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啓示錄」巴曙松談五十而知天命

提要

“承認人力不可為的消極中,始終也有一份不負天命的積極。”這是巴曙松教授的人生感悟。本文為巴曙松教授於今日頭條發佈的原創散文,敬請閱讀。

「啟示錄」巴曙松談五十而知天命

作者

巴曙松 / 北京大學匯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金融學教授、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

正文

關於知天命,有十分積極的理解,強調不可辜負因緣際會所提供給自己的機緣,所謂“天之所以生己,所以命己,與己之不負於天,故以知天命自任”。也有十分消極的理解,五十歲以前的孜孜以求,一轉身就化為五十歲所終於醒悟的不可強求。

在一些積極、一些消極之間,邁入知天命之年。

香港大幅降低了生物醫藥企業的上市門檻,我期待這個改革會有助於大幅提升人的平均壽命到一百歲。以一百歲的壽命來預期,五十歲是行到中途了,人生的大致輪廓、悲歡起落,依稀可辨。會把自己的人生軌跡放到特定的歷史背景中觀照,慢慢也理解了人生中那些遙相呼應的因果;理解了自己所處的時代、所在的環境,自己在這樣的時代和環境所可以努力做到、以及即使努力也難以做到的事情;也理解了自己肩上的責任。

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之間,我是如何慢慢理解天命的?

首先,知天命,就是完全地接受了自己,不苛責自己也不過於縱容自己。站在鏡子前,很自然地看到鬢已微霜、身材又有發福,接受了一個像自己這樣一路走來的人應當就是這個樣子。接受了自己的成長軌跡、生活環境、家庭與工作。接受了自己,也就理解了一個人是如何一路春夏秋冬地走過來,也就有了更多的同理心,理解了每一個人有其不容易的地方。不苛責自己,還因為相信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不爭一時,也更沒有必要那麼機關算盡、錙銖必較。

其次,知天命,就是知道了事情的成敗,努力固然重要,機緣乃至運氣影響往往更大。也知道即使努力了,事情未必成功,這個時候的努力,也許是為了讓自己將來不後悔,也許就是不知從哪裡來的一股倔強支持。人和人的一點差距,往往也就是因為這一點點的不甘心與倔強。同樣也知道,有時候的成功,真的是因為運氣,一帆風順的時候,不要處處歸結為自己的英明神武,因為運氣既然有好的時候,也自然可能還會有不好的時候。

第三,知天命,就是努力去發現自己可以有所作為、有所成就的地方。一個人的經歷和眼光,會形成獨特的判斷,他也會因此看到社會中的種種需要,如果資源恰好也具備,他往往也就能成就或大或小的事情,這也就是所謂一個人往往是為一件使命而來的含義。一個巨大的平臺,以及閃亮的聚光燈,可能會放大臺上主角的光芒,而容易忽視擁擠人群中鼓掌的普通人。知天命,是不輕易仰望,也不輕易蔑視。高談闊論的書生,也要留出一點空間給舟中的同行人伸伸腳。當觀眾的時候,真誠地鼓掌;在自己的舞臺上時,就展現出最好的自己。

第四,知天命,就是不要辜負那些關愛你、信任你、支持你、與你或長或短地同行的人們。幾十年走下來,有許多人走著走著就散失在人海中,即使是同在一個城市,也常常是相忘於江湖一般的不再相見。不辜負信任,既是為那一份信任而產生的責任,也因為這些信任與陪伴,往往定義了你人生中一段時光的意義。忘記你對人提供的幫助,記住別人對你的幫助,真的可以讓人心中始終有一些溫情,因為你不會糾結你幫助過的人是否知恩圖報還是過河拆橋,而是感念那麼多人曾經熱心的幫助過你信任著你。

第五,知天命,就是知道人生要有點趣味,有點愛好。不為什麼功利的目的,一頓美食,一本好書,一趟美好的旅行,是生活對我們付出努力的犒勞,也讓我們的生活增加了多元的色彩。

第六,知天命,就是不過分委屈自己,也不過早放棄自己。不委屈自己,就是儘量幹自己喜歡的工作,與自己喜歡的人做同事,儘量要保持自己可以輕鬆真實說話的空間,儘量呆在自己喜歡的城市,住在自己喜歡的房子裡。不過早放棄自己,就是經常想想自己年輕時對倚老賣老暮氣沉沉的反感,經常也嘗試嘗試新的事情、補充新的知識,人體細胞過幾年就會全部更新一次,人的知識當然也必然要相應的更新。

到知天命之年依然健康、有趣味而且努力地工作和生活,既是讓長輩放心,也是對家庭的責任,還是晚輩無聲的榜樣。晚上哄孩子睡覺時,小朋友常常會說:你在我睡著後再去工作的話,不要工作的太晚。我相信自己這樣勤奮的真實狀態,勝過許多無趣的嘮叨。

這些信手寫來的散漫心得,很難說是積極還是消極,這大概就是天命的本意所在,承認人力不可為的消極中,始終也有一份不負天命的積極。

文章來源:今日頭條2018年8月15日(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作為一位研究人員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機構的意見和看法)

攝影:潘石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