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伯斯:你與高手的差別,就在於只做加法(收藏)丨管理和營銷

喬布斯:你與高手的差別,就在於只做加法(收藏)丨管理和營銷

  • 作者:李善友
  • 來源:混沌大學(ID:hundun-university)混沌大學是一所沒有圍牆的互聯網創新大學,遍邀全球名師,拓展認知邊界,奉獻最專業、最實用、最頂級的互聯網創新課程

導語

這是一個充滿焦慮的時代。我們聽講座、知識付費,報班學習各種課程……彷彿只有學會了十八般武藝,才能在這個世界“有尊嚴”的活下去。

然而,回首喬布斯的成功歷程,你會發現,他終其一生都在做"舍掉"這一件事情。原來,高手與普通人之間的差別就在於,普通人只懂得做加法,而不懂得"舍掉"的重要性。

1

堅守第一性原理

是一個“失去”的故事

通常人性喜歡多,喜歡做加法,喜歡求全,但是基於第一性原理的戰略是舍,一定要舍掉,你才能得到。

而且舍掉的東西全都是對的、好的,你把那些對的、好的全都舍掉,只留一個適合你的堅守下去,這就是第一性原理所推崇的戰略增長方法論。

這個過程很難,這種思維方式是反人性的,需要訓練才能得到。

接下來我們來講一下喬布斯。

我們說用第一性原理跨越非連續性,實現第二曲線式的增長。喬布斯恐怕是第二曲線式增長最經典的範例。

他一生顛覆了六大產業:個人電腦、動畫電影、音樂、移動電話、平板電腦、數字出版。

六大產業,為他一人所變動,真是難以想象,如果喬爺今天還活著,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我們來看一下他的第二曲線、他的主產品線更替。

1998年的主產品線是iMac,2001年變成iPod,2007年變成iPhone。

短短十年,主產品線變更三次,而且每一次幾乎都是後者對前者的顛覆。

當iPod顛覆成功時,蘋果公司的名字從Apple Computer Company改為Apple Company,音樂收入佔了公司一半以上的收入。

等iPhone顛覆成功,iPhone的收入又佔掉蘋果收入一半以上,蘋果變成了一家通訊公司。

這樣一個在十年間把公司性質都變掉的企業,太罕見了。

而且收入模式也變了,原本是硬件收入,現在變成軟件收入。

它最經典的戰役還是手機。手機是在非連續性的時候切入,從功能機切入到智能機。

他最不可思議的跨越是什麼呢?原本做的是PC時代的操作系統IOS,在移動時代又重新做出一個移動端IOS來。

喬布斯:你與高手的差別,就在於只做加法(收藏)丨管理和營銷

你今天看說這有什麼了不起的。但我們和其他公司對比一下,你就會發現非常了不起。

因為“創新者的窘境”,你是原有曲線裡的王,在新曲線裡你往往轉換不過去。

比如微軟在PC操作系統幾乎壟斷,在移動操作系統的市場份額卻是0;因特爾在PC芯片裡幾乎壟斷,但在移動芯片的市場份額也是0;諾基亞在功能機時代連續14年居世界第一,但在智能機時代只能插草賣身。

從原有曲線到新曲線的轉換是非常非常非常艱難的,而喬布斯卻幾近完美地完成了這個轉換。

他是如何做到的?他為什麼沒有受困於非連續窘境?為什麼能夠一次又一次進入第二曲線?

正如他所說:“發明了某個事物的人往往是最後一個看到它過時的。”一定要在第一曲線到頭之前快速轉身。

這樣的思維方式來自哪兒呢?

我把喬布斯的思維模型分為三個層次:

增長上的戰略指北針是產品;

方法論是簡潔;

第一性原理是人文、科技、美學、禪宗相結合的多元思維。

我今天會重點分析一下禪宗思維,過去我們沒有從這個角度分析過喬布斯的第一性原理。

2

戰略指北針:產品至上

首先我們聚焦在增長上。

戰略的目的是什麼?——增長。切記,無論你用多麼華麗的詞藻,千萬不要忘了,我們戰略的目的是增長。

戰略的核心抓手是什麼?取捨。而且主要在於舍。而取捨的最高境界叫做“舍九取一”。

1.產品教教主的 “舍九取一”

喬布斯的舍九取一是什麼?

產品。他的增長引擎,有且只有一個,幾十年如一日,就是以產品為中心。

在公司運營中,你可以有很多抓手:技術、管理、銷售、資本等等。但在所有這些跟產品的比較中,每一次喬爺都選擇了產品。

什麼是價值觀?

