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里的周瑜,是因爲諸葛亮離世,歷史上真實記載是怎樣的?

三國是一個典型的戰爭時代,雙方出動兵力佔五萬人以上的戰役,在九十年間有一百多次,每年都有戰爭,在三國是培養名將的肥沃的土壤,所以名將就成為三國時期一個大的群體。三國鼎立取決於三場重大戰役(官渡、赤壁、猇亭),而這三大戰役的勝利者,除開為君主的曹操不算,其餘兩位名將都出自孫吳,而且以周瑜為首,今天我們就說說周瑜這位戰將。

三國演義裡的周瑜,是因為諸葛亮離世,歷史上真實記載是怎樣的?

公元208年周瑜身為前部水軍大都督,用火攻之計大破曹操,這就是舉世文明的赤壁之戰,令不可一世的曹操未能渡過長江,堪稱三分天下的奠基之戰,可是在三國演義中,周瑜的人品卻有三大詬病一是心眼小,不能容忍比他高明的諸葛亮,二是氣量小一失敗就生氣,最後被諸葛亮活活氣死,三是無良心赤壁之戰中,諸葛亮多次幫了他的大忙他反而恩將仇報要殺諸葛亮,這是在三國演義中所寫。

三國演義裡的周瑜,是因為諸葛亮離世,歷史上真實記載是怎樣的?

三國演義它一開始的名字叫《三國志通俗演義》。“演義”這個詞是很早就有了,在三國誕生之前的東漢就有,它的本意是對儒家經典的詮釋和發揮。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寫的,那麼羅貫中在這個時候用來做書名,他的意思很清楚,就是對陳壽《三國志》這部書的詮釋和推廣。那麼周瑜的真實情況在歷史中又是如何,首先我們得從三國志說起。

三國演義裡的周瑜,是因為諸葛亮離世,歷史上真實記載是怎樣的?

三國志這本書的作者叫陳壽,是西晉的史學家,巴西郡(四川)人,他原來在蜀漢政權裡面做官,蜀漢被曹魏滅亡,便回家待業。後來曹魏又被西晉王朝取代了,他就重新上崗,從蜀漢到中原的洛陽,當了一名撰寫史書的史官。公元280年,西晉王朝消滅了孫吳,統一了全國,於是陳壽就開始撰寫反應三國時期歷史的史書三國志,這本書寫完,深受大家喜歡,被後人歸為二十四史之一。

上面寫道周瑜的那些缺點,三國志並沒有記載,其他史書也沒有。至於周瑜的死因是有記載,是周瑜親自上奏朝廷,因為道路中途突然遇到了疾病而死亡。三國志記載周瑜的人品,1、大方。周瑜是廬江郡的舒縣人,出身是高官名門,家庭非常富裕,而且長得也很不錯。

三國演義裡的周瑜,是因為諸葛亮離世,歷史上真實記載是怎樣的?

在他十六歲那年,他就從他的家鄉舒縣到北面不遠的壽縣,去拜訪一位他非常傾心的人物,就是孫權的大哥孫策,當週瑜見到孫策的時候一下就結為好朋友,他兩志趣相投,都是有遠大志向的少年,第二話語相投,兩個人當時才十六歲,孫策大一個月,於是兩人就結為親兄弟一般的好朋友。

三國演義裡的周瑜,是因為諸葛亮離世,歷史上真實記載是怎樣的?

五年以後,二十一歲的孫策,準備從江北打回江東,回老家開創自己的基業,據史書記載他當時是準備從歷陽縣渡過長江打回老家去。但是就以他的實力想打回江東,事情很玄,他當時的力量只有一千多步兵和幾十名騎兵,而他想佔領的地盤,是咱們現代中的三個省這麼大,所以說幾乎不可能。但是當他走到歷陽縣縣城下情況變了,城頭上戰鼓齊鳴,城門大開,周瑜帶領四千人馬來向他集合,因為孫策再走之前給周瑜寫過一封書信,說自己要開創基業。於是周瑜便開始變賣家產,為孫策籌兵,從這件事足以證明大的大方。

三國演義裡的周瑜,是因為諸葛亮離世,歷史上真實記載是怎樣的?

2、大義。在東漢獻帝建安五年,孫策二十六歲,突然被仇家的一支暗算的利箭收取了性命,他的二弟孫權接班,孫吳政權的內部局面便開始動盪起來,因為這時外面有強敵“黃祖”入侵。孫策在打過長江以後跟黃祖多次交鋒,黃祖聽說孫策突然間被刺殺很高興,馬上就派兵進攻下游的孫吳。

三國演義裡的周瑜,是因為諸葛亮離世,歷史上真實記載是怎樣的?

內患是山越人,是一些山民,這些山民是當初孫策打過長江的時候,雙方發生過激烈的對抗,孫策採取的是暴力政策,所以孫策一死,山越人就趁機發動了反抗的行動,所以外有外患內有內亂,在這政局動盪的時刻,終於有一個人站了出來,對穩定局勢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此人就是周瑜,他起頭履行臣僚對君主的種種禮節,對孫權猶如君主一樣的恭敬,周瑜這麼一做,朝廷上那種散漫的狀態很快就消失無餘,就這樣孫吳的政權就穩定了,所以說周瑜在三國演義上的記載只是一種文化傳播,真實性很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