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藝術品的金融創新

11月7日,將為北京印刷學院承辦,史民峰教授主持的國家藝術基金“攝影傳統手工製作工藝青年傳承人培養計劃”項目介紹“影像藝術品金融”。

本節選自本人為《影像藝術品收藏和投資》一書所撰寫的第一章第四節以及2014年與《攝影世界》執行主編邢江的對談。

邢江:瞭解了影像藝術品的產業鏈,也就理解了影像藝術品為什麼有價,有人要了。有了這些完成或正在操作的項目,那麼就可能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這個市場。有了更多資金,便會藉助各種金融工具發展出多種金融產品,比如影像藝術品基金或信託產品。這個時候,就可以讓給影像藝術品從個人資產的屬性過渡到機構的金融資產了。

曾璜:影像藝術品作為金融產品或衍生品,作為資產,相對貴重,那麼物流、倉儲就要跟上,防禦風險就需要保險產品的介入。如果有了保險,就需要跟進一個定價體系,因保險定價和拍賣市場的價格是不一樣的,給影像藝術品定價,需要有評估和認證,還要考慮儲存條件、裝裱工藝等問題。這樣慢慢地就有了影像藝術品的衍生產業,但目前中國只有拍賣,有畫廊,有少數基金,作為產業鏈,還需要評估、認證、保險、保管等環節,還有在信貸、融資、抵押、擔保、保險等環節都可能出現創新的商業模式,很有發展空間。

邢江:談到基金,現在很多藝術品金融方面的文章提到藝術品基金,經常會講到法國的熊皮基金和英國的鐵路養老基金。前者是藝術品基金的鼻祖,1905年創立,融資購買梵高、畢加索等藝術家畫作,回報很豐厚。後者的投資方式很特別,在70年代買入最貴、最好的作品,25年後藝術品轉手,年均收益率達到了20%。與基金類似的金融產品是藝術品信託,也有不少可以借鑑的國外經驗。國內方面,涉及藝術品的公募和私募基金、信託產品也有幾支相對有影響力的。據您瞭解,國內影像藝術品基金或信託產品有哪些呢?

曾璜:我知道社會上已出現兩個億元規模和多個千萬以上數量級的影像藝術品投資基金,香港和內地的多家基金會正在有計劃地收藏中國內容的影像藝術品,比如國外權威媒體報道香港的夢周文教基金會用超過7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泰瑞·貝內特(Terry Bennett)撰寫《中國攝影史1892-1879》鉅著所收藏的數千張原版照片,還在全球大肆收購各種各樣的影像藝術品。前面提到的擬建北京老照片博物館項目,背後也是基金運作,金額也超過1億元。

說到基金的運作模式,我們必須理解影像藝術品一個很重要的特性:複數真跡。一幅作品有10版或30版,每版都是原作,都是真跡。這樣的金融產品“槓桿”很大,一張照片增值10 %,而可能增加的總金額數就是10倍、30倍。對於基金公司、投資者投機者不僅可以利用槓桿效應,用很小的現金讓資產增值,還可以把一件很昂貴的藝術品拆分成小份的股權,進行“股份制”的投資。不過,攝影作品有多個版數,每個版的價格不會很高,大多數不存在拆分的問題。

邢江:影像藝術品金融資產化,還有指數類金融產品。現在,雅昌有中國藝術品指數,分為綜合指數、分類指數、景氣指數、信息指數,主要針對國畫和油畫。攝影領域還沒有一個指數,但現在有了排行榜,雅昌和華辰都有自己的排行榜,也算是讓影像藝術品定價有了參照系。最後,您怎麼看影像藝術品金融資產化的未來趨勢?

曾璜: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和國家經濟發展,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對文化產業發展越來越重視,藝術品投資肯定會成為家庭資產配置中很重要的部分,社會的“品味”將從購買“奢侈品”轉向購置藝術品。根據成熟社會10%可動用資金配置藝術品和奢侈品的比例,這個資金是成百上千億的規模。而影像藝術品又是藝術品投資領域裡最好的一個品種,一來影像是20世紀最典型、最當代的藝術形態,二來用比較低的價格就可以收藏到頂級的影像藝術品。現在誰投1000萬,就可能成為中國最大最好的影像藝術品藏家,而在傳統的收藏界不投十億八億都聽不見響,只不過在產品設計中要遵循影像藝術品獨有的特性和運作規律。

在這個發展趨勢中,目前最突出的問題是缺乏既懂攝影又懂金融的人才。就拿策展,是做成一個好看的展覽,還是做成一個在中國攝影史上重要的展覽,這在金融市場上的回報是不一樣的,可能是“打水漂玩”和藝術品金融資產大幅增值的區別。另外,影像藝術品產業鏈上需要專業人士,可是目前中國的攝影教育體系中只有成為攝影家或者藝術家的教育,而沒有針對產業鏈其他各方面人才的教育。

當然,在影像藝術品金融化的發展趨勢中,必須注意防止炒作泡沫,還有藝術品變現較慢等特性,需要風險控制。

邢江:謝謝您的分享。影像藝術品金融資產化這個話題必定關係到攝影未來發展的走向。今天談到的操作模式和案例,很多才剛剛出現,需要不斷的完善和創新,但這是一個充滿想象空間的領域。還有這個產業鏈上,在代理、經紀、評估、銷售、交易、認證、保險、流通、保管等各個環節,都出現有很多機會。隨著越來越多的資金進入影像藝術品交易市場,隨著越來越多的影像藝術品成為金融資產,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其中,不僅是攝影界人士,也需要金融界人士。(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