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合作的新样板

不正经金融研究院

1891年,有一个名叫史端乔的殡仪馆老板发现,打到自己店里的生意电话,总会被话务员转接到另一家殡仪馆。后来才知道,原来当地话务员是那家殡仪馆老板的堂弟。

他很生气,发誓一定要发明一个不需要人工操作的交换机。结果他还真的做到了。在自己的车库里,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步进制电话交换机。

就是这货

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合作的新样板

当人工靠不住的时候,我们更相信和依赖机器。仔细回想一下我们周遭生活的变化,被机器和技术进步取代而来带巨大变革的除了通信行业,还有银行业。

1985年之前,银行还只有存折,银行卡是什么东西,很多人都不知道,更不要说信用卡这种资产阶级银行业的产物了。

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合作的新样板

如今的社会,人们的行为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各种力量也正在重塑和改变金融服务市场,也使得银行在竞争、客户、政策、技术等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这种新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竞争的加剧,当年多少家银行?现在有多少家?又有多少打着银行擦边球的不是银行的机构在从事类似银行的业务,更有电商大鳄对银行业务的侵蚀与渗透,而传统银行的“存贷汇”盈利模式正在面临转型挑战。

尤其是利率汇率市场化、多样化融资渠道的发展,分流了银行储蓄。银监会官网的数据显示,2017年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7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0.1万亿元,虽然净利润总体规模有所增长,但是增速却从2011年的36.34%大幅下滑到了2017年的6%。

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合作的新样板

其次是用户期望值的提升。从前我们上银行存钱、取现、转账,可以忍受半天时间的排队、叫号、等候,现在我们更期待不要去银行就能把业务在网上办理完。在支付端,银行业简直更没有立锥之地。客户的期望值随这技术的进步不断提高,但银行的服务水平与提升需求之间还存在差异。

相对银行,其它类金融机构,有着更加灵活的机制,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可谓用心良苦。从业务开发上就能看出两者的差别,一边是以自身业务流程和安全性为出发点,设计用户产品;另一边则是从用户体验和需求出发,在兼顾安全性和技术支持能力之后,设计产品。即客户想要的是直观、无缝,在任何设备上都能随时享受的服务,并实现个性化主张和即时决策。而目前银行用户体验调研显示,客户满意度较低,部分用户特别是年轻用户正在减少使用银行服务。

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合作的新样板

第三个方面是技术进步本身带来的挑战。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日渐成熟,推动金融科技公司迅速崛起,银行在获得或者发展此类技术,强化自身的数字化能力方面,有高有低。但整体趋势是应用度不断的提升,这里固然有自身发展需求的因素,但也不可忽视一定程度的技术倒逼。

在技术应用层,根据产品的不同,银行的选择有自主开发,投资并购或者是外部合作,三种模式。《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调查中国概要》显示,中国48%的金融机构目前向金融科技公司购买服务,未来3至5年,68%金融机构将增加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

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合作的新样板

以实际业务交付层的智能风控系统为例,传统的风控流程繁琐且成本高,难以满足个人和企业信贷提出的新需求。尤其在二手车金融领域,面对非标资产,征信信息覆盖不足人群的时候,要保持安全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传统风控的三道防线模型是银行通用的内控管理框架,给多样化的信贷业务,带来繁琐的流程和高企的风控成本。伴随着个人信贷欺诈行为增加,贷前和贷后风险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而智能风控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客户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识别、预警、防识,产生评级。大大降低了银行的风控成本,提高了征信效率,实现信贷的贷前、贷中、贷后全链条自动化、智能化。

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合作的新样板

正是基于这样的应用需求,目前,银行业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不仅仅是在单一的技术渠道的合作,更是要选择同时具备技术优势和业务能力的合作公司,将技术也业务链条捆绑在一起,以“打包发行”的模式进行深度合作。此时,金融科技公司扮演的不仅仅是协同角色,还承担的是某一业务方向的“管家”角色,为银行提供包括数据治理、产品设计、风控系统流程构建、产品发售,渠道拓展以及人才培养等一条龙服务。

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合作的新样板

在快车道与工行二手车贷卡分期的合作项目上,就是一次面向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防控体的全新尝试,为传统业务的互联网化,提供覆盖贷前、贷中、贷后的全方位反欺诈及风险防控服务,于此同时,在渠道拓展、产品设计等方面,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将业务端和技术层打通运作,成为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业合作的新模板。

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合作的新样板

不正经汽车金融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