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630停售漲價,一羣保險戲精自導自演的年度大戲

最近,銀保監可是非常給力,不少監管文件紛沓而來, 從各個方面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對消費者進行風險提示,小編可是舉雙手雙腳贊同監管規定的,監管的出發點絕對是真心希望把保險迴歸本源、做到實處,術業有專攻,做好“保險姓保”,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市場的表現實在太令人失望了~

闢謠!630停售漲價,一群保險戲精自導自演的年度大戲

藉著監管文件並不是能發送到每個消費者的手裡,市場依舊我行我素,甚至利用這連續不斷的監管斷章取義,包裝自己的銷售,等政策到了消費者的耳朵裡,早就不知道變形成哪樣了。

闢謠!630停售漲價,一群保險戲精自導自演的年度大戲

小編看了以後真想罵人,TMD,造謠還有沒有人性?做人還有沒有良心!

銀保監前腳剛出臺不許誤導銷售,後腳就有人直接利用監管文件開始造謠!

可是,親愛的消費者們不知道,反而陷入了被逼單催單的焦慮中,生怕自己現在不買將來就再也買不到了。

闢謠!630停售漲價,一群保險戲精自導自演的年度大戲

這種現象,一年出現好幾次,134文剛出那會,代理人的朋友圈也是各種捕風捉影,歪曲誤導,群裡諮詢那都是焦慮滿天飛,不少的寶爸寶媽被套路住了,小編也特地發文對134文進行深度解讀並闢謠過~

還以為這之後,大家都能警覺一點了,沒想到還是有一輪一輪的韭菜們被收割~

闢謠!630停售漲價,一群保險戲精自導自演的年度大戲

那真正的19號文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內容呢,跟630的大限又有什麼關係呢?小編就跟大家解讀解讀~

如果說去年的134文是規範性文件,那19號文就可以理解為細則性文件了,19號文中共列了人身保險產品設計負面清單共52項,分為5個方面,分別是:產品條款設計,產品責任設計,產品費率釐定,產品精算假設,產品申報使用管理。而630大限,是監管要求各保險公司填寫各產品的自查情況表,於6月30日進行彙報,監管再進行核查並處理。

這裡就特別針對大家比較關注的,也就是上面廣告中的3個情況進行解讀:

謠言1、醫療將不再終生醫療兜底,不能保證續保

解讀:醫療險從來就沒有過終身的,還說給終身兜底??想都不要想,就是在之前,所有說終身保證續保的都是耍流氓,而監管深深的知道這裡面的賠付風險和營銷套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風險提示說明給消費者,可是大家還是一廂情願的相信有保險公司願意兜底。

闢謠!630停售漲價,一群保險戲精自導自演的年度大戲

大家對百萬醫療的心態一定要端正,短期醫療就是短期醫療,不要指望能薅羊毛一輩子,保險公司也不是搞慈善的,有些保障該怎麼去補還是得怎麼去補,醫療險它本身就只是一個補充,能買到最好,買不到也很正常,不是你今天買到了就能管你一輩子,這只是一個一年期保險~~做一個佛性投保人吧~淡定一點~

謠言2、重疾險費率預計上調50%

解讀:更是譁眾取寵,之前在保險公司的幾種停售姿態一文中提到過,每次整改,免不了會有一些爛產品或是不符合設計規定的產品被要求停售,這對於習慣了炒停的保險行業來說,利用政策打停售是最好的促銷,可是,這些鬼話不能在官方媒體發啊,那就默許代理人們自行轉發,反正被抓到了也可以一把推倒代理人身上去,不用負責任,而用戶,上當幾個算幾個,反正韭菜是割不完的。

說真的,重疾險漲價這件事小編聽了十年了,到現在也沒看見漲,反而年年價格都在刷新底限。

闢謠!630停售漲價,一群保險戲精自導自演的年度大戲

通常的套路都是,停售以後改頭換面重新面向市場,利用出新產品限購的方式再打一波,而新產品往往會比老產品多了那麼一點點保障或者修改了一點點,價格嘛也會比老產品貴那麼一丟丟,可是,這麼沒有誠意的產品,就讓它自導自演吧,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呢?

所以,如果大家還相信這些鬼話,那確實是有必要再交一波智商稅了,小編也不攔著了

謠言3:理財險分紅產品將不允許快速還本,高額還本,短期內高現價~

解讀:這跟19號文並沒有關係,這是今年年初針對年金險的監管政策,因為大家都開始比拼快速返還,而返還實際上就是從用戶賬戶裡拿出來的,羊毛出在羊身上,過早的從用戶賬戶裡拿錢不利於資金的長期收益,並且會對用戶產生誤導,所以不允許這麼幹是對的,是保護消費者利益的,就在政策出來以後沒幾天,保險公司就把一年快返改成了把前五年的累到第五年一塊返,換湯不換藥,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闢謠!630停售漲價,一群保險戲精自導自演的年度大戲

至於高額返本,那是壓根沒有的事,保險公司啥時候高額返過本了,都是恨不得讓客戶把所有的錢都留在賬戶上一毛都不拿出來,每年跟擠牙膏一樣擠一點錢出來返給用戶,居然描述為高額返本,真是不知道“臉”為何物!

短期內高現價也是早就被叫停的做法,不允許保險公司做一年期,或者三年期的高現價產品,這些都是變相的理財產品,通常有短窄長投的風險,一旦發生擠兌,後果不堪設想,因此也是炒冷飯的說法。

闢謠!630停售漲價,一群保險戲精自導自演的年度大戲

所以,再有關於19號文的各種不靠譜妖風,大家就不要再問真的假的,也不要被那些代理人逼的不知道怎麼處理了,監管的每一次動作,無非都是對行業內不規範行為的肅清,都是在用心保護咱消費者的利益。所以,心態,心態,心態,如果正好需要,那就冷靜的看看條款,看看需求,適合就買,千萬不要因為這些誇張,不靠譜的解讀廣告而胡亂購買,還以為自己撿了便宜,其實是待割的韭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