我給各位做一個定義,你去看一個公司的價值觀,一定不要看他寫在牆上的文字。

公司的一把手把最多的時間花在哪件事上,這件事就是這個公司的價值觀。這是判斷的第一個標準。

第二個標準,你看這個公司在兩個原則之間只能選擇其一,在生死之間只能選擇一個原則時,他選擇哪個,哪個就是價值觀。

比如說貝索斯在短期利潤和客戶無限選擇權之間選擇了無限選擇權,而無限選擇權的的確確是他“客戶至上”價值觀的重要原則之一。

這兩個標準有助於我們判斷一個公司是否有價值觀,或者是價值觀是什麼。

我們用這個標準來看一下喬爺堅守的價值觀是什麼。

1)公司 VS 產品

我們通常認為產品是為公司服務的,或者說產品是公司增長的工具和手段。但喬布斯的觀點恰恰相反:

“公司是人類最神奇的發明之一,公司非常強大,但即便如此,我創建公司的唯一目的只是為了產品,公司只不過是手段。”

所以你們看,喬布斯面對產品和公司時的第一選擇,與我們絕大多數人完全不一樣。

喬布斯:你與高手的差別,就在於只做加法(收藏)丨管理和營銷

2)技術 VS 產品

通常人會認為我們公司有什麼技術,我基於這個技術開發出相應的產品來,喬布斯在這一點上又與絕大多數人完全不一樣。

“不能一味鑽研技術然後再考慮可以把它用在什麼產品上,以及用什麼辦法把它賣掉。

在這方面我犯過的錯誤可能比在場的任何人都多,傷痕歷歷在目。”(1998年重返蘋果演講)

他所說犯過的錯誤歷歷在目,指的是他做NeXT之前支持高科技,結果並沒有做出成功的產品。

從產品出發,再回到技術上實現,蘋果和世界上大多數公司的做法有著顯著不同。

在蘋果內部,每一次產品、生產、技術部門之間發生爭執,喬布斯都會站在設計師那邊。

整個蘋果內部,真正的權利中心和靈魂是它的設計部,是它的產品。

所有的技術、生產、營銷都要配合它的產品,這叫以產品為中心,而非以技術為中心。

我們都知道,1997年喬布斯把NeXT賣給了蘋果,為什麼蘋果會買?

因為蘋果缺一款操作系統,而NeXT本身是一個很好的操作系統,所以蘋果收購NeXT,是買它的操作系統。

喬布斯重返蘋果之前,曾接受《成為喬布斯》傳記記者的採訪。

記者問他“你認為蘋果今天的當務之急是設計一款新的操作系統嗎?”喬布斯說壓根不是,蘋果最需要的,是偉大的產品。

各位來Touch一下,他把自己的NeXT賣給了蘋果,卻說操作系統本身不重要,產品才重要。所以我說,產品才是喬布斯心中幾十年不變的指北針。

3)管理 VS 產品

管理有什麼工具?我們最常用的工具是流程和KPI,但喬布斯非常看不起流程和KPI。

流程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做某一件事的效率,但流程的另一面是拒絕變化。

Steve Blank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過一篇文章,標題叫《創新,大公司無法言說的傷》,裡面對大公司引用流程和KPI來創新大加鞭笞:

“奇怪的是,這些關鍵的KPI和流程,能使企業按照既有方向高效運轉,卻是企業無法靈活快速創新的根本原因。每增加一個執行力的流程,就等於增加了一條防止逃逸的繩索,於是企業創新就死多一點。”(《創新,大公司無法言說的傷》,Steve Blank)

喬布斯:你與高手的差別,就在於只做加法(收藏)丨管理和營銷

這句話如果放在這個語境裡不太聽得明白,用我們的語境一定能明白。

你公司裡的第一曲線是為了執行主營業務,第二曲線是為了創新。

想想看,你的KPI和流程是為了第一曲線做得更好,你讓第一曲線做得更好,這當然傷害了第二曲線的創新。

喬布斯曾說他最自豪的事情是,蘋果是全世界最大的創業公司。

各位,蘋果是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但喬布斯仍然把它定位成創業公司,定位成為產品而存在的公司。

管理和流程本身絕不是問題。但如果你走著走著就忘了管理是為了做出偉大的產品,反而回過身把管理和流程本身當作目的,這就是問題了。

管理是為了降低熵增,但是管理本身也會產生熵增,而當管理產生的熵增大於它所降低的熵增時,管理就會成為問題,這時一個公司也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4)銷售 VS 產品

喬布斯曾說,IBM和微軟這樣的公司之所以會衰落,就是因為他們壟斷後不再創新產品,轉而開始重視銷售。

他說假如公司的領導是銷售基因,慢慢公司就會只剩下這一種基因。

果然他這個話講完以後,鮑爾默就下臺了。

我們知道在絕大多數公司,銷售人員都是很強勢的。

我曾親眼見過一個銷售總監,在公司高管會上管人要資源,人家不給,銷售總監一拍桌子喊出一句令我至今都印象深刻的話:“你們整個公司的人都是我養的。”

銷售人員說我賣單,我養了整個公司的人;喬布斯認為這都是瞎扯,是因為我的產品好,你才賣得好,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所以,喬布斯最重視的永遠是產品,產品是根。

5)資本 VS 產品

大多數公司都會受限於長子依賴,我們看看喬布斯有沒有受這個限制。

2007年,iPod已經佔了蘋果收入50%以上,iPod佔了全世界音樂播放器市場份額的74%以上,很顯然那時候iPod是它的主營業務,它的長子。

但這時候喬布斯作為公司的一把手,他判斷出失速點。他說如果手機裡面也能夠內置音樂播放器,iPod就會被顛覆掉,與其被別人顛覆,不如顛覆自己。這就是喬布斯後來的選擇。

