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健康才能「常」健康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也是最大的排毒器官,同時還擔負重要的免疫防衛職能。腸道不健康往往引起腸道功能紊亂疼痛、消化不良、便秘、痔瘡、腹瀉、大便惡臭、放屁惡臭、口臭、皮膚無澤等,導致生活質量下降,長期忽視也是腸癌等重大疾病的導火索,中國約有1.2億人患有腸胃疾病,腸健康才能常美麗常健康!

膳食纖維是目前營養學界認定的第七類營養素,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與水並列,號稱“腸道清道夫”。膳食纖維有刺激腸道蠕動、增加腸內容物的體積、減少糞便在腸道中停留的時間等作用。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能有效地防治便秘、痔瘡,預防腸癌。膳食纖維還能減少脂肪、膽固醇在腸道的吸收,並促進膽固醇和膽酸從糞便排出,因而有降血脂、降膽固醇的作用。20世紀60年代,英國醫生報道某些非洲國家的居民,由於食用高纖維食物,平均每日粗纖維攝入量高達35~40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發病率比膳食纖維攝入量僅為4~5克的歐美國家的居民明顯降低。

“腸”健康才能“常”健康

益生菌是一類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於人體腸道、生殖系統內,能產生確切健康功效從而改善宿主微生態平衡、發揮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總稱。人體內的微生物有100萬億之多,其中有益菌群和有害菌群的數量維繫了人體微生態的平衡,“病源於體內菌群失衡,益生菌是最好的藥”-馬克布魯奈克博士。腸道中的微生物占人體內微生物的75%以上,腸道的總面積相當於足球場大,有近一半的免疫細胞附著在腸道,產生人體80%的抗體。腸道是機體防禦的最前線,健康的腸道里,有大量的有益菌定植並覆蓋在腸的上皮,使腸道正常發揮功能。然而由於環境汙染、工作生活壓力增大、飲食結構不合理、大量使用類固醇和生素藥物等因素導致我們的胃腸道面臨越來越大的菌群失衡,適當補充益生菌對於維持正常腸道功能至關重要。

“腸”健康才能“常”健康

腸道健康與壽命

人們大都認為心、腦、肝、腎等臟器與健康密切相關,而對腸卻不屑一顧。殊不知,腸道是抵禦疾病的重要屏障,腸道健康與否直接關乎到生命的安危。一般來說,健康人的腸道年齡與其生理年齡基本是平行的,相差不大。於是,科學家提出了“腸道年齡”的新概念。

腸道是抵禦疾病的重要屏障。

良好的腸道環境能夠有效抵禦疾病,預防消化道癌症的發生,如雙歧桿菌,乳桿菌能阻止致癌物質亞硝胺的合成。而乳桿菌分泌的乳酸可加快腸道的蠕動,促使糞便儘快排出體外,減少有害毒素對腸道的刺激。

腸道是情緒的晴雨表,與快樂及幸福感息息相關。

人體50%的多巴胺和95%的5-羥色胺是在腸道里面合成,它們並不進入大腦,但會通過益生菌對中樞系統發出信號。人類情緒的很大一部分受腸道神經系統影響,甚至,人類幸福感的體驗也依賴於從腸道這個第二“大腦”向上傳至大腦的信息。

腸道是營養素合成和代謝的重要場所。

腸道內的有益菌群能幫助人體合成B族維生素、維生素K、葉酸等。以及食物中沒有而人體又必需的維生素,尤其是乳酸桿菌類細菌,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維生素,滿足人體的需求;有些細菌含有酶類物質,參與體內蛋白質、脂肪、糖類物質的代謝;有的細菌能產生丁酸、醋酸等抗菌物質,抑制有害細菌的生長繁殖,增強機體的防禦能力,使人免於疫病。

“腸”健康才能“常”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