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細胞》:科普動畫的思考

今年七月,我想任何做新番點評的up都不會繞過《工作細胞》這一當季黑馬

,《工作細胞》用其精良的製作、有趣的故事,引起觀眾們廣泛的討論,也以4218.3萬的播放量成了目前B站播放量最高的當季新番。

《工作細胞》:科普動畫的思考

截止到8月7日的播放量

然而,作為一名研究自然科學的學生,更能引起我思考的還是這部動畫的特殊定位——科普動畫。

怎樣把科學講得通俗易懂?

這個問題一直都是科普人的難題。在人們的眼裡,科學可能一直都是“高大上”的,做科普,就是為了消除人們對科學的距離感,普及科學知識同時消除群眾的一些誤解。

《工作細胞》就出了一個不錯的點子——擬人化。

元氣滿滿的紅血球、萌萌的血小板、面癱卻可靠的白血球......通過講述他們的故事來告訴我們身體運作的秘密,這不僅僅是他們的故事,也是我們自己的故事。這種擬人化在動畫中並不少見,但是在科普中這既增加了趣味性也降低了理解的難度。

《工作細胞》:科普動畫的思考

(擬人化的細胞)

可以想象一下,比起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在臺燈下啃著課本,看白血球與細菌格鬥要有趣得多。

這種擬人化的科普也不在少數,為什麼沒有《工作細胞》這麼大的反響呢?

動畫不像是科普,動畫是為了掙錢的,所以《工作細胞》的製作與宣傳是普通科普視頻無法比擬的。

那麼有人會問中國有沒有沒有科普動畫呢?

答案是肯定的,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藍貓淘氣三千問》。這些動畫雖然都是我們口中的“童年神作”,但是,在目前中國的大環境下,這種較高水平的科普動畫卻銷聲匿跡。

《工作細胞》:科普動畫的思考

《藍貓淘氣三千問》

拋去有沒有擬人化不談,這些國產科普動畫都有一個通病——情節缺乏趣味性,印象最深的就是《藍貓淘氣三千問》中間會插一大段來進行“硬科普”,去硬生生的介紹很難讓人感到有趣的知識(雖然知識真的很無聊啦),並沒有結合故事情節進行科普,讓人懷疑小朋友們是否真的可以看懂。相反,《工作細胞》的科普性與趣味性並重,在有趣的故事中介紹關於人體細胞的知識,真正的做到寓教於樂。

總是聽做科普的前輩們說:在中國進行科普真是艱難。但是我覺得不如說科普本來就不是一個簡單的事,在哪都一樣。要做好科普,不僅要具有紮實的知識和良好的科學素養,還要寫的一手好文章,這就很難了,這還不包括之後的營銷與推廣。

但是,《工作細胞》的出現,在動漫圈中又掀起了一股科普潮,B站策劃了《工作細胞》活動周,也出現了不少優秀的科普文。

我相信我們中國的科普可以開展得越來越好。

http://www.dmacg.net/ycdmwz/6013.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