喬布斯:你與高手的差別,就在於只做加法(收藏)丨管理和營銷

藍色代表iPod的收入佔比,黃色代表iPhone的收入佔比,與其被宮,不如自宮。

有時候開玩笑說自宮至少有一個好處,至少刀把還在你手裡,如果被宮,刀把在別人手裡,你就不知道別人第二刀會捅向哪裡了。

這件事情事後諸葛亮地想來非常容易,但我們想想其他案例,就知道這有多難。

當年我的第一家公司是摩托羅拉,那時候還是模擬手機時代,大哥大,大家還記得吧?當時摩托羅拉在中國佔了85%的市場份額。

本來摩托羅拉已經開發出了數字手機,但它擔心數字手機會侵蝕原有業務,一旦侵蝕,不僅模擬手機要遭殃,模擬手機基站等等也全都要改,因此數字手機就沒有發佈。結果給了諾基亞機會。

諾基亞呢?2007年的時候,諾基亞的智能手機已經佔了整個智能手機5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在諾基亞內部,智能手機才佔10%。他們擔心智能手機起來後,會影響原有的功能手機,最後就把智能機和功能機合在一起做,後來的結局大家都知道了。

擺脫長子依賴特別特別特別艱難,但喬布斯順利度過去了,絲毫沒有在乎股市和財務上的事。

到2012年,蘋果已經變成了一家通信公司,iPhone佔了蘋果58%的收入,70%以上的利潤,完全轉型成功。

各位想想看,在資本市場的壓力下,有幾家公司能做到這一點?

2.找到你自己能力圈裡的“一”並堅持下去

我們注意,不是其他要素不重要,只做產品,而是用產品要素統攝所有其他要素。

而且這是喬布斯的能力圈——並不是其他要素你不能成功,只是喬布斯選擇了自己能力圈裡的要素,他成功了。

其實到今天為止,我認為也沒有人在產品這個要素上超越喬布斯。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宗教叫產品教,喬布斯一定是產品教教主,這個宗教的教義就是這段話:

我們堅信,如果能打造出好的產品,用戶一定會喜歡,如果他們喜歡,他們一定會掏錢,我們就能賺錢。

在這段陳述裡,喬布斯的核心聚焦點、那個“一”,就是產品。只打造最好的產品,這個是“一”,有了這個“一”,就有了一切。

我們同樣為喬布斯畫一個增長飛輪,有了優質產品,用戶就會滿意,用戶滿意後收入就會增加,收入增加後就有更大量的錢投在優質產品上。

迄今為止喬布斯在產品方面的投入依然領先全世界,迄今為止。

喬布斯:你與高手的差別,就在於只做加法(收藏)丨管理和營銷

我已經給各位展示了好幾個增長飛輪裡的“一”了,每一個都有些許不同。但有兩點是相同的:

那個“一”符合創始人和公司的能力圈;

那個“一”他長久地堅持了下去。

喬布斯的“一”是產品,他把自己的全部能量、全部資源都放在了產品這件事上,他信奉簡潔理念。但並不是每一位成功的企業家都是這樣。

我們再把喬布斯和其它人比較一下,把思維放得更開闊一點:

貝索斯的“一”是客戶,他信奉長線思維;

埃隆馬斯克的“一”是科技,他相信科技能改變一切,他被稱為科技學家,不是科學家,他相信物理學上的思維,相信原子論、還原論;

孫正義的“一”是什麼?他相信IT革命,他注重IT革命裡的每一場變化,他信奉時間機器理論;

巴菲特的“一”是什麼?護城河。他堅決投那些在第一條曲線裡能拉得非常長、不容易被第二曲線所侵襲的企業,他信奉價值投資理念。

各位看,所有這些人都可以說是成功的企業家,但他們的“一”全不一樣。

講到這裡,各位很容易問我一個問題,你們會問:教授,你講了這麼多,我應該向誰學習?我講一個故事。

愛因斯坦爆得大名以後,各國都邀請他去演講,一個司機跟著他。

愛因斯坦那時候很年輕,大家也不認識他。那個司機很聰明,聽愛因斯坦講得多了就記住了。

有一次司機就和愛因斯坦建議,說愛因斯坦先生,你別上去了,我來替你來演講吧。愛因斯坦說好,沒問題。

司機上臺之後把愛因斯坦的演講詞背了下來。這時候一個物理學家舉起手來,說愛因斯坦先生我有一個問題,司機反應非常之快,說我真失望,貴國的物理學水平原來如此之low,這個問題太簡單了,我的司機就能回答,來司機回答一下。

我相信這個故事是杜撰的,但這個故事裡有兩層啟發:

1)世界上有兩種知識:

愛因斯坦式的知識;

司機式的知識。

司機式的知識是什麼?

你聽了很多新名詞以後,你就以為你瞭解了這個知識。

我們最近老說知識付費,學習越來越方便,知識付費功德無量,但知識付費也滋養了一大批司機式的知識。

你每天打開APP聽新名詞,聽完新名詞後就覺得好像比周圍人的境界高了,認知水平高了,但其實你僅僅只是聽了一些新名詞而已,這個名詞離你真正掌握這個知識還差十萬八千里。

愛因斯坦式的知識又是什麼?

