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濱海新區有沒有可能發展成上海浦東那樣?

罕默德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關於濱海新區能不能成為下一個浦東新區,簡單說來,不會。具體說來,肯定不會!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天津不是上海,就這麼赤裸裸。

那麼,濱海新區到底差在哪裡呢?為何無法成為下一個浦東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1、起步較晚

一般而言,如果不是世界大戰、改天換地等重大的歷史變故,在當下的經濟發展氛圍中,後起的地區想要彎道超車不是不可能,但是非常非常非常難!

之所以如此悲觀,是因為先期發展的城市,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扶持,趕上了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比如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起步。

深圳和上海就是這樣的情況,在先期的發展中,由於經濟基礎雄厚,上海成為較早起步的地區,擔負起改革開放的窗口的使命,自然經濟飛速發展。

而等到後期所有沿海地區都發展起來時,天津已經沒有作為窗口的機會,更糟糕的是,因為周邊地區都發展起來,濱海新區不可能像90年代的浦東一樣在華東地區鶴立雞群。激烈的競爭是濱海新區發展的巨大阻力!

因為起步較晚,天津能夠吸引到的投資也遠不如上海,因為大企業早已紛紛落戶上海,留給天津的並不多。蛋糕的數量相對固定,先崛起的分走了大部分,後面的城市就越來越不利。

天津如此不利,濱海新區更是如此,所以濱海新區想要成為浦東,必須等到浦東衰落,或者以高於浦東數倍的發展速度拼命追趕。

但是很可惜,濱海新區並沒有這樣的機遇和實力!

2、政策偏向

從今年大量外來人口落戶天津的風潮中可以看出,雖然天津是我國四大直轄市之一,直轄的歷史較長,是著名的北方工業城市,但是天津的政策確實相當落後。

濱海新區作為國家級新區,在發展初期勢必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扶持,但是就和養育一個孩子一樣,國家負責孩子的出生,然後撫養孩子會走路,後面的成長需要監護人天津悉心培養。

不過從濱海新區的發展來看,天津並沒有把這個孩子當成寶貝疙瘩對待。

這就很有意思了,國家送給你一個機遇,一個改變天津家族未來的巨大機遇,但是天津不願意等十年甚至二十年。在濱海新區前期的發展中,天津並沒有將城市發展的重點放在濱海新區上,而是繼續以市區為重心發展,導致濱海新區雖然有了長遠規劃,但是得不到充足的資金和全面的政策。

今天的濱海新區,並沒有和浦東一樣,融入天津的市區。濱海新區的存在,在天津看來,更像是一個爭奪財產的私生子,這種心理導致城區和濱海新區難以有效互動。

其實這種情況在很多地區都有發展,比如連雲港的市區和海港區,唐山市和曹妃甸。因為政策的偏轉,城市不僅沒有得到有效發展,反而造成了惡性的循環。以曹妃甸為例,今日的唐山市已經到了行政命令市區高校搬遷到曹妃甸的手段來促進曹妃甸發展的地步,這不是發展,是割肉自啖。

3、位置尷尬

新區的發展對任何一個城市的發展,特別是解決城市病而言,都是有巨大作用的,可以說設置新區的初衷是沒有錯的!

但是天津新區的位置太過尷尬,這決定了濱海新區即使再怎麼發展,也難以成為下一個浦東。

天津市最大的特點,就是位於北京的周邊。天津雖然是北方著名的工業基地,但是其最重要的職能,仍然是拱衛北京的安全。

安全因素排在第一,其他方面只能靠邊站。

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不僅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還一直尋求成為我國的經濟中心,最次也是北方的經濟中心,這對周邊地區影響甚大。

因為北京的區位,無論是氣候條件還是地形都不適合發展成為超級大城市,但是今日的北京已經成為我國最大的城市之一。在先天條件不足的情況下,北京只能靠後天的行政權力謀求自身發展,這當然要影響到周邊的河北和天津的發展軌跡。

優質資源被吸納到北京,周邊的天津和河北不得不成為其經濟腹地,依靠兩地的犧牲,北京的發展蒸蒸日上。

如果你是北京,你會允許你的身邊出現一個浦東,然後吸走你的所有資源嗎?

