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爲何沒有像南宋一樣成了氣候?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1644年李自成起義軍攻佔北京,崇禎皇帝吊死煤山,隨後清軍打敗李自成進佔北京, 清廷自盛京遷都北京。1644年10月30日順治帝即皇帝位於武英殿,告祭太廟社稷,成為清朝入關的第一位皇帝,正式宣告大明朝中央政府的結束。

崇禎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縊。清軍入主中原,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還據有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抵抗清兵,建立了包括弘光政權、魯王監國、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及明鄭時期,歷時39年,這些小朝廷統稱南明政權。

在這段短暫的歷史時期,中華大地,尤其是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域,上演了一幕幕悲壯大明官民反抗滿清入主中原的鐵血抗爭,為了挽救大明於既倒,無數人拋頭顱灑熱血,可惜因為各種原因,這最後的抗爭失敗了,南明最終被滿清滅亡,沒有最終成為了像南宋一樣,有能力與北方金國政權對峙的新的大明王朝。

大明與大宋滅亡,都成立了後續的政權,但大明的後續政權,卻抗爭失敗,徹底被滅,而大宋的後續政權,卻抗爭成功,保住了法統,成為了歷史上另一個新的大宋朝廷,這其中有許多原因,今天我們就來比較一下南明和南宋二者的不同和相同。

相同點一

大明京城被李自成攻破,崇禎皇帝吊死煤山,他的兒子全部落入李自成手中,大明失去了共主,大宋開封被金兵攻破,現任皇帝和上任皇帝被掠,京城被搶掠一空,大宋失去了共主。

相同點二

事件都是發生在北方,雖然北方京城雖被攻破,朝廷失去了共主,但是南方還有大量軍隊,南方的政府機構還在正常運轉,南方的社會秩序還沒有亂,從這點來說,徵收打仗需要的錢糧應該不成問題。

相同點三

面對的對手都是非漢族以外的異族,從心裡上來說,大家都不願意接受異族的統治,只有有德高望重者振臂一呼,必是應者如雲,這樣說來,兵源也不成問題。。

不同點一

南宋的法統繼承者只有趙構一個人,而這個人既是上任皇帝的兒子,又是現任被掠皇帝趙恆的兄弟,因此他是當之無愧的唯一的合法繼承人,又正當二十來歲的壯年,這樣的人在那樣的一個特殊時段,以他為核心,很容易就能組建起一個新的抗敵班子,這個新的班子一旦組建後,就能凝集人心,徵收稅賦,徵調軍隊投入戰場抗擊外敵。

而大明的南宋的法統繼承者,卻因崇禎的錯誤,而全部落人李自成手裡,沒有了正統的繼承人,各地官員為了自己的私利,便推出了代表各自利益的所謂皇帝,由於都不是正牌貨,所以威望不夠,不僅政令不通,而且各地自行其是,內訌不斷,大敵當前還甚至還互相發兵攻打,為了私利,演出了一幕幕爭權奪利的醜劇。

不同點二

南宋有一批忠誠於國家的良將,如岳飛,韓世忠,吳玠、劉光世,這四人掌握了宋朝的全部軍隊,他們衷心為國,大宋官兵在他們的帶領下,經過浴血奮戰,抵抗住了金國的進攻,這才保住了宋朝南方的半壁江山,使南宋小朝廷存在了一百五十多年。

大明雖有江北四鎮,兵力也不算少,但是統兵的將領黃得功、劉良佐、高傑以及劉澤清,卻幾乎都是不聽朝廷號令的軍閥,在他們心中,朝廷也罷,百姓也罷,都與自己無關,只有銀子和軍隊才是最重要的,軍隊就是自己混世的資本,他們不會為了國家利益去犧牲自己的利益,這樣的四個人,假如換到南宋初年,代替岳飛,韓世忠,吳玠、劉光世帶兵,那麼南宋肯定也只有滅亡一途。

不同點三

宋朝有良好的稅賦制度,朝廷不差錢,有錢發餉,有錢練兵,而大明稅賦制度被破壞殆盡,朝廷用度及其匱乏,無錢發餉,無錢練兵,就像一個人得了重病,無錢治療,只能等死。

不同點四

南宋號令統一,朝廷內耗少,文臣武將比較團結,目標同一,方向一致,對外抗敵的過程中力量比較集中,而南明政權,則政出多門,號令不統一,內耗嚴重,文臣武將各自對立。

綜上所述,雖然南明所轄地域比南宋廣,人口比南宋多,但武將貪生怕死,文官腐敗貪財,朝廷內耗嚴重,這樣的朝廷,即使兵再多,錢糧再多,將再能,也根本不是號令統一,軍紀嚴酷的滿清的對手,俗話說的好:爛泥扶不上牆,南明先天就是一堆爛泥,根本成不了氣候,這是早已註定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