曾有個記者問愛因斯坦說:您是方程E=mc²的發明者,請問C是什麼,就是光速到底是多少?愛因斯坦說,那我得回去查一下,那個小數點太長了。

記者就很奇怪,說愛因斯坦先生,你是這個公式的發明者,你怎麼會不知道光速是多少呢?

愛因斯坦說,我知道光速是多少有什麼用?就算你知道光速是多少,有什麼用處?

各位一定要Touch到那樣一個味道,切忌不要做這個時代知識上的妄人,以為自己聽到了一個詞,或者聽過一個案例,就掌握這樣一個知識了。

2)我們表揚一下這個司機,他至少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是愛因斯坦,什麼時候是司機。

他知道那個問題無法回答時,要轉給愛因斯坦來回答。

我們重點從第二層來啟發各位一下。我既不建議你學喬布斯,也不建議你學貝索斯,最重要的是,瞭解你是誰。

喬布斯:你與高手的差別,就在於只做加法(收藏)丨管理和營銷

所以給大家兩個建議:

思考你的能力圈;

發現你的第一性原理。

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的能力圈和第一性原理和你完全一樣,這件事是你必須自己學才能學來的。

就像游泳,你去看書、聽別人講方法,可你一生都不可能學會游泳。你必須自己去試、去練,才能找到你自己的東西。

找到你的能力圈、第一性原理之後,切記芒格這句話:只在自己的能力圈內行事,只按自己的原則行事。

我有一次被一個學生挑戰,說教授,如果我選小的能力圈,不就是把我自己的邊界給遮蔽住了嗎?我們來看喬布斯的案例。

你覺得喬布斯的能力圈很大嗎?喬布斯的能力圈很窄!在所有能夠成功的要素裡,喬布斯只在一個要素裡是天才,什麼要素?就是產品。

你看產品已經是一個很窄的能力圈了,不是所有要素,只有產品這方面是他最專注、在他能力圈內的,並且他的產品是消費品、電子產品,而不是互聯網產品。

喬布斯親口說過,像Google這樣的互聯網,我沒有能力做,那不是我的能力。

所以他所謂的產品不是互聯網產品,而是電子產品。

我們還要再聚焦一下,他所說的電子產品是2C的電子產品,而不是2B的。

喬布斯一生做的2B產品都失敗了,他是想做2B,但失敗的一塌糊塗。

他重返蘋果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賦予了蘋果電腦個人的味道,從蓋茨壟斷下的工業化個人電腦裡,他做出了全新的個人電腦

喬布斯的個人能力圈和時代需求融合在了一起,這是他成功很重要的原因所在。

他的個人產品,是基於人文美學和科技結合的產品。

這麼窄的能力圈,並不影響蘋果成為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

我提醒各位,回家之後整理一下自己做的事情,很可能不是你做的太少,而是做的太多了。

我們再看一下馬化騰,馬化騰的能力圈是什麼?

騰訊最擅長做什麼?做產品,什麼產品呢?就是互聯網產品。騰訊到今天為止沒有做過硬件產品吧。

互聯網產品裡最擅長做什麼產品?社交產品裡又擅長做什麼樣的社交產品?是不是2C的?

我請問各位,即使在社交產品裡,騰訊2B的產品有沒有成功的?舉個例子,微信是不是一直想做企業版?

直到今天,企業版微信成功了嗎?反而是釘釘做的很好對吧?為什麼釘釘做的很好?因為阿里有一個基因就是2B。

所以各位看一下,馬化騰的能力圈也很窄,聚焦點很窄,但是這麼窄的能力圈,並不影響騰訊成為全亞洲市值最高的公司。

我再次提醒各位,你今天沒有做大,很可能不是因為做的太少,而是因為做的太多!

他們能力圈的聚焦點,是他們戰略指北針的選擇,那個“一”的選擇。

3

方法論:瘋狂的簡潔

接下著我想講喬布斯做產品的方法論。

簡而言之,我們用簡潔二字來說。

喬布斯和蘋果最大的成功點,就歸於“簡潔”二字。任何一個公司,只要能駕馭簡潔,很快就能主宰世界。

正是因為這樣的洞察,蘋果才超越了世界上所有其它公司。在很多領域蘋果並沒有真正從“0”開始發明產品,蘋果吸納了原本比較複雜的東西,巧妙地把它們變成了精簡的東西。

這句話我再重複一下,這幾乎就是喬布斯的產品論。

他把原本比較複雜的東西,通過自己的哲學理念,變成了簡潔的東西。

這幾乎是喬布斯做成每一個產品,屢試不爽的那個方法論上的“一”。

17、18歲的時候,他在一家做乒乓球遊戲的公司打工。那個公司的遊戲做得很簡潔,簡潔到什麼份兒上?喬布斯回憶說,簡潔到即使是一個喝醉酒的人第一次來玩,也能很快上手。

這件事給喬布斯的一生都帶來了重大影響,所以他做蘋果的時候就說了一個原則:我們要讓消費者無師自通,你不需要學就知道怎麼用。

我請問各位,這樣的一個原則是不是和全世界所有其它電腦公司,以及硬件製造公司不一樣?

