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掘出1800年前奇形青铜器,专家鉴定后惊呼是早已失传汉代国宝

民工掘出1800年前奇形青铜器,专家鉴定后惊呼是早已失传汉代国宝

公元1996年9月,家住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的泗桥乡板鞋村一个名叫陈冲的农民,因为没什么文化,自家土地又少,生活贫困,所以他利用农闲的时间到附近的工地去打散工挣钱养家糊口。

有一天,陈冲正在工地清理挖掘机所挖出来的泥土时,忽然在烂泥里面发现了一个像不粘锅一样长满铜锈的青铜器,虽然他不知道这件东西的用途,但他知道这是地下挖出来肯定是非常值钱的古董。

因为当时刚好只有他一个人在挖泥装车,因此他没有告诉别人,就悄悄的把铜器带回家私藏起来了。

民工掘出1800年前奇形青铜器,专家鉴定后惊呼是早已失传汉代国宝

陈冲把这个不粘锅拿回家中以后,也找过文物贩子想把它卖掉,但人家都只肯给他10元8块,说着根本不值钱,所以无奈之下他就把这件东西拿回家,当做“水舀子” 来用,放在水缸里舀水,这一用就用了十年了。

直到十年后,周宁县博物馆的馆长周勇亲自下乡去调研征集文物,才在陈冲的家中发现了这件青铜器。

周勇来到板鞋村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出外务工去了,家家都锁门闭户,让他吃了很多闭门羹。

当时刚好陈冲在家修缮房屋,他就信步走进了他的家中,说明来意之后,就在陈冲院子里随便看了一下,然后,正要离开的时候,眼睛却突然瞥见了这个放在水缸里的飘浮的“水舀子”。

民工掘出1800年前奇形青铜器,专家鉴定后惊呼是早已失传汉代国宝

只见这个青铜器外表呈圆柱形,开口很宽,有15厘米左右的长柄,通体青绿,表面虽然没有雕刻花纹,但保存得非常的完好,没有一点的损坏。

周勇凭着自己20多年的考古和鉴定文物的经验研判,这件东西应该是古代用来平整衣服的的“熨斗”,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在征得陈冲的同意之后,周勇以一百块的价钱把这件青铜器带回了周宁县博物馆。博物馆里面的专家通过翻阅史料和考古图片的对比,他们一致认定,这是属于东汉末期的文物,距今已经超过了1800多年了。

史书记载, 熨斗最早出现在商朝的时候,那时是被官方当作是一种惩罚犯人的刑具,是用来残忍烫炙犯人的皮肤,让他们丧失抵抗的意志。

民工掘出1800年前奇形青铜器,专家鉴定后惊呼是早已失传汉代国宝

后来发展到了汉代初年,它才逐渐的用来熨烫衣服并一直流传至今。

熨斗起源于中华腹地的中原地区,但这次在福建地区出土的这个青铜烫斗还是首次发现,它证明了在1800多年的东汉末期,中原的文化已经通过各种途径传扬到了闽越地区,这对研究古代青铜器的传播历史是有划时代的意义。

众所周知,现在我们烫衣服的时候,所用的都是以电为动力的熨斗,但在1800多年前完全没有电力的古代,那熨斗是靠什么来运作的呢?

民工掘出1800年前奇形青铜器,专家鉴定后惊呼是早已失传汉代国宝

原来古代的熨斗是用炭火来发热工作的。古人把衣服洗干净晾干以后,就在里面放进烧红的木炭或者是煤炭,让它的热量传导到熨斗平整的底部,再用来熨烫衣物。

然而,类似的青铜熨斗却不是古代的平民或草根百姓能够使用得上的,那时候的青铜熨斗 还是属于贵族和有钱人才能享用的高级奢侈品。

它一般是用来熨烫丝织物,而古代只有皇亲国戚或者士大夫以上的大官才有钱买来大量的丝绸衣物,普通的百姓能够温饱已经算不错了,还哪有闲钱买得起丝绸呢?所以他们根本就不需要青铜熨斗。

民工掘出1800年前奇形青铜器,专家鉴定后惊呼是早已失传汉代国宝

这种实用性非常强的青铜熨斗一直用了2000多年,后来到了1913年,美国的工程师理查德森研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熨斗,才使得这一种用炭火来加热工作的古老的熨斗慢慢被取代,并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