天津:“別說了,求求你別說了!”

可以說,正是因為天津市的尷尬位置,決定了濱海新區的發展阻力重重。政治上被壓制,經濟上被擠壓,新區能夠發展,但絕對到不了浦東的水平!

4、腹地狹小

河北省作為北方沿海省份,和臨近的山東天差地別,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兩個直轄市的存在。

前面說過了,在天津鶴立雞群時,天津可以依靠自身的高度將周邊的河北作為自己的經濟腹地,但是當河北也發展起來,和天津形成激烈競爭時,天津的腹地就被大大壓縮。

建國後,天津市有一段時期發展特別迅速,那是在1958年到1966年內屬河北的時期,在這八年時間裡,河北集全省之力發展這個省會城市,甚至以犧牲滄州廊坊等地來確保天津汛期無憂,可以說非常和諧了。

然而今天,天津的發展遠遠落後於上海,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腹地狹小,西部的北京反吸自己,南北的河北又難以吸納,天津能夠發展的經濟腹地非常有限。

天津市如此,濱海新區就更是如此了。

所以濱海新區成為浦東,真的只是一個美好的夢!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可能不大。

1、政策方面雖然都不錯,但是依託的基礎完全不同。長三角是公認的中國最有前景的區域之一,其中上海是龍頭,而浦東是上海的龍頭,整個長三角的精華之地。濱海新區在天津挺受重視,但是天津在全國整體的省市競爭中不處優勢,同時京津翼地區,核心是北京,未來是雄安,這些地方不可能全力支持天津的發展。

2、濱海新區現在看起來不錯,但很多數據都是國企在填充,而浦東的價值基本是全球性的,跨國公司、私企都會選擇,而且浦東已經有很好的金融中心的基礎。

3、人才。天津的機會能跟上海比嗎?太難了。學校數量、質量,對外來者的吸引力,賺錢的機會,完全不在一個水準上。這個舉個例子就知道了,上海是限制人口流入的,因為來的人太多了,而天津最近很受關注是因為他的落戶政策,他需要靠落戶去吸引人才,最關鍵的是,這些來落戶的人是看中天津的發展機會賺錢機會嗎?大多數還不是,天津最吸引人的是他在高考中的優勢,有全國最高的一本錄取率,沒有這個,來的人會少很多。


大貓財經


我認為濱海新區不可能發展成上海浦東新區那樣的!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定位

國家對天津的定位, 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改革開放先行區

。金融創新和改革開放先行區有點虛,但是先進製造和北方航運核心區是比較準確的。國家對於天津的定位,其實就是對濱海新區的定位。

對上海的定位:全國經濟中心, 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大都市。貿易和航運條件是不屬於天津濱海新區的。金融和經濟中心顯然是對與上海對於浦東新區而言更高的定位。

2、區域位置濱海新區落後於浦東新區

3、產業結構和質量濱海新區落後於浦東新區

4、雄安新區對濱海新區有所影響


後宮不得干政


有可能。

單從GDP看,目前天津濱海新區比浦東新區要高,我們從2016年的GDP數據可以看出。

浦東新區,面積約為1210平方公里,人口519萬,2016年GDP為7200億元。



濱海新區,面積2270平方公里,人口297萬,2016年GDP首破萬億,高達100023.31億元。

但目前給人的感覺是浦東要比濱海發達很多,主要是因為浦東的金融中心地位。

浦東最繁華的地段也僅限於陸家嘴一帶,這一區域面積不到10平方公里,相對1210平方公里的全鏡實在是微不足道,但就是這不到10平方公里卻集中了全球幾乎所有主要金融財團。



浦東新區的其他地方發展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誇張,跟一般城市也沒太大區別,甚至在外環以外的大部分區域隨處可見大片農田待開發,南部近一半區域原來叫南匯區,是後來跟浦東區合併成了浦東新區的。