這個方法容易嗎?

非常不容易。

1.簡潔不是橫向的減法,而是縱向的除法

從哲學上我給各位一個建議。通常大家認為簡潔是做減法,就是把我做的十件事減為三件。

錯了,我們所說的簡潔是做除法,是把原本要做的事情給變沒了,只做一件事。

我們畫個圖來比喻一下。表面現象很多,但是往裡抓,你抓到第一因的時候只有一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喬布斯:你與高手的差別,就在於只做加法(收藏)丨管理和營銷

最後追究到根本原因的時候,只剩一個。我們所說的簡潔絕對不是大家所說的在現象層面由多變少,不是在橫向層面做減法,而是在縱向層面做除法,把表面的一些東西給變沒。

我這個味道在接下來的案例裡,請各位一定要Touch一下,不是變少了,而是變沒了。

我們來看iPod。

他們試用了RIO和所有其它音樂播放器,然後高興地把它們扔在一邊,坐在一起討論那些東西到底有多差勁,它們最大隻能裝16首歌,而且你根本不知道怎麼用。

他每次看到市場上一個重要的產品很複雜,他就找到了自己做出一款偉大產品的動力源。

喬布斯當時意識到蘋果可以設計一個和iTunes配套的設備,讓收聽音樂變得更簡單,由於iTunes可以跟iMac計算機連在一起,複雜的事情讓計算機來完成,而音樂播放器最主要的要求就是簡單,iPod因此誕生了。

他對iPod產品特性的第一要求或者是唯一要求就是簡單。如果找某一首歌,或者是使用某一項功能,按鍵次數超過三次,他就覺得非常生氣。

我再提一個什麼叫“做除法而不是做減法”的經典例子。

當時團隊希望做一個體積更小的播放器,他們希望把屏幕的面積變小。屏幕是幹嘛的?原本是選歌來聽的。

喬布斯突然說,我們為什麼要這個屏幕呢?幹嘛不把這個屏幕幹掉呢?

大家一愣,怎麼可能?iPod裡那麼多歌,難道不要選一個來聽嗎?

喬布斯說既然這些歌是你已經從計算機裡下載到iPod上去的,已經是你自己下載的,你就隨機播放嘛,為什麼需要再選一下呢?

這個產品就是著名的iPod shuffle。這個產品出來以後,喬布斯的iPod才真正佔領了市場,佔到了74%的市場份額。

amazing,不是變少了,而是變沒了!

這裡面還有個更重大的變化。過去我們用IBM的電腦,大家記不記得,最後一定要按一下關機鍵,第二天用的時候再重新開機。喬布斯居然把開關鍵給取消了,一合上就關機,打開就開機,是這樣吧?amazing!

你要知道,把一件事情變沒,這是需要深刻的哲學思考的,因為大家已經習慣用開機鍵和屏幕,習慣這個思維方式了。

而他會問你幹嘛要有開機鍵?幹嘛要有屏幕呢?

喬布斯:你與高手的差別,就在於只做加法(收藏)丨管理和營銷

2.訓練自己“秒變傻瓜”的哲學思考

張小龍說人是懶惰的,所以需要文字說明書的產品都不是好產品,記住這個標準。

他曾提過一個“傻瓜時間”,就是你多長時間可以把自己變成一個小白用戶或傻瓜用戶?

為什麼要用一個傻瓜或者是小白的尺度來看產品?因為你對產品已經很熟了,所以有些功能,一些新奇而有難度的功能你就視而不見了。但一個傻瓜用這個產品,難度還是很大。

所謂產品高手,不是你能做出一個多複雜的產品,而是你能把自己的視野降到多低來做出這個產品。

張小龍說自己三五分鐘能把自己變成一個傻瓜,馬化騰一兩分鐘能把自己變成一個傻瓜,而喬布斯可以隨時切換開關,秒變傻瓜。

傻瓜是什麼概念?好奇心,對別人自明的東西你會產生懷疑,一種普遍懷疑、普遍質疑的精神,這是哲學上的思考方式。

這種思考方式也很重地體現在iPad上。喬布斯的傳記裡有個作家,帶著iPad去南非,在一個馬廄裡,一個6歲的黑人孩子,從來沒有用過iPad,看到iPad居然好奇地過來玩,而且居然自己會用了。

那個作家說,如果這件事不算神奇,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能稱得上是神奇。

所以,技術高手、技術控很難成為好的產品經理,因為他會不自覺地炫技,不自覺地想表現出自己什麼都會。

把自己變蠢,比把自己變聰明難多了。

最偉大的產品是iPhone,而最偉大的產品發佈會是2007年那場產品發佈會。為什麼要做iPhone?我們講過,因為iPod有可能被手機取代。

他一開始想跟摩托羅拉合作,但是摩托羅拉的產品做得很差。有次產品會,喬布斯怒不可遏,說我受夠了跟摩托羅拉這類公司打交道,我們自己來。他和團隊看到了打造一款自己想用的手機的前景。

