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雷潮结束?且慢!P2P最佳投资时间为2019年3季度

知识点:
1.P2P最佳投资时间为2019年3季度;
2.最简投资方式:通过第三方评级机构对比筛选;

3.进阶投资方式:考核实际控制人、法人、高管、资金流变动四个指标。

2018年7月至8月,P2P行业发生了一波惊人的暴雷潮。涉及平台378家,涉及投资人超百万,涉及的投资金额更是超过了1000亿元。可喜的是,近两个月P2P暴雷平台数量直线下降,从8月份的120家下降至9月份的45家,环比下降超6成。数据显示,9月起整个行业回暖,成交量放大,交易额回升,投资人信心回暖!

喜大普奔、泪流满面……

暴雷潮结束?且慢!P2P最佳投资时间为2019年3季度


投资人都在急迫的寻找一个答案:现在P2P可以放心投资了吗?

大南山伯爵温馨提示:且慢!P2P最佳投资时间为2019年3季度。

理由如下:

1.P2P备案完成时间点为2019年6月

在7月至8月这场雷潮之后,国家相关监管部门出台文件,确认P2P平台备案验收时间为2019年6月。从P2P正式发布整改管理办法至今,经历了四次备案验收延期:第一次为2017年6月,第二次为2017年12月,第三次为2018年6月,第四次为2019年6月。经过了这几次延期洗礼,P2P平台数从之前的6567家下降至当前的1791家。市场上大部分的劣质平台已经淘汰出局。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每次公布的P2P备案验收时间点之前,投资风险非常大!

2.当前很多平台已经“实质性暴雷”

暴雷潮结束?且慢!P2P最佳投资时间为2019年3季度


在这次暴雷潮之前,只要出现逾期、展期、或者超长时间债转不成功,平台都被定义为暴雷。如今,暴雷定义被悄然的改变了。一些“小范围”逾期、“小范围”展期、“小范围”债转永不成功的平台,只要执行“三不”政策,即不关停、不跑路、不失联,平台一律不能定义为暴雷。用之前的定义来讲,时下很多平台已经实质性暴雷,不乏成交量靠前的大平台。这些问题平台是无法通过自身的整改或拖延能够有质的改变。对于现在冲进去的投资者,极有可能是最后一棒。

3.大多合规平台无法支撑至2019年6月

对于当前正常运营的平台,其运营成本已经大幅上升。据测算,一家P2P想要通过备案,成本从300万到1000万不等。若考虑人力成本,超过1000万的P2P平台不在少数。备案期间,金融办要求平台不能将存量规模超过备案申报时的存量规模,故平台无法进行增量业务的拓展,极大的限制了平台的运营收入。高额的运营成本,将让大部分P2P平台摔死在通往备案的路上。

4.规律显示春节后和三季度是最佳投资时间

暴雷潮结束?且慢!P2P最佳投资时间为2019年3季度


上图显示了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P2P平台全国停业及问题平台趋势图(需要该网站的亲可私信我)。从图中可以看出,暴雷最为集中的是每年的春节前,其次为每年的6月份前后。春节前是市场资金紧缺的一个传统时期,而6月份同样是市场资金面吃紧的一个窗口期。从图中看出,春节后和三季度是P2P最佳投资时间。因大部分平台将于2019年6月完成备案验收,故2019年3季度是投资P2P的黄金期。

当然,现在正在运营平台的安全性比之前有了大幅提升!对于现在想要投资P2P的亲,本文给出三个建议:

1.通过知名第三方评级机构对比筛选

暴雷潮结束?且慢!P2P最佳投资时间为2019年3季度

大部分投资人没有很多时间去做专业的P2P平台调研分析。一个简单可行且有效的方式是选择在多个第三方评级排名靠前的平台。第三方机构包括网贷之家、网贷天眼、融360等,可以在某评级排行榜中直接对比(需要该网站的亲可私信我)。

2.选择股东、法人、高管无变动平台

从工商信息得知,绝大部分暴雷P2P平台股东、法人或高管,在平台即将出事前都进行了变更,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规避法律责任,为跑路做准备。故在一年内变更过股东、法人或高管的平台,若没有新闻披露变更理由,不要投!

3.选择近两个月资金净流入为正的平台

暴雷潮结束?且慢!P2P最佳投资时间为2019年3季度


资金净流入是衡量平台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当资金净流入近两个月持续为负且负值较大时,要重点评估该平台是否出现了状况。数据显示,资金净流入持续为负是大概率暴雷的先兆。尚未发现持续资金净流入为正的平台发生暴雷,故选择近两个月资金净流入为正的平台。

——END——

「大道至简聊金融」系列专题
用最明白的话、最简单的语言,聊聊时下最热门的金融词汇与金融话题!用最短的时间捅破金融的神秘面纱,让投资理财更透明!更容易!

大南山伯爵,武汉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数据挖掘专业,深谙金融之道,某近百亿规模P2P平台CEO,居住在深圳大南山脚下。

2014年初从0到1搭建该平台,至今实现了对出借人零逾期、零坏账,公司盈利超过4000万的业绩。平台合作机构包括银行、信托、公募、私募、资管、保理、小贷、担保、典当行、第三方支付、保险……

年轻时,码过代码,发过论文,得过专利,带过研发,做过产品,干过运营,对过资产,建过风控模型,当过催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