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吉爾和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1945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所進行的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造成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爭。

丘吉爾和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

戰爭最高峰時期,全球有60%的國家參戰,戰火遍及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及大洋州五大洲;交戰雙方同時也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開戰鬥。二戰的交戰雙方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法國等國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與以德國,日本,意大利等國組成的法西斯國家軸心國集團。 儘管在1939年9月前,中國的抗日戰爭,埃塞俄比亞的抗意戰爭等反法西斯的抵抗已經開始,但一般認為戰爭從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國投降而告結束。

丘吉爾和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

二戰對人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戰爭所帶來的血腥殺戮,所造成的巨大破壞,長久的反映在戰後人類的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戰爭的結果使得法西斯這一人類社會的毒瘤被剷除。戰後世界的政治,經濟格局很大程度上是戰爭結果所帶來的。在軍事領域,戰爭發展了現代軍事技術,併產生了大規模使用裝甲部隊進行作戰的主要方式,同時,戰略轟炸也成為一種直接影響戰爭結局的重要軍事手段,戰爭後期,核武器第一次投入戰爭並體現了其巨大的殺傷力。二戰的結果充分證明,在現代技術條件下,戰爭的勝負與交戰雙方的科技實力,經濟實力,工業技術水平,人員素質有著直接的關係。二戰也對軍事武器的發展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雷達,噴氣戰鬥機,火箭及導彈,電子計算機,核武器等高科技武器都在戰爭中投入使用併發揮了重大作用。而這些軍事領域的突破又直接催生了戰後人類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丘吉爾和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

在這場血腥的戰爭中,無辜平民的傷亡是歷史上最慘重的,其中包括了納粹德國針對猶太人和其他東歐人種的大屠殺、日本對無數中國與朝鮮平民的屠殺,以及戰爭末期盟軍針對德國與日本境內民用目標的轟炸。第二次世界大戰總共導致了全球5千萬人的死亡,超過歷史上任何一次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是丘吉爾根據他作為英國首相兼國防大臣的親身經歷寫成的。全書共六卷,約閤中文360萬字,於1948-1954年間陸續出版。

丘吉爾和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

這部回憶錄最充分地顯示出丘吉爾的散文風格和語言技巧。丘吉爾性情急躁,說話直率,那種特有的辛辣、尖刻、機智、自信躍然紙上。作者在書中大量引用政府文件、會議記錄、來往函電以及他個人保存的檔案材料,儘管選材、敘述、評說不免帶有個人主觀色彩,但在許多方面仍然較好地反映了重大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和真實面貌。例如對於英國的失敗與挫折(韋維爾和奧金萊克都曾被隆美爾打得潰不成軍),他作為主要決策人,比較公正地披露他當時的決策依據,並不在事後文過飾非,欺世盜名,把一切功勞歸於自己,把一切錯誤推給別人。儘管丘吉爾有他的侷限性,但這種尊重事實、尊重歷史的態度還是可取的。

作為盟國三巨頭之一,丘吉爾得以站在最高點俯瞰二十餘年的全球局勢。其回憶錄分析、展現了戰爭的起因和各國之間錯綜複雜的矛盾以及戰爭進程的各個階段,涉及到多國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意識形態等各個方面。對二戰歷史感興趣的同學,值得一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