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網際網路案件審判創新再進一步

北京:互联网案件审判创新再进一步

“北京是全國互聯網發展潛力最大、前景最好的城市之一,設立北京互聯網法院是大勢所趨。”9月9日,北京互聯網法院掛牌成立,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安鳳德在掛牌儀式後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北京互聯網法院的設立,將更好地實現互聯網審判體系的創新發展,進一步推動網絡空間治理法治化。

2017年8月18日,全國首家互聯網法院在杭州成立,全面實行“網上糾紛網上審理”,不斷完善互聯網案件審理規則和裁判規則,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互聯網司法“杭州經驗”。隨著改革成效逐步釋放顯現,為實現互聯網審判體系的創新發展,進一步推動網絡空間治理法治化,增設互聯網法院成為必然。

為何設在北京

按照“在互聯網產業發達、涉網案件較多、技術條件具備、人才儲備充分的地區增設互聯網法院”的標準,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在北京等互聯網產業較集中的地區增設互聯網法院”作為2018年改革要點任務。7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增設北京互聯網法院、廣州互聯網法院的方案》。

安鳳德介紹,北京作為我國互聯網發展第一方陣的重要一員,網民數量、網絡普及率均位列全國第一,轄區內互聯網企業雲集、業態豐富、勢頭強勁;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適用廣泛、深度滲透,是全國互聯網發展潛力最大、前景最好的城市之一。近年來,北京互聯網案件數量不斷增長,2017年,僅全市法院受理的互聯網購物、服務合同等9類互聯網案件就有4.53萬餘件,今年1月至8月審理上述案由的案件3.76萬餘件,同比上升24.4%。北京法院審理了全國首例網絡虛擬財產糾紛案、全國首例淘寶網店分割案等一批新型、疑難、複雜互聯網案件,積累了大量優秀審判人才和豐富的審判經驗。同時北京法院始終注重互聯網審判方式創新,網上立案、集中送達、在線調解、遠程庭審、數字法庭建設等都取得良好實效,在互聯網審判領域創造了一些創新、典型模式。

安鳳德表示,通過在北京增設互聯網法院,有利於豐富互聯網司法實踐,推動打造平臺統一、數據暢通、規範有序、便民利民的互聯網司法審判體系,實現人民法院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的現代化發展。通過對更多新型互聯網案件的公正審理,有利於及時總結研究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公正裁判引導和規範網絡行為,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安全保障體系,強化網絡空間綜合治理能力。

審理哪些案件

據瞭解,根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增設北京互聯網法院、廣州互聯網法院的方案》要求,北京互聯網法院嚴格按照中央司法體制改革精神,在案件管轄、上訴機制、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審理方式、平臺搭建等方面都充分體現改革的創新性與先進性。

一是實行“集中管轄”和“雙向上訴”。在案件管轄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集中管轄北京市內應當由基層人民法院審理的第一審特定類型互聯網案件,共11類,包括簽訂、履行行為均在互聯網上完成的網絡服務合同糾紛;在互聯網上首次發表作品的著作權或者鄰接權權屬糾紛;在互聯網上侵犯在線發表或者傳播作品的著作權或者鄰接權而產生的糾紛;互聯網域名權屬、侵權及合同糾紛等。

在上訴機制上,對北京互聯網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提起上訴的案件,由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審理,但互聯網著作權權屬糾紛和侵權糾紛、互聯網域名糾紛的上訴案件,由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審理。

二是遵循“機構精簡”和“人員高配”。在機構編制上,根據從嚴控制機構編制的要求,其內設機構按照精簡效能原則設置,實行扁平化管理。

三是創新“在線審理”和“一體平臺”。在審理方式上,推動建立與互聯網時代相適應的審判模式和程序規則。以“全程在線”為基本原則,實現案件受理、送達、調解、證據交換、庭前準備、庭審、宣判等訴訟環節全程網絡化;依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技術,實現身份認證、訴訟代理、在線送達、電子存證取證、證據保全效力認定等訴訟行為實時共享、全程留痕、不可更改,促進訴訟流程再造、訴訟質效提升、訴訟法律完善。

在平臺建設上,結合互聯網法院業務特色和技術特點,改造優化現有電子訴訟平臺;完善與主要電商平臺的數據對接方式,確保電子數據的證據效力,保障涉案數據有序接入、安全管理;協調公安、市場監督管理、海關等機關以及金融、通信、郵政、律師事務所、公證、仲裁、調解、司法鑑定等機構,建立實時交互、共享、安全的信息通道,方便在線核實信息、提取證據,確保數據實時更新、雲端存儲、一鍵推送。

“我們將堅持‘網上案件網上審’的原則,以群眾訴訟方便快捷、法官審判公正高效、平臺運行中立安全為導向,主動吸收融合最新科技,打造一個全流程一體化電子訴訟平臺,24小時不打烊,讓公平正義觸手可得。”北京互聯網法院院長張雯表示。(祝文明丨中國知識產權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