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和住宿,到底哪個對孩子好:尊重孩子的意願

不論是走讀還是住校,暑假過後孩子們將進入新的學校,或者升入新的年級,接受一個全新的生活環境,面臨一個新的開始。

“我女兒小學三年級就住校了,的確很考驗家長,特別是媽媽。”高女士的女兒馬上要上初中了,依然是住校。

剛住校時,女兒回家就開始講訴學校的事兒。“有時候送去學校時還會哭,說不想住校,整得我也是情緒起伏不定。”

高女士說,女兒開心時,會覺得住校對了,能鍛鍊孩子獨立能力,生活學習也非常規律,大人也輕鬆;可一旦鬧著要回家時,又覺得自己太狠心了,孩子戀家是多麼自然的事情。

“那時候簡直每天活在矛盾中!不過現在孩子對住校適應得很快很好。”

作為一個過來人,她認為住校還是不住校,看自己家庭狀況了,沒時間照顧孩子,選擇一個好的學校住校其實是不錯的選擇。

“只不過家長和孩子都要有適應的過程,而過程的長短是因人而異。”

一般來說,住校與否,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種是離家遠,或者父母沒時間照顧孩子,不得不住校,另一種是希望通過住校,來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

住宿的孩子,除了吃飯、運動,受自己支配的時間更多一些,對自己的時間支配管理能力要求更高一些。而走讀的孩子,可能自己支配的時間少一些,一般父母會做出很多安排。

同時,住校的不僅要搞好學習,還要照顧好自己。走讀的孩子父母,幾乎把學習以外的事情代勞了。

所以,住校與否,也取決於家庭情況,對孩子是否有利,關鍵在孩子,孩子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合理安排生活和學習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