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作軟體——網際網路+模式的又一成功案例

協作性產品,即普通的產品+互聯網。一個簡單的例子就能解釋清楚,如果我們把word看做是一個人玩的單機遊戲,那麼協作文字處理軟件就是一群人玩的網絡遊戲,在單機遊戲裡只能自己一個人玩,這個世界別人進不來。而在網絡遊戲裡大家可以同時在一個世界裡一起玩,網絡化是趨勢,對於遊戲和工作都是如此。

协作软件——互联网+模式的又一成功案例

1、協作軟件的優勢以及其解決的痛點

為何協作軟件現在能夠大行其道呢?

簡單來說協作軟件是由地理位置阻隔引起的需求。試想如果你的老闆對你的文案不是很滿意且他樂意教你,將文案修改後直接發給你顯然不是最好的方式,畢竟這樣只有結果沒有過程,你很難學會什麼。

但他又在外地出差,一時半會也回不來,這個時候協助軟件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連接之後你們雙方可以在同一個文件中進行操作,配合語音軟件他可以遠程對你進行指導,比如:一邊告訴你文案的語氣不對,一邊將語氣不對的地方修改,這樣的工作方式要高效的多。

此外協作軟件的另一個優點就是其雲屬性,通過協作軟件進行編輯你可以在任何想要工作的地方進行工作,你的資料都是在雲上的,只要進行登錄,在哪裡都可以看到一樣的界面一樣的文件。這種不依賴於設備的工作方式除了方便之外也更加安全,畢竟資料存在對方服務器上比存在自己電腦上安全很多。

我們經常提到互聯網+,其實協作軟件本身就是互聯網+的產物,它是互聯網+辦公軟件的結果。有多少種辦公軟件,理論上就能夠產生多少種協作軟件。比如:word+互聯網成為了石墨文檔以及騰訊TIM雲文件,思維導圖軟件+互聯網成為了process on。

2、協作軟件的侷限性

不過目前一些很複雜的軟件還沒有推出協作版本,比如:3Dmax。

考慮到協作軟件為了擴寬使用場景,大多采用網頁運行的方式,這導致大型軟件的協作版很難產生。當然最關鍵的問題應該不是開發難度,而是開發意義不大。雖然3Dmax軟件體積非常大,但總不可能比大型網絡遊戲的體積更大,配置要求更高,所以這些軟件沒有協作版應該是需求不足。

如果3Dmax開發了協作功能,需求可能很小,且該功能其實已經能夠被很多軟件實現,如遠程電腦控制軟件完全可以模仿出協作的效果來。協作場景往往是一方出行的情況下,這個時候用戶設備有所變化,對於需要安裝的軟件而言,協作難以完成。

當然這裡作者的3Dmax版本比較低,最新的版本有可能有了協作的功能,如果是這樣則說明隨著技術的推進,開發成本降低,低頻需求也會被滿足。例如:下圖的adobe套件中有了協作的工具Creative Cloud。

协作软件——互联网+模式的又一成功案例

3、何為好的協作軟件

雖然互聯網+辦公軟件就可以成為協作軟件,但從市面上的情況不難發現真正的協作軟件很少。這很好理解,協作軟件的開發成本不低,開發後必須有一定的用戶量才能夠收回成本,在協作軟件種類選擇上,所有廠商都會選則開發成本低使用範圍廣的軟件。

office系列軟件各行各業都會用到的,作為應用最為廣泛的辦公軟件,自然成為了率先爭奪之地,而思維導圖軟件則很適合安排工作,談項目以及帶新人,故而也是協作軟件的熱點之一。

至於axure,作為專業領域的軟件,用戶量太少,即使開發了,廠商也難以收回開發成本。到目前為止,這款產品領域最重要的軟件也只有一個axshare功能來滿足用戶之間的交流。當然,如果採用更高級的方式,是可以完成協作的。

網上有axure的協作方式教程,但這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之內,因為將使用第三方軟件或者腦洞的方式考慮進去所有的軟件都可以協作,畢竟還有遠程控制這個手段可用。我們此處提到的協作軟件均為軟件開發商主動以協作為賣點的軟件。

接下來讓我們談談何為優秀的協作軟件:

(1)易得性:協作需求並非穩定的硬性需求,很多時候都是作為臨時需求,比如:老闆在修改文案時覺得員工可能誤解了自己的意思,想要在線指導一下。這個時候易得性就很重要了,比如:如果通過石墨文檔來實現在線指導,大概只需要告訴員工一個網址就行。

而如果該協作軟件是需要下載,甚至還是收費或者有很多版本呢?

