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爲何會這樣表達你的情緒情感?


孩子,你為何會這樣表達你的情緒情感?

在平時的人際交往中,我們常常發現有些人只會說事情,但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無論是快樂、悲傷,似乎都沒有任何反應、反饋。

有些人的情緒更多是負面的,常常會因各種細節、小事而過於憂愁或敵意;有些人的情感反應很奇怪,不合時宜卻不自知。

廣州聽說吧心理諮詢中心兒童心理諮詢師徐文嬌老師解讀:

孩子,你為何會這樣表達你的情緒情感?

其實,我們的感受是一步步發展的,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會有快樂、悲傷、恐懼和焦慮等情緒,會把這些情緒表達出來,父母或撫養者是第一個看到我們情緒的人,他們的回應、反饋將影響我們進一步的情感表達。

有些撫養者無法接受或承受孩子的情緒,當孩子有情緒時,第一反應是否定、忽視,忙於他們自己的事情,或責備孩子那麼小哪會有什麼感受。

於是,我們也覺得自己那些情緒是不好的、不正常的,是需要被壓抑、被否定的,慢慢地學會壓抑、否定自己的感受。

尤其是0-3歲的嬰兒,被忽略情緒是一件對他們來說非常恐怖、可怕的事情,不被看見、聽見,就沒有存在感。

而存在感,必須在早期母嬰依戀關係中產生。如果嬰兒的各種反應得不到媽媽的回應,那嬰兒會活在一個感覺裡,就是整個世界都是虛無的。

孩子,你為何會這樣表達你的情緒情感?

如果嬰兒對媽媽笑,媽媽沒有反應,嬰兒就傻掉了,他會想“我存在嗎,媽媽存在嗎,這個世界怎麼了?”如果嬰兒常常餓得哇哇大哭,媽媽卻沒有反應,嬰兒就感覺自己會被餓死,媽媽是不存在的。

當嬰兒慢慢長大,他們就開始用其他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如言語或肢體或行為。

比如,幼兒在跟媽媽說自己的一個發現,媽媽沒有聽到或聽到後未回應,幼兒會更大聲叫嚷,或採用更強烈的肢體語言、行為來吸引媽媽的注意力,讓媽媽“看到”、“聽到”。

媽媽們在跟孩子互動時,往往採用自己比較習慣的方式,媽媽的回應影響著孩子情緒感受能力的發展,從而影響到孩子一生的情感模式。

第一種方式:“無關反應”

孩子,你為何會這樣表達你的情緒情感?

比如,孩子說“媽媽,我剛才看見一隻狗耶,好可愛的!”有的媽媽會充滿怒氣地說:“你作業寫了沒?”孩子說:“媽媽,XX約我出去玩呢!”,有的媽媽會火冒三丈,訓斥道:“你怎麼又玩手機,成天就知道玩手機,不知道出去跟朋友玩。天天催你出去玩,你就是不肯!balabala”。

如果孩子在最初和媽媽的溝通中,經常得到無關反應,對話就難以進行下去,孩子內心也會產生很多負面情緒。

而且,長大後,在與其他人的溝通中,也常常覺得難以理解、恰當回應他人,“詞不達意”,被挫敗後,很多人只好選擇忍住不說、不表達,封閉在自己的世界。

第二種方式:“情感逆轉”

孩子,你為何會這樣表達你的情緒情感?

孩子很喜悅地跟媽媽說:“媽媽,這個小狗好可愛啊。”

媽媽緊張、厭惡地回應:“千萬不要碰啊,報紙上剛報導一個人因為狂犬病死了!”

孩子興奮得意地說“媽媽,XX約我出去玩呢!”

媽媽緊張、煩惱地回應:“天氣這麼熱,出去幹嘛”等等類似這種反情感的話。

你會感覺到本來很好的情緒傳遞出去了,卻被活生生地擰成壞的情緒壓回來,內心產生一些莫名憤怒,卻又覺得媽媽說的“言之有理”,這個憤怒只能壓在心裡或通過其他情感逆轉表達出來。

第三種方式:“不回應”

孩子,你為何會這樣表達你的情緒情感?

有些媽媽更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自己內心都還是一個需要被愛、被支持的孩子,渴望被家人、丈夫關愛,被困於抑鬱、夫妻關係不和等等。

當孩子需要情感支持時,媽媽沒有回應,就會讓人感到很絕望,很無力。如同我們在噩夢中看見自己掉坑裡了,或者是遇到其他的危險,呼喊“媽媽”,卻未得到任何回應,我會感覺“即使我要死了,媽媽都不會來救我了”。

如果媽媽感覺自己此時沒有力量去給予孩子情感支持,想暫時待在自己的世界中,不願意回應孩子,可以坦誠跟孩子說:

“我知道你想跟媽媽互動,但由於媽媽自己的原因,媽媽想自己待一會,這不是你的錯。半個小時後媽媽再陪伴你好嗎?”

第四種方式:“重複對話語中跟感情有關的詞”

孩子,你為何會這樣表達你的情緒情感?

比如,孩子開心地跟媽媽說:“媽媽,這個小狗好可愛啊!”媽媽回應說“媽媽看到了,真可愛!”這就是看到他的情感,重複他說的話。

重複對方表達出來的情緒或者你感受到的情緒,去確認它,情感就相互流通了,彼此都會很舒服,少了阻礙、挫敗。

孩子也會從媽媽的回應中明白自己的感受是正常的,是可以表達的。如此,孩子就願意更多的表達和肯定自己。

當孩子出現這些情緒時,撫養者要做的是對孩子的情緒進行恰當的回應,而不是要改變情境或是事實。

撫養者在花心思對孩子的情緒進行回應的同時,也是與孩子的內在建立親密情感聯結的過程,讓孩子感受到“我無論遇到什麼,我的媽媽都跟我在一起,理解我,支持我”。

這樣孩子長大後能夠從內在發展出一種能力——自我認知良好,感覺到自己是值得被愛的,即使

遇到困難,情緒調節也比較容易,他的內部會產生一種信念:在困難面前能面對、能順應、也能得到別人的幫助,也樂於接受幫助,人際關係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