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東產油國增長預期被大幅調低

日媒關注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28日發佈數據稱,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科威特、卡塔爾、巴林、阿曼這六個產油國2019年的經濟增長率預測值為0.7%,與4月的預測值2.1%相比,大幅調低了1.4個百分點。

據《日本經濟新聞》10月29日報道,IMF預測全球經濟可實現3%的增長,相比之下中東產油國的低迷狀態非常突出。依賴原油的經濟結構顯現出脆弱性,伊朗局勢等地緣政治風險也對經濟前景產生了負面影響。IMF預測,該地區經濟規模最大的沙特2019年可能僅實現0.2%的增長率,遠低於4月的預測值1.8%。沙特主導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與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決定延長原油減產協議以提升油價,當前油價還沒有達到足以使沙特等國保持財政平衡的水平。

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目前為每桶60美元至65美元。IMF中東和中亞部主任吉哈德·阿祖爾解釋說:“由於貿易戰等因素的影響,原油需求低迷,加上美國頁岩油產量增大,從中長期看,原油價格將持續下滑。”

報道注意到,中東產油國正在向不依賴原油的經濟結構轉變。沙特提出擺脫對原油的依賴,正積極吸引外資。不過,預計沙特非石油部門的增長率只有2.7%。上述六個產油國非石油部門的增長率預測值為2.4%。

外國直接投資增長停滯成為這些國家經濟增長的瓶頸;中東六個產油國組成的海灣合作委員會效率低下;此外,伊朗局勢緊張加劇了未來的不確定性。

報道指出,在六個國家當中,液化天然氣生產居世界前列的卡塔爾可望在2019年實現2%的經濟增長。由於環境保護意識增強,被認為比原油更有利於環境的液化天然氣越來越受歡迎,這對卡塔爾經濟起到了促進作用。

不過,卡塔爾與沙特等國關係惡化。中東產油國無法避免以伊朗局勢為中心的地緣政治風險,這也仍然是制約其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