题,所以干脆一停了之吗?

那些因为高考报考物理人数减少的老教授们,你们怕是未来会更加失望了。以前那些人好赖还有比加强的数学底子,虽说数学好不一定物理好,但是毕竟是个比较强的助力,那么等到这代人长大后,我估摸着选物理的会更少……

“因噎废食”这个词用在这里不知道有没有人会跟我一样,觉得很合适?

专家们的套路太深了,给我满眼的“减负”刷屏,却让我更加看不到“未来”会怎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