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了!原来囚服里的“道道”这么多!

对于每一个监狱人民警察来说

囚服,是最熟悉不过的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有时看见同色系的病号服

也会产生类似囚服的观感

可以说,囚服的形象,

在我们心里已经留下了标志性的印象

熟悉的蓝灰色,背后是“斑马纹”的图案

涨姿势了!原来囚服里的“道道”这么多!

蓝灰色的冷色调,在前襟、背后和裤缝处有着醒目的蓝白条纹,样式很简单。在囚服后背上,印有一片蓝白相间的条纹,形似斑马,大家便象形称之为“斑马纹”。

涨姿势了!原来囚服里的“道道”这么多!

你真的了解囚服吗?

“斑马纹”or“铁窗条”?

涨姿势了!原来囚服里的“道道”这么多!

囚服上那标志性的蓝白“斑马纹”,

到底有什么寓意?

有服刑人员数过,斑马纹正好与监房每扇铁窗上的窗条一样,都是十三条。他认为,这绝非巧合,一定囚服设计者的良苦用心。于是,他觉得自己囚服上的

“斑马纹”,叫作“铁窗条”才更贴切。

// 更进一步,又有服刑人员说,“铁窗条”印在囚服背后,常常让他感觉像是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也是为了提醒自己,犯罪之后的救赎。一身囚服,不同于名牌时装,让你享受外观外在的华丽,而是带给你直击灵魂的透彻。

涨姿势了!原来囚服里的“道道”这么多!

很多服刑人员说,囚服有一种魔力,无论入狱前是什么身份,曾经是市委书记还是黑道老大,无论是富商还是待业青年,穿上这一身囚服,都会自觉意识到自己的新身份:服刑人员。

//97式囚服套系

涨姿势了!原来囚服里的“道道”这么多!涨姿势了!原来囚服里的“道道”这么多!
涨姿势了!原来囚服里的“道道”这么多!涨姿势了!原来囚服里的“道道”这么多!

囚服的材质,还要综合考虑全国各地域气候、环境、体型、文化等各种不同因素,所以97式囚服全套包含了冬服、春秋服、夏服、春秋帽、棉帽等系列,能够保障服刑人员舒适耐穿、御寒合体的需求。

专业解读

如今我们熟悉的这套囚服,是1997年由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在广泛听取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意见后,组织人员进行设计后统一在全国推行的。

涨姿势了!原来囚服里的“道道”这么多!涨姿势了!原来囚服里的“道道”这么多!

是的,你没有看错

这就是当年的原版设计手稿

涨姿势了!原来囚服里的“道道”这么多!

1996年,年仅三十岁,在安徽省宿州监狱8503工厂担任技术副厂长的张卫,带着厂里的技术骨干们,具体负责了囚服初稿的设计工作。后来,他又作为整个设计团队里唯一一位监狱系统的设计师,与全国十大设计师一起参与最终定稿,并受到当时司法部领导的接见。

涨姿势了!原来囚服里的“道道”这么多!
涨姿势了!原来囚服里的“道道”这么多!

现在已经是安徽省合肥监狱党委书记、政委的张卫回忆说:“1997年前,全国各地的囚服式样各不相同,非常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套用一句当年的话就是,老百姓都搞不清什么样的是囚服。”

涨姿势了!原来囚服里的“道道”这么多!

这张被细心保存着的证明,见证了当年设计团队多方调研、几易其稿的心血。

而根据张卫介绍,当时在设计时,斑马纹的设计确实是有寓意的,一方面在色相明度上斑纹图案对比强烈,可以产生较强的形式感,另一方面,组合的直线条在反复渐变中,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节奏感。

|标志的形成

这次设计是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囚服的首次统一,象征牢房栏杆和规范规矩的斑马条,从此成为了代表服刑人员的标志。

|表征与象征

张卫解释说:“斑纹的表征意义,正是监房中铁栏杆的比喻。色相的明、暗对比,也喻示着从黑暗走向光明。”

囚服的统一设计,更好地适应了监狱的不断发展,同时又价廉物美,工艺简单,各个省都可以自己生产,后来公安部门的看守所也开始使用这一样式的囚服,沿用至今。

(特别鸣谢:囚服设计者、安徽省合肥监狱党委书记、政委张卫提供的宝贵资料)

排版:孙 阳

审核:王 毅

记录发展征程的点点滴滴

江苏省浦口监狱

新闻资讯|警营文化|学术探讨

涨姿势了!原来囚服里的“道道”这么多!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