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金融数据点评:信贷有托底,社融待转机


2018年8月金融数据点评:信贷有托底,社融待转机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有道云等方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使用本资料。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事项

2018年9月12日,央行发布2018年8月份金融信贷数据。新增信贷1.28万亿,前值1.45万亿;新增社会融资总额1.52万亿,前值1.04亿;社融同比增长10.1%,前值10.3%;M2同比增长8.2%,前值8.5%。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评论:

信贷继续托底,票据冲“量”依然显著

8月新增信贷1.28万亿元,环比续减约1700亿元,但同比多增1834亿元,符合我们月初的判断,从与过去两年的对比可以看到,目前的新增人民币贷款水平仍然处于较高区间,作为替代非标融资渠道的作用明显。分部门观察,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012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6127亿元,票据融资增加409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439亿元。

结构上看,居民部门贷款环比增加668亿元,但中长期贷款增额小幅下降(同比较少约55亿元),7月末的政治局会议中提出的“坚决抑制房价上涨”的政策思路影响已经有所显现,未来房地产市场政策大概率维持较高压水平,销售增速面临进一步下行的趋势,因此我们认为以按揭贷款为主体的中长期居民贷款较难回到本轮房地产周期顶端的持续高位水平,而影响效果还将在年内持续显现。

非金融企业信贷新增6127亿,其中,中长期贷款新增3425亿元(同比少增214亿元),尽管增幅一定程度有所放缓,但对应短期贷款减少1738亿元,我们认为银行对非金融企业的信贷投放偏好依然明显,仍持续向中长期贷款偏移,意味着对基建类贷款的投放或将继续延续上升趋势。从目前来看,信贷放量更多是由于行政化推动,银行主动投放的意愿仍然偏低。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8月票据融资的变化继续显著,大增4099亿元,同比多增3800亿元,环比多增1711亿元,成为年内最高值,这意味着商业银行仍在用票据融资“冲”信贷,信贷总量尽管保持“合理宽裕”,但结构性问题不容忽视。

2018年8月金融数据点评:信贷有托底,社融待转机

2018年8月金融数据点评:信贷有托底,社融待转机

社融略超预期,但增速续创年内新低

从社融数据上看,8月社融新增1.52万亿,总量略超预期,但增速继续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至10.1%,信用扩张放缓的局面仍在持续。从结构上看,表外融资增速持续在负区间,同比下降3.8%,较上月2.3%的降幅继续扩大,表明表外融资的压力仍未得到缓解;同时,贷款增速8月达13.2%,增速达到年内最高水平,仍然成为推动社融增速的主要推动力。而从资本市场融资来看,资本市场环境有所改善,8月企业债券净融资3376亿元,同比多增2239亿元,而资本市场融资及其他部分增速8月达到12.9%,这也对社融形成了支撑。向后看,年内社融增速压力仍然显著,贷款的持续拉动作用或将逐步减弱,后续需密切关注表外融资及资本市场融资的结构变化。

2018年8月金融数据点评:信贷有托底,社融待转机

M2增速小幅下降,后续料将持续平稳

8月M2增速小幅下降至8.2%,环比少增0.3个百分点。财政存款增加850亿元,同比多增4750亿元,显示出一定程度的非季节性特征,短期可能对基础货币有所压制,但幅度较低。向后看,我们维持广义货币增速可能在表内信贷扩张的情况下保持8.5%-9%的区间内的判断。

现阶段短端市场利率维持较低水平,但宽信用仍待发力

而从高频数据来看,自7月SHIBOR大幅降低以来,现阶段的短端市场利率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但DR007有小幅抬升,整体而言银行间市场利率仍然在保持在较低水平。我们认为未来持续的关注点将在于经济如何从“宽货币”向“宽信用”转换。

2018年8月金融数据点评:信贷有托底,社融待转机

2018年8月金融数据点评:信贷有托底,社融待转机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18年9月12日发布的报告《2018年8月金融数据点评:信贷有托底,社融待转机》,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相关报告。

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2018年8月金融数据点评:信贷有托底,社融待转机

本资料所提供的服务主要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其他类型的投资者在分类结果和评级结果与卖方研究服务风险等级相匹配的前提下,在接受卖方研究服务前,还应当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对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进行充分的了解,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

关于本资料的性质。本资料的性质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该项服务通常是根据专业机构投资者的需求或特点,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和研究方法所提供的中长期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而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投资操作性意见:(1)该项服务所提供的分析意见仅代表中信证券研究部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因此,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2)该项服务是一项“标准化服务”,侧重于提供中长期的投资价值判断和相对指数表现。其所包含的观点及建议并未考虑每一位使用者的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目标、需求等个性化情况,也不涉及每一项具体投资决策的“选股”和“择时”判断,因此,不能够将其视为针对特定投资者的、关于特定证券或金融工具的投资操作建议,也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

关于使用本资料的注意事项以及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在关键假设条件下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如:给予个股“买入”投资评级,并不等同于建议在当前时点/当前价位执行买入的投资操作)。(2)以往的表现不能够作为日后表现的佐证或担保。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情况并配合其他分析手段。投资者在使用该项服务辅助进行具体投资决策时,还需要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4)为避免对本资料及其对应的证券研究报告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逻辑及其关键假设、投资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

需要明确的是,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使用相关服务。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版权所有,未经事先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中的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