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顯柱:在二外,快樂地做研究和教學

司显柱:在二外,快乐地做研究和教学

司顯柱是高級翻譯學院教授,同時也是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翔宇領軍學者、博士生導師。在高校工作30餘年,一直奮鬥在教學、科研一線,成效顯著,為我國外語、翻譯界知名學者,獲得多項省部級人才工程稱號,是我國一級學會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副會長,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審核評估專家,教育部學位和研究生教育中心評審專家,國家、教育部、北京市社科基金項目評委,多所高校的客座或兼職教授。獲得省級優秀教學、科研成果多項。2018年,他獲得北京市師德先鋒稱號。

獻身教育,教書育人

司顯柱1988年研究生畢業入職高校以來,一直工作在教學一線。發表高質量教學研究論文10多篇,出版省部級和國家級規劃教材10餘部;應邀在全國性英語教師培訓班和兄弟高校做英語教學改革主旨報告,受教育部高教司邀請就深化我國大學英語改革等建言獻策;積極參與英語專業國家標準制訂和北京高校英語專業群建設,擔任國家教學成果獎通信評審,受聘教育部相關司局、中心擔任普通高校本科教學審核評估、規劃教材立項、國家視頻資源課程評審和博士學位論文評閱等。

司显柱:在二外,快乐地做研究和教学

他曾任職北京交通大學,承擔本科生和研究生6門課800餘學時教學,指導翻譯碩士、外國語言文學碩士和語言服務產業方向博士生30餘名。指導的多名研究生獲評校級優秀畢業生稱號,並考取海內外高校博士,多名任職於高校和教育部直屬機構,成為工作骨幹。

潛心學術,勤奮耕耘

司顯柱學術研究領域涵蓋翻譯理論、系統功能語言學、外語教育和語言服務產業等多個方向。出版或發表各類成果130餘項,包括研究論文103篇,出版(含即將)專著11部、主編教材、編著等20部;獲省級科研、教學成果獎7項,主持包括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以及教育部教學改革專項和其他省、部級課題10多項,目前正主持我校首個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提升我國對外新聞話語翻譯與傳播效果的多學科研究”。

加盟二外,回饋學校

司顯柱於2016年7月與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簽訂人才引進協議,受聘“翔宇領軍學者”崗位。“從我2016年9月正式調入二外,至今剛兩週年。來二外之前,我擔任學院院長職務12年,一邊做管理,一邊從事教學與研究,非常辛苦。現在,在二外,我能專心做研究與教學,覺得很快樂,衷心感謝二外給我提供這樣的工作平臺。”司顯柱說。

司顯柱在首個聘期不到二年的時間內,勤奮工作,積極努力,已經超額完成了首聘期任務。他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北京市一流專業、學校自主設立翻譯研究碩士學位等申報材料撰寫,牽頭申報北京市屬高校創新團隊項目;帶領學院團隊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成功獲批主持3項校級教改課題,帶領成員申報2018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他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角色,產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在教育部A類期刊發表論文3篇,在其他期刊發表論文7篇;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中譯出版社等國家級專業出版社出版學術專著6部(含即將出版3部),修訂出版教材3部,正在主持編寫教材4部;2016年9月完成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研究工作,2018他承擔的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研究,順利結項。

自他2016調入北二外以來,除潛心學術之外,堅持每學期給本科生開設“筆譯基礎”課程,將最新學術研究成果應用於教學實踐,並從實際教學出發編寫學校精品翻譯教材;連續為2016級、2017級中美聯合博士生項目開設非文學翻譯研究系列講座,為幫助學生早日成才,開闊視野,資助學生赴京外參加學術會議,深受學生歡迎。

作為翻譯學科帶頭人,司顯柱牽頭在我校召開4次高層次學術研討會和學術論壇,多位全國外語類高校大學校長、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教指委委員、國家一級學會會長、重點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等蒞臨二外。

目前司顯柱教授正積極籌劃成立國家二級學會:中國語言服務產業研究會,以期為我校科建設和博士點申報提供支撐平臺。

司显柱:在二外,快乐地做研究和教学

司顯柱說很感謝身邊的同事,“在高級翻譯學院領導和全體成員孜孜不倦的努力下,我校翻譯專業成為首批北京市屬高校一流專業。作為其中一員,我深感榮幸和自豪,並將為此做出自己的全部貢獻。”

服務社會,發聲“二外

作為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指委委員、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審核評估專家,他積極開展英語專業國家標準制定,參與5所高校(莆田學院、中華女子學院、閩江學院、龍巖學院、北京科技大學)本科教學審核評估等活動;承擔國家、教育部和北京市社科基金項目評審和結項評審工作;作為教育部研究生和學位評審專家,開展碩、博士學位論文評審和評優;受聘北師大、北外、中大、首師大、洛陽外院、北航、北科大等多所高校開展博士學位論文評閱和答辯;20餘次在國際性和全國性學術會議做主旨報告,20餘次應邀在多所全國重點大學做學術報告。

身正為範,學高為師

談及怎樣做一個受學生歡迎的好老師,他表示,“作為一名大學教師,我認為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身正為範,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引導學生走正道;同時要有淵博的知識,深厚的學養,敏銳的學術洞察力,才能夠指導和幫助學生在治學的道路上少走彎路,做到學高為師。”

來到二外後,司顯柱在課程教學、教材編寫和研究生培養方面,特別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引導學生熱愛黨和祖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術誠信。他把自己在外語教學中的上述實踐撰寫成文:“試論我國高校外語教學中的意識形態”,被我國外語專業類期刊《語言教育》確立為重點文章,入選該刊2018年第2期的首篇,切實履行外語教師教書育人的社會責任。

情繫翻譯,研究翻譯

針對“您心目中的翻譯大家是誰?”的提問,司顯柱說“在翻譯研究領域,我近年來的一大興趣是翻譯質量評估研究。從這個角度,我最欽佩的當代翻譯家是北大的許淵衝先生,他的譯文較好地踐行了他自己提出的譯文質量‘三美觀',即‘意美'、‘音美'、‘形美'。”

最近幾年,人工智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從馬斯克、霍金等大佬對人工智能的大膽預測,到《超能查派》和《機械姬》等電影中出現的強人工智能角色,再到很多科技巨頭頻頻發佈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成果,歷史上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對這個領域有如此多的狂熱和討論。當問及關於智能翻譯日漸普及帶來的危機感,司顯柱說,“科大訊飛的智能翻譯項目發展很快,其開發的翻譯軟件可以對一些日常話語和特定領域文本進行翻譯,譯文基本可讀,相信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其應用領域將不斷擴大,譯文的質量也將不斷提高。但是對於複雜話語、文本的翻譯,比如文學、社科類,在可預見的將來,人工智能尚可望不可及。”

司显柱:在二外,快乐地做研究和教学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翔宇東方新聞社

文案 | 唐恩思

圖片 | 司顯柱老師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