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從秦朝琅琊方士到日本神武天皇

​​眾所周知,在中國的戰國時期,日本還處新石器時代的繩紋文化,以採集、漁獵為生,屬原始氏族社會的時期。


徐福:從秦朝琅琊方士到日本神武天皇

日本島新石器時代繩紋文化

可到了戰末秦初,日本卻突然擁有了和漢字相似的文字,用上了青銅器、鐵製生產工具、絲織品等等,開始了農業生產,尤其是水稻種植(在日本福岡縣板付的考古遺址中發現的碳化米粒,經碳十四測定,與在朝鮮半島釜山金海地區發現的碳化米為同一類型)、醫療等等先進技術更是毫無徵兆的憑空出現,整座孤島竟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從新石器時代的繩紋文化出現斷層,直接躍進了早期鐵器時代的彌生文化!

兩種文化可謂天壤之別,壓根就沒有一丁點的傳承關係!

彌生文化源起公元前200多年,終至公元后300多年。這段時間的中國正處戰國末年、秦漢時期,恰是眾多史籍、詩詞、傳說所述——徐福請纓秦始皇,出海遍地尋仙藥的時間。

同時也是大洋彼岸,神秘莫測的瑪雅文明突然興起的時間。

瑪雅文明是美洲三大文明(阿茲特克文明、瑪雅文明、印加文明)之一,瑪雅人以其獨具的超凡智慧,在天文(秦始皇陵墓中的詭異壁畫恰恰對應太陽系中八大行星)、數學、建築學、曆法、農業等等諸多領域空前發達,是世界上唯一誕生於熱帶雨林的遠古文明,也是最先研究月球背面的人類,有著震驚世界的太空知識!可如今的瑪雅人復原圖出現之後,人們卻驚訝發現,他們的相貌特徵、頭飾服飾等等細節,竟與古時的中國人如此神似!


徐福:從秦朝琅琊方士到日本神武天皇

瑪雅遺蹟

如果說曾經興盛一時,之後離奇消失的瑪雅文明充滿了神秘的色彩。

那麼大洋彼岸的秦始皇,則更是眾說紛紜。

對於秦始皇的人品、智慧,從來都是褒貶不一,有人說他天之驕子、龍之本尊,有人說他是暴君、昏君,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


徐福:從秦朝琅琊方士到日本神武天皇

秦始皇

剛剛完成統一大業的秦始皇,曾五巡天下,其中三至琅琊。

據《史記》記載,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東巡時,曾南登琅琊,立刻石,頌秦德,中有一段:

“古之帝者,地不過千里,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亂,殘伐不止,猶刻金石以自為紀。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鬼神,以欺遠方,實不稱名,故不久長。其身未歿,諸侯倍叛,法令不行。今皇帝並一海內,以為郡縣,天下和平。昭明宗廟,體道行德,尊號大成。群臣相與誦皇帝功德,刻於金石,以為表經。”

由此可見,年輕有為的秦始皇,並不需要像從前的三皇五帝那般,藉助鬼神之說來維繫統治,自信憑藉自己的治國方略就可令到國家安定!

既然他重實際,不信鬼神,那麼對於他不問蒼生,一味尋求長生不老等等說法,也就屬於無稽之談。

而他晚年自稱“真人”,祈求長生不老,不過隨著年齡增長,對掌握權勢的無限慾望與日俱增罷了。

秦始皇的人品、智慧,可見一斑。

那麼他又為什麼會聽信徐福讒言,讓其多次出海,尋那並不存在的長生不老仙藥?

徐福,何許人也?

為何會在歷史長河與秦始皇擦出那麼多剪不斷理還亂的神話傳說?

原來秦始皇當年在泰山封禪刻石之後,又浩浩蕩蕩的前往渤海,登上芝罘島,縱情眺望水天一色,卻見那雲海之間,山川人煙時隱時現,蔚為壯觀,尤令秦始皇心馳神往。

此情此景,本為海市蜃樓,但方士猜想秦始皇定也渴望長生不老,以使統治天長地久。於是徐福等人紛紛上書,謊稱海中有三座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如去拜訪,便可得到長生不老之藥。


徐福:從秦朝琅琊方士到日本神武天皇

徐福上書

經近代史學家考證,“蓬萊”實為今天的日本北九州,“方丈”系今天韓國南海中的濟州島,“瀛洲(琉球)”即今天的臺灣省。古人之所以將這三座島看作所謂的“三神山”,是受當時的科技條件、知識程度所限,得出的錯誤認識。

而當時的民間方士,徐福,又是何出此言?