天津濱海新區除了金融領域不及浦東,其他方面發展以後跟浦東沒太大差異,加上濱海新區起步晚,具備後發優勢,所以說發展成浦東那樣完全有可能。




強行天下QU960


作為天津local和濱海新區人,我來談談濱海和浦東的問題。

浦東已經成氣象,濱海新區連氣候都沒形成,這是發展階段上的差距。

天津和上海都是港口城市,造就了貿易樞紐的天然優勢,無論天津還是上海,航運貿易都非常活躍,但天津所在的渤海灣地形,註定在國際母港地位上一輩子無法超越上海,於是航運母港帶來的集中效應就差一些,這個從上海港和天津港的吞吐量就能直觀看出來。不過,由於天津上海距離遙遠,不存在區域競爭問題,所以天津的北方外貿大港及內貿一類母港身份跑不了,另外鏈接大陸橋和北方內陸無水港方面,也具有天然優勢,更別提毗鄰北京,區域貿易優勢和當量也不會差。。。說白了,當不了學霸,也不會變學渣,畢竟體量在那了。


天時地利說完了,剩下就是人的因素了,天津人沒上海人勤勉,這個可以閉眼承認,傳統天津人小富即安,近些年已經改善很多了,年輕人基本都很有進取心,但是總體還是不能跟南方比(個人觀點)

再有就是目前的濱海新區產業結構還沒成型,說白了還在建設和招商引資階段,人都沒碼齊了,怎麼超越浦東是吧。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因素,不多說了。

作為天津人,自然希望濱海新區能出息,也盼望津京冀的大區能成為國家的發展引擎,向浦東大哥學習!


維氏占星WAY


可能性不大,我就是濱海新區人,土生土長的人一般不會叫濱海新區,我們還行習慣叫以前的行政區劃。我覺得有幾點因素是決定性的。

地理位置,濱海新區作為北大第一大港的天津港所在的,其實在航運方面存在一些天然的劣勢。這是無法跟上海洋山港相比的。

其次經濟文化方面的積累畢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需要時間的累積獲得的。

人才問題,很明顯濱海新區對於真正意義上的人才吸引力較浦東來說相差太多。人才又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未來的發展,所以人才是未來要著重關注的。

雖然我是土生土長的濱海新區人,我當然希望自己的家鄉能有更好的發展,但是面對差距時,必須正視自己的問題和差距,才能走的更好。


劉大明白嘚啵嘚


很簡單是高端人才,想賺錢,想創業的,去上海長三角。不是什麼搶手人才,沒有什麼太大能力想簡簡單單生活的,在天津都能滿足你。但是說句客觀的,人才終究是少數,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和老百姓,平平淡淡才是福。


FLYME8888


感覺是有點困難的。從地理角度的社會和自然兩個方面,天津都難以和上海相比。自然角度,天津港和上海港洋山港相比,具有天然的深度和寬度優勢,而且,上海依託長江黃金航道,能夠輻射大半個中國;上海的水資源絕對充足,能夠支持大城市的發展。從社會區位角度,天津以重工業為主,輕工業薄弱,且金融和科技產業發展並不充分,又和北京相近,北京對其具有強大的虹吸作用,況且如今又舉全國之力來創建雄安新區,各種資源優先投放這裡。相反,上海具有強大的工業基礎,周圍又無強大的競爭對手,各種政策優惠支持,且前期已有相當長時間的發展,因此,天津濱海新區很難發展到上海浦東新區般的全國及世界金融中心。


