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小姐金服:銀行財富管理產品體系將迎來較大轉型

近日發佈的《2017年中國銀行業理財業務發展報告》。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表示,目前商業銀行財富管理業務具有預期收益產品佔據主流、產品同質化較強、負債端成本高企不下、剛性兌付造成風險與收益不對等特點,資管新規實行後,魯小姐金服理財師覺得銀行財富管理產品體系或將迎來較大轉型。

魯小姐金服:銀行財富管理產品體系將迎來較大轉型

魯小姐金服:銀行財富管理產品體系將迎來較大轉型

魯小姐金服理財師從報告中看出,截至2017年底,銀行理財產品存續餘額29.54萬億元,理財產品增速放緩,產品秉承低風險配置思路,產品結構再優化。全年為投資者實現收益11854.5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規模,收益增幅21.30%。魯小姐金服理財師認為,銀行理財作為我國資產管理業務的中流砥柱,是低風險偏好投資者的首選,發揮著普惠金融的作用,是實現居民資產保值增值的重要渠道,但是也意味著銀行理財作為規模最大的資管機構,其客群較為分散,以儲蓄型人群為主,這類群體對銀行自身品牌和信譽比較依賴。

魯小姐金服理財師認為,由於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主要客群專業投資能力和風險判斷能力較為欠缺,短期難以全面推廣淨值型產品,投資者教育過程需要循序漸進,且需要考慮快速轉型可能引發客戶大幅流失,並導致產品流動性風險以及加大市場波動的風險。

根據資管新規的淨值化要求,未來產品體系中有很大一部分或將是類貨幣基金產品,產品主要投資於貨幣市場、債券市場等低風險、高流動性金融產品。《報告》提出,銀行資管要重新部署產品體系,將淨值型產品作為產品轉型的長期目標,全面滿足淨值型產品轉型的新規要求、多元化資產配置的客戶需求和參與國際同業競爭的客觀需求。

同時,要研究發揮內部FOF模式在穩定淨值表現、專業化管理、雙重風險分散、多元化資產配置等方面的突出優勢,平穩推動預期收益型產品向淨值型產品轉型。此外,還要不斷優化產品轉型的配套措施,加快完善債券、非標、長期股權等資產的估值規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在互聯網時代,投資類型多樣化,銀行理財轉型面臨新挑戰,魯小姐金服覺得投資人也可以將目光轉移收益比銀行理財產品稍高的P2P理財產品,比如在P2P行業中備受大家青睞的魯小姐金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