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爲什麼更容易感到虛弱乏力?也許是接收了過量的信息

現代人為什麼更容易感到虛弱乏力?也許是接收了過量的信息

作者:張建銀 扶陽派中醫傳人、身心靈整合療愈師

現代人為什麼更容易感到虛弱乏力?也許是接收了過量的信息

現代生命科學研究發現,細胞體作為人和其他生物最基礎的生命構成單元,其本身也具有獨立的生命體的基本功能:吸收水分、吸收營養、有機分裂、合成蛋白、處理信息、表達生命進化等等。成年人體內有500-600億個細胞,與其說人是由億萬細胞構成的一個生命體,毋寧說人是億萬個生命的結合體。

近年來,美國科學家在對細胞進行更深入研究時,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結構現象:在每個細胞的表面都有許多突觸,猶如章魚的爪一樣可以抓取生命物質,擔當了細胞體與外界交換能量、物質與信息的基站,每個細胞表面突觸基站的總量是一定的。

有意思的是,這些基站之間有著職能分工,有的基站專門抓取能量和營養物質,有的基站專門抓取信息物質。這些基站的職能分工可以隨著生命活動而發生轉變,但每個基站同時只能承擔一種職能,要麼負責能量營養,要麼負責信息。因此,當接收信息的基站越來越多,就意味著接收能量營養的基站越來越少,反之亦然。

我們將這一細胞領域的前沿發現,運用於人體健康與疾病的考察,能夠對現代人的體質與疾病特徵給予非常有意義的闡釋:

現代人為什麼更容易感到虛弱乏力?也許是接收了過量的信息

我們知道,在傳統農耕社會,社會經濟較為簡單,信息流通不發達,人們的生活方式很樸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此,古代絕大多數的人民日常所需處理的信息很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便意味著他們身體的細胞每日所需處理的信息量也很少。

在這種狀態下,細胞體上大多數的突觸基站的職能,乃是接收能量與營養物質。這就使得古人在生存物資較為匱乏的條件下,細胞能夠最大限度地獲得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而充滿活力。所以,古人雖然由於醫療條件的限制,多被傷寒病和流行傳染病所傷,但卻很少會患上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

現代人為什麼更容易感到虛弱乏力?也許是接收了過量的信息

與相對,現代社會高度發達的經濟分工,快節奏的工作生活與眼花繚亂的娛樂項目,讓其中的現代人每日都面臨著紛繁複雜的信息處理。而今天互聯網及電子產品的普及,更讓每個人的每時每刻都被無窮的信息海洋所淹沒。

這意味著,現代人身體的細胞每日要處理比古人多得多的信息量,因此細胞體的突觸基站有越來越大的比例要被迫轉變職能,專門處理信息。結果是,接收能量與營養物質的基站越來越少,當達到一定比例,細胞體活動必需的能量支持就無法滿足,而使細胞處於匱乏、焦慮的狀態。

現代人為什麼更容易感到虛弱乏力?也許是接收了過量的信息

當體裡的億萬細胞都在匱乏、焦慮之中,也就意味著體內的臟腑器官,意味著整個身體都在匱乏、焦慮之中,而這也就是現代人常見慢性病與亞健康體質的深層原因。當細胞的能量匱乏嚴重到一定程度,細胞為了自我求生,就被迫發生基因突變,成為人體的叛變者,以最大限度地搶奪獲取生命所需的能量,這就是癌變。


如有各種疾病問題,或有其他健康方面的諮詢需求,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或私信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