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病害|鱼类病毒病:传染性胰脏坏死病(2)


水产病害|鱼类病毒病:传染性胰脏坏死病(2)

1、病原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

2、主要危害对象

美洲红点鲑、虹鳟、河鳟、克氏鲑、银大麻哈鱼等。

3、主要症状

肛门处拖一条灰白色黏液便,狂游、翻滚、旋转,体表及鳍充血、突眼有腹水。

4、流行情况

幼鱼从开口吃食起到3个月内为发病高峰期,在水温10~14℃时流行。

5、预防措施

(1)加强综合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不将带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的鱼卵、鱼苗、鱼种及亲鱼输出或运入。

(2)发现患病鱼必须销毁,并对养殖水体、工具、运输工具及周围的场地进行消毒。

(3)建立基地,培育无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的鱼种,严禁混养未经检疫的其他种类的鱼。

(4)发眼卵用每立方米水体中放1%聚烯吡酮碘(聚乙烯吡咯烷酮碘、PVP一1)液500毫升,药浴15分钟。如水的pH高,需加1%聚烯吡酮碘液600~1000毫升。经该方法处理后的鱼卵孵出的鱼苗,有时仍发生传染性胰脏坏死病,可能是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还在卵内,或在药液难以到达的典表面的某些部位。

(5)用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灭活疫苗浸浴、口服或注射方法免疫易感鱼类的苗种。

(6)据报道,2500尾体重0.4克的仔鱼投喂6毫克植物血细胞凝集素,拌饲分2次投喂,间隔15天,对预防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有一定效果。

7、诊疗注意事项

药物使用:改变传统的用药习惯,交替使用各种药物,以防鱼体产生耐药性。福尔马林不能与漂白粉、髙锰酸钾、生石灰等混合使用。




END

秋季肥水,只要9.9,详情点击“了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