《史記·封禪書》:“天下名山八,而五在中國,三在夷蠻。”這三座在夷蠻的山,就是所謂的“三神山”。戰國時期,諸侯對其嚮往不已,多次派遣方士尋找,一心想要長生不老。

所以當時的徐福抓住機會,謊稱海市蜃樓就是三座神山,意圖擺脫秦朝霸權。

徐福,字君房,此人生於戰國時期的齊國,乃齊地琅琊(今江蘇贛榆)人,其深耕道家文化,通曉醫學、天文、航海、農作、武術等等知識。因渤海上書一事,深得秦始皇歡心,得任秦始皇御醫,兼秦朝方士。

由此可見,徐福在此之前,還是戰國時期,齊國的方士。

方士多數來自於平民百姓,熟知民間的生產技術和實踐經驗,會一些煉丹術、醫藥術、占星術、航海術。由於齊國瀕臨大海,航海技術十分發達,是當時的海上強國,所以來自齊國的方士對航海技術更為精通。《史記》:“燕、齊海上之方士,傳其術不能……”意思是說這兩個國家的“算命先生”壟斷了航海技術,使得秦始皇需要開拓海疆時,不得不找這些昔日的敵人幫忙。

說到開拓海疆,這又不得不提到上面秦始皇的琅琊石刻了,“六合之內,皇帝之土。東到大海,西涉流沙。南及北戶,北過大夏。人跡所至,莫不臣服。秦德昭昭,秦威烈烈。恩德所至,澤及牛馬。”恰是出自此碑。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北逐匈奴,南取百越。

而當秦始皇統一全國之後,多次巡海,足見其對海疆的重視。開拓海疆,再展國土,是秦始皇的宏願。

並六國,拓嶺南,沿海局勢穩定之後,胸懷“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的秦始皇,“於是遣徐福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實際上,名為“求仙人”,實為意欲開拓“三神山”之海疆。

如何使得海外疆域長治久安?

秦始皇自然有他的一套辦法:“器械一量,同書文字,日月所照,舟輿所載,皆終其命,莫不得意。”四海之內,使各行各業用舟車所載之貨物,在“一法度量衡”下,自由流通到它們要去的地方,各得其所,自然就會“誅亂除害,興利致福”。

“三神山”其實在此之前就已經有人去過,而且去過的人還著實不少!

《史記·封禪書》:“自威、宣、燕昭使人人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嘗有至者。”渤海為燕、齊的海上通道,素無颶風,有無“則船風引而去”現象,兩國舟人自然清楚。但是,“蓋嘗有至者”,說明此地並不在渤海當中。“風引而去”當為另外一個所在地,遇有橫風橫流時,確實如此。

方士所說“三神山”,“爭言之於齊、燕君主,歷時百有餘年,而兩國君主也莫不得而心甘”,齊、燕兩國曾也想要借“求長生不老藥”之名,搶先將那“三神山”收入囊中,然而苦於條件限制,無力派遣龐大船隊前往探險,只能零零星星的“屢遣人”入海探求。

而秦始皇一統中國之後,國力充實,所以多次巡海,統觀天時、地利、人和,料想時機已經成熟,所以組織大批船隊前往,一探究竟,以實現其“併吞八荒之心”的夙願,達成他開拓海疆之雄心!


徐福:從秦朝琅琊方士到日本神武天皇

徐福東渡

徐福兩次東渡,先後所歷10年。

一次發現“神山”,卻因航海遭遇種種突發情況,船隊四分五裂,隨波逐流散至世界各地,導致人手不足,無法順利完成秦始皇之委任。

二次所請時,難道秦始皇就真不過問上一次“數千童男女”的下落?就頭昏腦漲的允其所請?

二次所請,要有“振男振女”相隨,即成年的壯實男女,何用?若為對付“鮫”(鯨)苦,那麼所索“百工”、“五穀種”又有何用?秦始皇何等人也,一統中國的始皇帝,如此自相矛盾的說辭,豈能瞞得過他?