各位看,同樣的範式,把市場上覆雜的東西用自己的方法論把它變簡單,這個產品就出來了。

喬布斯:你與高手的差別,就在於只做加法(收藏)丨管理和營銷

iPhone這款偉大的產品,從過去十年到今天,全世界範圍內,沒有第二款產品能與之相較。

2012年,iPhone佔全球手機8.8%的出貨量,73%的利潤。2012年Q1,iPhone的收入超過微軟全部產品總收入。

2012年8月,蘋果市值6330億美元,等於微軟、谷歌、臉書以及亞馬遜這四大科技公司的總和。大家想想看,這種程度沒人達到過。

喬布斯去世六年了,蘋果的市值也就是9000億美元,另外幾家已經大大地接近了蘋果。

我們只能說喬布斯去世以後,庫克這個CEO從財務上看是成功的,但從歷史傳承,從以產品驅動第二曲線這個戰略點上看非常失敗。

大家想想是不是?喬爺去世後蘋果再沒有做出偉大的產品,這是資本市場給蘋果市盈率如此之低的原因所在,他沒有新的第二曲線、第三曲線了。

iPhone給蘋果帶來了11倍的利潤,23倍的收入,24倍的現金,今天它的現金太多了,花不出去,只能退給股東。

其實有時候開腦洞地想,蘋果真應該收購一下特斯拉,那可能就會變得很有味道了。

4

第一性原理:

人文、美學、科技、禪宗結合的多元思維

喬布斯的第一性原理,我講幾點:人文、美學、科技、禪宗。這幾點合在一起講——產品美學、人文、科技。

1. 喬布斯把“產品美學”推到了人類極致

在整個產品美學層面,喬布斯開創的尺度是整個人類沒有到達的尺度,到今天,全世界還沒有第二個人到達這樣的尺度。

產品美學,其實這在美國是一個矛盾的提法。在喬布斯之前,美國的產品基本都屬於傻大笨粗型。

談起美學,人們會想起西歐,想起日本,美常常跟小聯繫在一起,叫小而美。

只有喬爺把美學和工業化大生產融合了起來,從傻大笨粗,到既可以工業化大生產,又具有美學趣味,這個變化的開創者是喬爺。

喬布斯的跨學科思維用他自己的話,叫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我們正走在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上。

喬布斯:你與高手的差別,就在於只做加法(收藏)丨管理和營銷

各位想想看,這個說法在今天絲毫不過時,為什麼他想在科技產品中加入一些人文味道?大家看這兩段話:

“我小時候,一直以為自己適合人文學科,但我也喜歡電子設備。然後我看到寶麗來創始人蘭德的話,關於既擅長人文又能駕馭科學的人的重要性,於是我決定我要成為這樣的人。”(《喬布斯傳》)

15、16歲,就奠定了一生的跨學科基礎。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發現,西方是浸潤著哲科思維的。

即使你自己沒有專門學哲科,也還是浸潤在這種思脈裡面。

西方的高中生,十六七八歲的孩子,基本上就已經形成這樣的思脈。所以我經常講,一個人真正的世界觀,十六七八歲時就已然形成了。

喬布斯創辦或參與創辦了兩個公司,可以說是左腦皮克斯,右腦蘋果,左腳踩在好萊塢,右腳踩在硅谷。

其實他最大的財富並不是來自蘋果,而是來自皮克斯。皮克斯賣給迪斯尼後,他成為迪斯尼最大的個人股東,今天他家族的最大財富還是來自皮克斯。

喬布斯曾對蓋茨有過很多批評,最大的批評就是,蓋茨一生沒有品位。我看到一個採訪問他兩人,如果向對方學習,最想向對方學什麼,蓋茨也很承認這一點,說希望學習喬布斯的品位。

如果一個人只有商業視野,你做出的產品就會特別侷限,所以一定要有跨學科視野。

我們這代人從小就被教育說一定要學能夠學以致用、養家餬口的東西。

到我們子女這一代,我是真心希望他們想學點兒什麼就學點兒什麼,離實用越遠越好。因為這些看似無用的東西,很可能才是將來真正有大用的東西。

喬布斯創辦蘋果之前,對蘋果產品的評價居然是說蘋果的產品遭透了,沒有靈魂!

這是歷史上第一次,一個人用對人的要求,甚至不是對一般人的要求,來要求一款產品。直到你的產品真正抓到用戶的心,產品的設計工作才叫完成。

孫正義有一次接受採訪時說,“500年後,人們會把喬布斯和達芬奇相提並論”。

喬布斯:你與高手的差別,就在於只做加法(收藏)丨管理和營銷

他是一個產品美學家,只有藝術家才會在你根本注意不到的地方下這樣的功夫。

換句話說,他像要求藝術品一樣,來要求自己的產品,這不也是單一要素最大化嗎?