落日夕陽44


那和那就能比了,我在天津呆了好幾年,現在在上海,我比比兩個地方吧!首先從地域!上海不光從全國吸收人才,周也就更別說了,是人才濟濟,而天津的不光吸收不到人才,稍微有點能力的全跑北京了,(我不是人才,就這樣我也把天津當跳板,到了北京),其次是人的天性,天津人特好,真的特別特別好,你去問問路就能體會到他們的溫情,但天津人比較喜歡安逸,知足,挺好,適合生活,但不適合經濟發展,上海處處在競爭,躺在那裡腦子都閒不下來,因為不努力很快會邊緣化,很明顯的比較就是,當年天津的公司工資很低,可和我一起到公司的同事,現在還在那裡待著,而上海的公司工資高但還是像走馬燈一樣,很少有呆好幾年的,再就是國家發展規劃,定位不同等等好多,不寫了,太多了


sherry56081280908


第一,交通優勢。濱海新區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發達。通過京沈、京滬、京九、大秦等國家主幹鐵路與全國鐵路網相連,通過京津塘、津晉、唐津等高速公路與國家幹線公路網溝通。

第二,工業優勢。濱海新區已經形成了優勢比較突出的電子信息、石油開採及加工、海洋化工、現代冶金、汽車及裝備製造、食品加工和生物製藥等七大主導產業,具備了比較雄厚的產業基礎,形成了高新技術產業群。這些產業科技含量高,產業鏈長,輻射功能強。目前,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大型石化基地、冶金基地,IT製造業居全國前列,石油套管產量躋身世界四強。

第三,發展優勢。濱海新區十幾年來始終保持強勁的發展態勢,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幅高出浦東新區3至4個百分點,是目前我國經濟最活躍、利用國際資本最多的地區之一,已經成為以外向型為主的經濟新區。

第四,資源優勢。濱海新區有1214平方公里鹽鹼荒地,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不適宜耕種的重度鹽鹼地,可作為生態和建設用地的空間很大。自然資源也比較豐富,已探明渤海海域石油資源總量98億噸,天然氣儲量1937億立方米,年可開採地熱2000萬立方米,原鹽年產量240多萬噸。還有大面積的溼地自然保護區和平原水庫,生態環境基礎較好。

第五,區位優勢。濱海新區位於京津城市帶和環渤海灣城市帶的交匯點,擁有“三北”遼闊的輻射空間,地處東北亞中心,是亞歐大陸橋最近的起點,也是中國與蒙古共和國簽約的出海口岸,還是哈薩克斯坦等內陸國家可利用的出海口。

2016年,濱海新區完成GDP10002.31億元,同比增長10.8%,成為全國首個邁入萬億俱樂部的國家級新區。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11.81億元,同比增長2.3%;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5943.76億元,同比增長11.4%;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4046.74億元,同比增長10.1%。[5][19]

 天津市濱海新區歷年地方生產總值(GDP)一覽表

年份 GDP(億元) 增速 備註

2016

10002.31[5]

10.8%

成為全國首個GDP突破萬億新區

2015

9270.31

13%

2014

8760.15

15.5%

濱海新區獲批自由貿易試驗區

展開全部

第二產業

2007年,濱海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完成生產總值1755.47億元,比1998年增長59倍;汽車工業規模迅速擴張,2009年轎車產量約為2006年的2倍;以OTIS、大功率機車為代表的裝備製造業2008年總產值比1998年增長26倍;2007年原油加工量529.54萬噸,比1993年增長2.7倍,乙烯2007年產量22.55萬噸,比1996年增長1.8倍,隨著百萬噸乙烯、千萬噸煉油等大項目的相繼投產石油煉化和乙烯產量還將劇增;現代冶金業2007年總產值711.4億元,比1993年增長100多倍。2006年,天津開發區的手機生產量超過了1.05 億臺,約為當年全球銷量10億臺的10%。

2010年,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汽車及裝備製造、石油和化工、現代冶金、生物製藥、新材料新能源等八大主導產業總產值9168億元,佔工業總量的86%。其中,石油和化工產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電子信息等三個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空客A320大飛機、新一代運載火箭、百萬噸乙烯、300萬噸造船等引擎項目帶動作用明顯,汽車年生產能力達到120萬輛,無縫鋼管產量位居全國第一,手機產量佔全國總產量比重達到17%,未來將成為中國最大的航空航天產業基地和世界級石化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