一定是徐福所言已至“神山”,但因人員物資匱乏,需要補充人員物資,使得秦始皇相信,這才允其所請。

試想想,徐福二次所索之人、之物,綜合秦始皇時期的暴政剝削,他又曾為齊國方士,故欲借“求長生不老藥”,行“秦始皇開拓海疆”之夙願,達成自己移民“三神山”,擺脫秦始皇統治之目的,才合乎情理。

而這兩次所允,也是秦始皇移民於所拓之地的一貫做法。

“仙人”不種田、不做工,而要“百工”、“五穀種”則無用。

可惜徐福二次東渡卻不歸,使得秦始皇開拓海疆之夢為之中斷,又怎能不縈繞心頭?

《史記》說秦始皇夢與海神戰,海神不得見,但可化為大鮫魚現形。秦始皇命人在海上搜索不得,到芝罘後,還在船上親自射殺一條大魚,以洩心頭之憤。

秦始皇表現出的這種大無畏精神,主宰海洋慾望之強烈,由此可見。

可惜事與願違,當年的“海沙變成石”,如今落了個“魚沫吹秦橋”。

而秦始皇積極推行航海事業,派出空前規模的探險船隊,不失為一位具有開拓精神的歷史人物。

只是徐福一去不復返,幫助日本快速脫離原始社會,在日本自立為王。

我不敢保證,徐福當年帶著如此龐大的人力物資二次東渡時,是否還藏著掖著他對秦始皇暴政的憎恨與恐懼,是否還將齊國滅亡的仇恨深埋心底。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徐福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

徐福背叛了秦始皇,建立自己的大和政權,在日本自立為王,令秦始皇夙志未遂,但徐福的探險壯舉,卻對人類以後的航海事業起到了一定的先導作用。

那時的日本還沒有“天皇”之稱,只稱“大王”。

直到7世紀初,日本的第一位女皇、第33代天皇“推古天皇”(592年登基,628年去世),在日本開展一系列的改革,從中國的佛教和儒家經典中,找到“王權神授”、“王道思想”的理論依據,與自身的傳統信仰相結合,樹立天皇是國家最高統治者的觀念,“天皇”的稱號開始醞釀。

在對外交往中,推古天皇和聖德太子開始不再願意臣服於中國,於公元608年,推古王朝在給隋朝的國書當中,首稱“東天皇敬白西皇帝”,即推古女王稱自己為“天皇”,稱隋煬帝為“皇帝”。這是日本在對外交往中,第一次正式使用“天皇”稱號,意在挑戰華夷秩序,與隋朝平起平坐。

而徐福當年東渡日本,帶去了秦朝的先進文化、科學知識,在那裡安家落戶,繁衍生息,建立大和政權,也因此獲得“神武天皇”的稱號。


徐福:從秦朝琅琊方士到日本神武天皇

徐福從海上而來

日本天皇的血統問題一直都是日本歷史學中的一段公案,至今懸而未解。即便在日本學者那裡也沒有統一的答案,他們早期的歷史記載一度是片空白。

曾有一位日本律師這麼介紹日本的歷史書籍:“日本沒有完整的歷史,更多的是神話傳說,其中包括許許多多虛構的歷史。”

然而,昭和天皇的御弟三笠宮卻動情地說:“徐福是我們日本人的國父。”

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先生也多次表示:羽田家族來自中國,祖先是徐福。

史學界一直有“中國人徐福東渡,後來徐福成為日本第一個天皇”的說法以此印證。

日本皇室一直不願意對外公開皇室古墳的考古挖掘結果,其中最大的秘密就是——早期的日本天皇極有可能是中國人!


徐福:從秦朝琅琊方士到日本神武天皇

徐福一統日本

佐證:

結合《史記》記載,神武天皇開國之處也有九處平原。

從時間上看,徐福於公元前210年渡海東去。按神武本紀推算,神武天皇是在公元前203年即位,7年時間,徐福在那原始氏族社會推廣秦朝的先進技術與文明,發展輔姓,建立大和王權,一統日本,是完全可行的。

日本民間的神話傳說不乏“神武天皇乃是來自於海上的天神”等等說辭,與徐福東渡之舉相吻合。而“神靈”之說,恰恰又是徐福的老本行。在神武天皇的遺物當中,也有秦朝的銅鏡。

至於美洲(尤其是瑪雅文明)、朝鮮半島、臺灣省等地出現的徐福足跡,有徐福東渡日本途經留下,也有徐福船隊的其餘船隻失散之後漂泊所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