你只有在看一幅畫,在欣賞藝術的時候會被Touch到流淚。而除了藝術品,全世界所有的產品中,真正能讓你感動流淚的,只有蘋果。

這就是把美學要素,在蘋果的電子產品裡最大化地表達出來,結果取得了非常好的成就。

2.做出偉大的產品,就是喬布斯獨特的禪修方式

我最後想講一個觀念——禪。

為什麼會追蹤到這裡?我有幾本書是關於喬布斯的,每年都會重讀一遍,遇到有他的視頻,也都會蒐集下來重新看一下。

他就像我的一面鏡子,尋訪喬布斯的路成了我自己的成長之路。

我發現他是一個浩瀚無窮的喬布斯,隨著你自己的成長,你會看到完全不同的喬布斯。

孫正義對喬布斯的尊崇到了什麼地步?

他說,“後來我發現,像喬布斯這種大師,他的第一性原理一定是人劍合一的。”

也就是說,喬布斯把他人生的第一性原理和事業的第一性原理合為一體,把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合為一體。

所以最終真正打動喬布斯,讓他成就偉大的關鍵字,是禪。

這件事非常奇怪,一個西方頂級的企業家,他的精神氣度居然是東方的禪。

“喬布斯是個十足的禪宗信徒,”喬布斯大學同窗科特基說,“禪宗對他的影響非常深。這一點你可以從他極簡主義的美學觀點和執著的個性上看出來。”(《喬布斯傳》)

喬布斯:你與高手的差別,就在於只做加法(收藏)丨管理和營銷

據說喬布斯做重大決策之前都會冥想45分鐘。

喬布斯深受一系列關於禪和精神啟蒙書的影響,包括日本禪宗大師鈴木俊隆的《禪者的初心》、印度大師尤迦南達的《一個瑜伽行者的自傳》。

《一個瑜伽行者的自傳》在《喬布斯傳》中出現過好幾次,喬布斯去世後,家人在斯坦福大教堂裡為他舉行追思會,送給每一個來賓的禮物也是這本書。

19歲時的喬布斯甚至去印度追尋大師,或者說流浪了七個月,這對他是一種朝聖和精神啟蒙之旅。

所以你能看出來,這是一個對精神有巨大需求的人。他從小被自己的父母遺棄,他總覺得自己是被這個世界遺棄的人,覺得非常孤獨,需要愛,需要找到自己的根,找到某一個精神上的信仰。

我們看一段喬布斯自己關於禪和冥想的描述:

“如果你坐下來觀察,就發覺你內心的浮躁。如果你試圖去平復,一開始會變得更糟,但一段時間之後就會平靜下來。那個時候就能聽到更微小的的東西——你的直覺開始發芽,你可以把事情看得更清楚,你可以超出現在看到過去和未來。你的心靈變慢下來了,你感知到邊界的擴展。你能看到比以前多得多的東西。”(喬布斯)

這段話如果我不告訴你是喬布斯說的,你一定會以為是某個禪師或禪哲寫的,這是喬布斯自己寫的,他的靈脩經驗。

我看他的傳記時經常會很奇怪,比如他要求他的下屬做什麼東西,下屬做個樣板給他,他總說這個不是我要的,這個也不是我不要的,這個我不要。

然後設計師被逼急了就說,你告訴我你想要什麼?喬布斯脫口而出一句話:“你拿出來我就知道是什麼東西了。”

就是說,他並不是一個邏輯推理的思維方式,他心裡有的是一個直覺性的東西,他就要那個東西,這些細微的差別他也能Touch出來。

所以,其實他的首席設計師對他的最大貢獻,就是把他那種非邏輯的東西,邏輯化地表達了出來。

他年輕時有一個導師,是個日本人,叫乙川弘文。

他說我儘可能地和導師待在一起,每天都見面,每幾個月都在一起冥想,他指導我如何在精神世界和商業追求之間尋找平衡點。

當我看喬布斯和巴菲特的年輕時代,發現他們都有自己的導師。

其實我也建議大家去尋找自己的導師,尤其在你年輕的時候。驕縱而才華橫溢如喬布斯者都需要導師,更何況我們?

他曾經甚至想去日本專門修學,但乙川弘文告訴他,世界哪裡都是道場。你可以去日本廟裡修行,也可以在商業世界修行。

一方面,他想追尋個人精神世界的領悟;

另一方面,他胸懷野心,想要打造出足以改變世界的產品,禪師幫他將這兩個目標融為一體:做出偉大的產品成為喬布斯獨特的禪修方式。

“做出偉大的產品成為喬布斯獨特的禪修方式。”就是這句話,如果你想理解喬布斯,一定要理解這句話。

他的導師對他最大的貢獻,就是幫他把兩個看似矛盾的目標合為一體,你未必需要到廟裡唸經,做出偉大的產品本身就是你的禪修方式。

喬布斯:你與高手的差別,就在於只做加法(收藏)丨管理和營銷

從這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喬布斯在蘋果的股份和期權如此之低,卻還要費盡心力,幾乎把命都搭上。

這種初心、這種從靈魂中淌出來的使命,大家是不是Touch到了?

