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國企業找到短期速效藥

中國正在為刺激經濟、樹立信心做出自己的努力,日媒稱,比起重新佈局生產,目前企業最常見的速效藥就是成本轉移。

日媒:中國企業找到短期速效藥

很多車企通過漲價來轉移成本(圖源:新華社)

德國之聲10月1日報道稱,中國9月的製造業產出增長速度為2017年10月以來最弱,遇上了需求疲軟。2018年9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0,比8月低0.6個百分點。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

中國的確在採取措施,文章稱,北京將自11月1日起,針對1585個稅目降低最惠國稅率,平均稅率由10.5%降至7.8%,平均降幅約26%。涵蓋了人民生產和生活所需的眾多必需品。

其中,降稅主要針對生產所需的機電設備、零部件和原材料等工業品,主要目的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國內產品性價比。

不過各項舉措的生效都需要時間,企業供應鏈的重建雖然一勞永逸,但需要耗費時間和成本,目前來看,企業很多選擇了直接轉嫁成本這一方法。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江蘇省崑山惠眾機電出口美國的產品受到2新關稅的影響,該企業自己承擔15%的負擔,另外10%轉嫁給美國企業。由於預計將對業績構成打擊,該公司在從中國官方獲得補貼。日本企業TDK也說服了自己的客戶接受成本轉嫁。

文章稱,成本轉嫁只要與客戶談攏,就能夠立刻產生效果。越是具備特殊功能等,難以被替代的產品,就越容易推進價格談判。

文章稱,中美的通脹率呈上升趨勢。6月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2.9%,創6年零4個月來的最高紀錄,之後也保持在接近3%的高位。中國的CPI自5月之後迅速上漲。如果貿易衝突走向長期化,進口產品的價格也會受影響上漲。

文章擔心物價上漲壓力增強,引發政府採取貨幣緊縮政策,並最終成為拖累中國和美國經濟的風險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