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納木措湖邊的風景里看到你

在唐古拉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及岡底斯山脈環抱之中的藏北高原在藏語中被稱為“羌塘”,包括幾乎整個那曲地區及阿里地區東北部。自東南向西北依次為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與高寒荒漠。植被建群種除西北隅為駝絨藜、灌木亞菊外,大多為紫花針茅、羊茅及青藏苔草等,一般覆蓋率不超過40%

我在納木措湖邊的風景裡看到你

青藏高原

土壤以高山草原土與高山荒漠草原土為主,含石礫多,鈣積或積鹽過程較明顯,並常有風蝕現象與凍融特徵。所以西藏高原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區就會給人一種荒涼的感覺。在西藏隨著海拔增高、氣壓降低、空氣密度減小,每立方米空氣中的氧氣含量逐漸遞減,海拔3000米時相當於海平面的73%上下,4000米時約為62%~65.4%,而到了5000米時僅為59%左右。

雖然這裡空氣稀薄,但是這裡有世界級神山——岡仁波齊,有藏地聖湖之首瑪旁措;還有百公里之闊的扎達土林和擁有七百年曆史的古格王國遺址,還有美如畫卷一般的納木錯。

我在納木措湖邊的風景裡看到你

納木錯

納木錯,位於西藏自治區中部,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國第三大的鹹水湖。“納木錯”為藏語,蒙古語名稱為“騰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納木錯是西藏的“三大聖湖”之一。 納木措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為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

多風是納木錯流域及其附近地區氣候的顯著特點,對比當雄和班戈的資料,多年平均8級以上大風日為:當雄73.8天,班戈85.5天。大風日主要集中在12月至翌年5年,該時期當雄的大風日佔全年的79.4%,班戈佔全年的71.7%;一日之中大風常常出現在下午和傍晚,納木錯水面上風力尤為猛烈;納木錯的主導風向為西南風。

植物資源:

湖的周圍是廣闊無垠的湖濱平原,生長著蒿草、苔蘚、火絨草等草本植物,是天然牧場,全年均可放牧。藏北的牧民每年在冬季到來之前,就把牛羊趕到這裡,度過風雪嚴寒。

動物資源:

湖濱平原繞湖四周,每到夏初時節,成群的野鴨飛來棲息,繁殖後代。湖泊周圍常有狗熊、野犛牛、野驢、岩羊、狐狸、獐子、旱獺等野生動物棲居,湖中盛產高原的細鱗魚和無鱗魚類,湖區還產蟲草、貝母、雪蓮等名貴藥材。

鳥類:褐背地鴉、棕頸雪雀、棕背雪雀、白腰雪雀、褐翅雪雀、藏雪雞和西藏毛腿沙雞等幾種鳥類。

我在納木措湖邊的風景裡看到你

圖片來自網絡:黑頸鶴,納木錯唯一鶴類

納木錯湖區水禽很多,主要有棕頭鷗、斑頭雁、赤麻鴨、燕鷗。在高海拔山地,黑頸鶴是納木錯沼澤地惟一的鶴類,在高原腹心和北部繁殖。

紅嘴山鴉、黃嘴山鴉、胡兀鷲、巖鴿、雪鴿等均為高山常見鳥類,可在高山岩隙中營巢。兩棲類和爬行類動物在該區域內分佈比較稀少,種類非常有限 。

湖中,產細鱗魚和無鱗魚。湖中魚類主要是鯉科的裂腹魚和鰍科的條鰍。裂腹魚一般可長到一二千克,大的可長到七八千克甚至幾十千克。這些魚是200萬年以來,由這裡原有的魚類,隨著地殼的隆起,適應高原的特殊環境,逐步變異演化而來的。有些魚至今還保留著頭大尾短的原始特徵。

就是這樣遠離汙染的自然環境中,卓瑪泉藏冰川的水廠就屹立這片高原上,源源不斷將冰川水運到中國數十萬家庭中。不遠千里不辭辛苦,讓更多消費者喝到來到西藏的好水。

文中部分內容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