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食品三绝是什么?

samyasa


古老的天津卫,古老的津门小吃😁在上百种油炸、煎烙、稀食和粘甜食四大类面食之中,能被推举为“津门三绝”的,也只有狗不理包子、桂发祥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这三样了,它们的名气大过天,个个都是有着上百年历史的绝味!

就让我们一边回味,一边听故事吧👌

狗不理之所以叫做“狗不理”,并不是连狗都不理😁而是创始人的小名就唤做“狗子”,他从小脾气不好,但干活勤快,做包子的手艺也高超,后来开了一个叫做德聚号的包子店,名气也越做越响,来吃包子的食客都戏称他是“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大家叫顺了口,就都叫他“狗不理”了,他家的包子也顺其自然叫做“狗不理包子“了。

“狗不理”创始于1858年,迄今超过150年历史,期间曾经被袁世凯作为贡品献于慈禧太后,解放后也曾接待过各国政要,现如今连锁店已经遍布全国。

要说狗不理的包子有多好吃,壹周君倒不觉得,大家更多是吃一种情怀吧😁

耳朵眼炸糕,起源于北门外大街一条1米多宽的狭长胡同——耳朵眼胡同,紧靠着胡同旁边的刘记炸糕店,老板刘万春做炸糕的手艺一流,加上他家地址选得好,就在脚行下处,也就是搬运工休息办事的位置,所以食客众多,加上制作的炸糕口感好,价格低,所以刘记炸糕店很快打响了名声。久而久之,大家便以“耳朵眼”来称呼刘记炸糕铺。

起源于1900年耳朵眼炸糕也超过百年历史了,酥脆的外皮+细甜的豆馅,久食不厌。

比起上面两种,桂发祥十八街麻花算是小辈,1936年,范桂林在东楼十八街附近摆了个小摊炸麻花,因为生意一直不错,于是随即开了一家店铺,字号叫做"桂发祥"。

当年天津卫制作油炸麻花的店铺比比皆是,为了在竞争中取胜,范桂林将炸麻花用的面改成了半发面,还在麻花中间夹了一条含有核桃仁、桂花、青红丝以及冰糖等配料的酥馅,与此同时,他将麻花尺寸做大,可以炸出几斤重的分量来。

因为桂发祥麻花创新的做法,加上他家的大麻花里外一样酥脆,还保存期长,所以大家趋之若鹜,还成了送礼佳品。久而久之,"桂发祥十八街大麻花"也成了“三绝”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