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111计划”、“千人计划”、“特色985工程””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与国家电网公司等七家特大型电力企业集团组成的校理事会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有“电力黄埔”之称。

学校创建于1958年,原名北京电力学院。1969年由北京迁至河北,先后更名为河北电力学院、华北电力学院。1995年与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华北电力大学。2005年10月,华北电力大学校部由设在保定变更为设在首都北京,分设保定校区。保定校区是华北电力大学在保定设立的分校区,与北京校区实行一体化管理。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文化传统

校训: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

团结

团结就是力量。领导班子的团结、教工之间的团结、学生间的团结、领导与群众间的团结、师生间的团结,是办好学校的前提。

勤奋

勤奋办学、勤奋工作。学生要勤奋学习,教职员工要勤奋工作;只有勤奋才能出成绩、出成果,才能转就辉煌的业绩。

求实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从个人的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脚踏实地地干实事。

创新

创新是事业的灵魂。创新就要创一流的科研成果,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培育一流的先进文化。学校要成为创新的基地,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电精神:“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爱校敬业、追求卓越”

学校在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做到理想不改、信念不变、追求不止,始终致力于学校的发展壮大,逐步凝练出“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爱校敬业、追求卓越”的华电精神。

自强不息

学校适应国家能源电力实业的发展需求而诞生,在改革发展和新世纪的发展中壮大,在曲折中前进,在逆境中崛起,不断做大做强,努力实现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

团结奋进

学校在发展历程中,百折不挠、锲而不舍,不断实现新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坚持实行北京、保定实质性一体化办学,师生员工团结一心,高举一个大学的旗帜,形成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爱校敬业

既是华电人职业道德的根基,也是学校繁荣昌盛的维系;既是华电人所秉持的价值标准,也是学校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追求卓越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秉承办一所负责任大学的理念,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推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试点高校

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由华北电力大学校组织申报的《改革行业背景高校校企合作模式》获准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使该校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同时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的还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34所中央部门所属高校。

办学理念

华北电力大学践行办一所负责任的大学的办学理念。办一所负责任的大学就是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及家长负责,是新时期学校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诠释,是学校教育工作矢志追求的一种境界。办一所负责任的大学是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充分体现。学校坚定不移地走规模适度、质量固本、内涵发展的道路,确保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实现科学发展。办一所负责任的大学是学校师生员工价值观的高度概括。责任意识已深入到每一位学生、教师、管理与服务人员心中,成为服务社会、振兴学校、发展自该的行为准则。办一所负责任的大学是学校育人观的重要内涵。育人以学生为本,全员育人,全方位、全过程育人,需要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才能完美实现;培养学生良好的智能,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使责任意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身素质,更是当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义之一。

办学特色

“大电力”学科专业体系面对以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学校抓住机 遇,构建“以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大电力”学科专业体系,使学校在能源电力领域始终保持优势。学校在电气、动力等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发展环境、核能、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学科,发展经济、管理、法学、数学、物理等文理学科,注重机械、电子、材料、控制信息以及文理学科与能源电力学科的结合,通过相互渗透、交叉融合,使各学科的内涵形成自身的特色,共同构建起凸现“大电力”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

“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学校注重发挥“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构建“基本实验教学、校内实践教学、仿真实践教学和校外工程实践教学”的“四模式”工程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基本实验教学模块主要包括一般的基础课、专业基础实验课和专业实验课等实验教学环节,以及课程设计、实验室内完成的毕业设计等环节;校内实践教学模块主要由“实验性仿真”和“实践性仿真”组成,前者突出仿真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后者仿真与现实接近的实践环境,让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实践训练;校外工程实践教学模块由认识学习、生产学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组成。“产科研”一体化的校企合作之路学校依托理事会、校友总会等资源,促进产学研合作,走校企合作特色发展之路。一是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二是以理事会为桥梁和纽带,构建与大型能源电力企业的创新战略合作联盟;三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助推“中国电谷”和“北京能源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四是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依托能源电力企业创建校外实践和创新基地,加强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企业实训锻炼,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五是打造具有华电特色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体系,促进师资队伍的“工程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