禪宗對每個人的影響都不一樣。喬布斯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常規意義上我們追求完美是有一個頭的,說我努力到極致的時候,完美就達到了,這事就完事了。

但禪宗讓喬布斯意識到,追求完美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永遠不能完成。

在禪宗哲學中,生命常常被比喻成一條奔流不息的河,世間萬物、每個個體都處於永恆的變動中。

禪宗的這個觀點和喬布斯的個性完全契合。

他看到眼前還沒有完成的半成品,新產品的構想就會自動出現,他的工作永遠沒有完成的一天,他本人也一直在發展、變化。

這個過程循環往復、代代相傳。

在PC行業立於不敗之地的最佳辦法是,在上一個產品達到巔峰之前,下一個產品已經蓄勢待發,準備顛覆第一代產品。

在這裡各位是不是又看到把自己逼的發狂的“SB”速率呢?而且是自己對自己的顛覆,還不是來自客戶的要求,我自己要先顛覆自己。

穩定和連續性是IBM的特點,在喬布斯看來,蘋果與IBM截然不同,他始終沉醉於不連續性哲學之中,永遠不停地自我顛覆。

你他用的那個詞、那個Term都跟我們一樣,叫不連續性哲學、非連續性哲學。

5

增長的邏輯:分形算法

我想我講非連續性講到這兒,同學們應該有一個巨大的疑問。

你說我作為創業公司,第一條曲線還沒有完成,哪有餘力去做第二曲線呢?我第一曲線還昂揚向上呢,幹嘛把它拋到一邊去做第二曲線呢?

喬布斯這個哲學對我們最大的影響是什麼?最大的影響,是兩條曲線之間幾乎沒有突然的飛躍。那怎麼辦?

1.每一步都是上一步的必然結果

這一頁PPT是本案例裡中最重要的一頁,叫分形學意義上的第二曲線。

喬布斯:你與高手的差別,就在於只做加法(收藏)丨管理和營銷

你可以把第二曲線,看作是第一條曲線裡,某一單一要素最大化的結果;另一個含義,也是喬布斯的含義,其實第一曲線本身就是由無數個第二曲線組成的,各位聽明白這句話了嗎?

我把它叫做分形學意義上的第二曲線。

這裡有兩層重大含義:

1)第一條曲線本身就是由無數細小的第二曲線組成的;你的每一步,每一個產品,每一個決策,都是第二曲線,明白了嗎?你的整個生活,每一天,每一個選擇都是。

2)是第一條曲線本身的無數變異,引發了第二條大的曲線出來,而不是第一條曲線猛地就變成了第二曲線,沒有這樣的突然跳躍。

我再強調一遍,第一條曲線的某個點,拉出來變成第二條曲線的全部,這叫分形學意義上的非連續性。

這點非常重要,這是喬布斯帶給我們的思考。不要只看大尺度上的非連續性,而是大尺度裡的每一步,都是非連續性。

喬布斯:你與高手的差別,就在於只做加法(收藏)丨管理和營銷

我想表達的是,第二曲線不是佈局出來的,而是長出來的。

因為第一曲線本身的細微結構裡面有無數第二條曲線,其中一條曲線自然長大就能成為更大的第二曲線。

所以,分形學意義的第二曲線,看你看哪個尺度。

宏觀尺度,有公司和公司之間的非連續性;在你公司內部,要堅持產品和產品之間的非連續性;而在產品尺度上,甚至特性和特性之間也要有非連續性。

即便是飛奔成長的第一曲線,也可以分形為無數細微的第二曲線,只有這樣,你這條曲線本身才能變成指數級,離你的極限點才能遠。

喬布斯當年演講有一句話,當時聽不懂,瞭解分形學之後我們懂了。他說:只有回望過去,才能連點成線。

喬布斯完美地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實踐了分形算法。一件小事會觸發另一件小事,一次成功會激發另外一個產品的靈魂。

他的傳記記者用了這樣一句優美的語言描述喬布斯的人生:

“整個過程自然而然,每一步都是上一步的必然結果。”

所以,喬布斯不僅創造了產品美學,他把自己的整個人生都活成了美學結構。

如果你真的追逐他,你會發現他是由無數小的第二條曲線組成的,他是把非連續性從大尺度縮小到小尺度的人。

喬布斯:你與高手的差別,就在於只做加法(收藏)丨管理和營銷

6

小 結

最後總結一下。

從蘋果的增長故事中我們學到了什麼?

喬布斯的第一性原理是科技、人文、美學、禪宗;他的戰略指北針是產品;他的方法論是簡潔。正是這樣的多元思維模型,而且是少年形成的,幫他走到最後。

什麼叫分形算法?我再強調一下,第一條大麴線本身是由無數條小的第二曲線組成,最終會形成第二條大的S曲線。

不要寄希望於從第一條曲線蹦到第二條曲線,那不可能。

但如果你細分一下,每一步、每一天都在第二曲線,你自然而然生長下去,它就會變成你的人生態度、人生美學,不但在事業上,在人生中也會活出指數級的增長曲線。

但這樣的增長方式不適合一種人,什麼人呢?就是總說“什麼時候是個頭兒啊”的人。

比如我媽媽。她經常說我,老這麼忙,什麼時候是個頭兒啊?但對我而言,如果我今天就看到了未來的頭兒,我的人生該多乏味啊。

謝謝大家!

— THE END —

本號致力於“好文”推送,並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所發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之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留言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