這個時候事情就會變得很麻煩,如果想要協作則得進行版本選擇,付款、下載、安裝、登錄、協作這一長串的操作。而易得的網絡協作軟件只有登錄和協作兩步,甚至不登錄都是可以進行協作的。

(2)雲屬性:所謂雲屬性就是要求該協作軟件,能夠很好的實現同步以及實時保存功能,協作軟件的特點是數據保存在服務提供商的服務器中,用戶只是通過訪問網頁的形式操作並查看自己的數據。

網頁有容易被誤關以及崩潰的危險,好的協作軟件應該做到實時保存,該時間越短越好,最好在秒鐘的範疇裡。且數據能夠和用戶的賬號保持同步,讓用戶更換設備之後依然可以有相同的使用體驗。

(3)適當的本地能力:協作軟件雖然是以協作為主的,但本身也是辦公軟件,如果用戶長期習慣於用協作軟件來工作,那麼就得為他們考慮線下功能了。畢竟出差的路上,旅館都可能有沒有網絡,這時候好的協作軟件應該依然可以使用。

可行的解決方法就是推出客戶端,且客戶端可以隨時和網絡進行同步,如果斷網則將修改同步到本地,一旦有了網絡連接再進行網絡同步。這樣則滿足了斷網時的用戶需求,當然可以有客戶端,但不能只有客戶端,否則會破壞易得性。

(4)較為全面的功能:本地化的辦公軟件設計非常複雜,想要在網絡上實現office的全部功能是很難做到的,事實上,即使是本地要開發出office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協作軟件也不能夠太簡單,比如:協作軟件的功能如果和記事本一樣簡單,那麼用戶索性直接使用QQ聊天就行了。

這個度的把握是很重要的,隨著技術的發展,線上線下的差距會越來越小,以現在的業界水準,這類word協作軟件可以做到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編輯器這個水準就足夠了。即雖然沒有複雜的功能,但是可以有段落,有格式,有標記,支持圖片以及超鏈接。

(5)良好的兼容性:即可以和其它軟件進行協作,比如:用戶在word中寫了材料,然後將其複製到某協作軟件或者進行相反的操作時難度很低。在這個過程中,協作軟件應該儘量保證複製前後的一致性,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持複製內容的格式。

否則對於用戶而言工作起來非常麻煩,比如:在協作軟件中寫好的東西複製進word之後,文字排版極其混亂,這顯然會讓其在編輯時有所顧忌,考慮使用協作軟件帶來的方便能否可以抵消後期重新排版的麻煩。

(6)分層的收費模式:只談軟件不談盈利的公司顯然無法生存,開發軟件的目的自然是為了盈利,協作軟件也是一樣。如果協作軟件直接向所有用戶收費必然會逼迫用戶去尋找替代品,比如:遠程控制,微信等社交軟件。

協作軟件的收費方式可以定為只向真正很需要的用戶收錢,對於普通用戶而言,則是免費使用,讓他們成為自己的潛在用戶即可。

下圖為石墨文檔的收費模式:

协作软件——互联网+模式的又一成功案例

總結

協作軟件的誕生得益於互聯網的普及,它的最大優勢在於跨越了物理距離,次要優勢則是可以進行在線工作並將資料保存更加安全的地方。

隨著技術的發展,會有更多種類的協作軟件誕生,此外,已經產生的協作軟件在性能方面也會逐漸接近客戶端軟件,相信隨著雲時代的到來,線上線下軟件的界限將會逐漸模糊。

#專欄作家#

馬璐,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產品設計以及用戶體驗,力求在技術一定的情況下將產品做到極致,充分發揮技術的潛能。

題圖來自 Pexels ,基於 CC0 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