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石材石雕過往的成就

莆田素有“雕刻之鄉”的美譽,歷史悠久古老,風格精緻細膩。莆田的石雕以圓雕、浮雕、透雕著稱。歷史可以上溯到唐宋時期。如廣化寺、三清殿、龜山寺、囊山寺、上生寺、崇聖院、招福院,三會寺等,都有精美石雕圖案保存至今。宋代,莆田的石雕更趨精美細膩。到明代,石牌坊上的人物形象、車馬動態、花卉形狀、雲龍浮雕等,美倫美幻,如“春宮嘉客”,雕工精緻;寧海橋頭的護橋將軍,著裝和臉部表情,栩栩如生,連鬍鬚都刻得一絲不苟,情態畢現。除此以外,仙遊東門的石雕藝術、黃石吳府大門前的兩隻石獅、涵江鋪尾石坊的人物花鳥浮雕,……無不明快精美,工藝高超。

莆田石材石雕過往的成就

湄洲島的媽祖石雕像海內外聞名,高達14.35米,重約300噸,由365塊優質花崗岩石雕成,是莆田人1991年的傑作。隨後,臺灣北港的朝天宮特邀請媽祖雕像原班人馬精雕細刻,才有了兩尊一模一樣的媽祖雕像隔海相望。如今,無以數計的媽祖雕像,大多源於莆田石雕工藝。就連杭州的運河橋,也是莆田石雕工匠的傑作。

莆田石材石雕過往的成就


莆田石材石雕產業結構大多為中下游深加工為主,生產異型雕刻的居多。自上個世紀改革開放以來,莆田的石材業隊伍逐步壯大。幾十年的發展變化很大,形成大小不一的工廠/場規模。他們世代都是勤勤懇懇樸實的勞作者,也一直在熱切期盼能通過政府的正確引導整改,規範產業化,做大做強。歷屆政府有過重視,但一直只停留在紙面上,也負一定的責任。在荔城區,石雕已有數百年曆史。近些年來,其工藝也在不斷創新,別具一格,有的已走在了全國的前列,產品出口日本、韓國、中東、歐洲、美國等地。黃石鎮在東山東源、東埭、金山、和平、井後等村建有200多家石材石雕企業,相關從業人員約20000人。而在惠安、南安、廣州等全國各地,也有來自黃石的石材石雕從業人員8000多人,黃石從事石材石雕的人數超過全鎮人口的十分之一。在秀嶼區,十多年前,就採取土地入股、企業合資籌建石雕工藝城等辦法,先後引來100多家石雕企業,包括臺灣、浙江和漳州等地的石雕經營商,6000餘人的隊伍在這裡落戶。產品大部分出口至西歐、中東、日本等地。東嶠鎮11萬人口,其中有1萬餘人從事石材石雕產業。

莆田石材石雕過往的成就


莆田石雕名家輩出,如佘國珍、朱伯英、朱伯雄、林磊、郭紫陽、郭一懷、許亞武、林鶴等名家,成為了行業中的佼佼者,其作品與工藝名滿天下。上世紀90年代,莆田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石雕行業協會。2015年10月莆田石雕正式成為莆田市人民政府公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莆田市年用荒料達100多萬立方米,市場輻射全市、閩東南及華東地區,還建立了集團公司,採取集約化生產經營。總之,莆田石材石雕,是工藝美術行業的“重頭戲”,從業人員眾多,影響深遠廣泛。

莆田石材石雕過往的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