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烈:珠海横琴奏新曲

横琴岛,富有诗意的名字。

叶永烈:珠海横琴奏新曲

横琴岛原本是大、小两座岛,像两把古琴横放在珠江口的碧波之上,千百年来在呼呼的江风和哗哗的涛声伴唱之下,弹奏着山之歌,风之曲,海之颂。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两岛之间围垦填海,连成一个大岛,而且还在东部、南部、西部填海,使总面积扩大到106.46平方公里。珠海号称“百岛之市”,横琴岛成为珠海市146个海岛中最大的一个海岛。我到过珠海多次,却没有去过横琴岛,今年初夏参加上海文史馆珠三角考察,第一次踏上了横琴岛。

从珠海市中心向南,驱车驶过壮观的横琴大桥,便来到横琴岛。一进岛,便看到“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珠海横琴新区”牌子以及“横空出世,琴鸣天下”八个大字,还看到像数学符号无穷大“∞”那样的岛标,既表明横琴岛是由两个岛合并而成,又表明这个岛的前途无限广大。珠海是经济特区,而横琴新区是特区中的特区,是中国眼下开放程度最高、创新空间最广的区域之一。横琴享有如此高的经济自由度,是因为这里具有极为优越的地理条件——横琴之东便是澳门,只隔着一条濠江,最窄处仅187米而已。

碧空如洗,白云舒卷,横琴的天际线由一幢幢拔地而起的玻璃幕墙高楼组成,很多大楼的高度超过200米,其中横琴国际金融中心大厦高达337米。这里成了东方的迪拜。我注意到一个细节,眼前的柏油马路,平平整整,干干净净,路边没有一根电线杆,当然也就没有蜘蛛网般的电线。所有的电线、水管、燃气管、垃圾真空管,全都从地下通过。走进横琴新区展示厅,我得知横琴的巨变史:这里原本是荒岛,只有几十户人家而已。那时,濠江两岸,澳门金碧辉煌,横琴荒草鱼塘。1998年设横琴镇,户籍人口也只有3500多人,是珠三角核心地区最后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自2009年起建为横琴新区,是继天津滨海新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中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如今,光是在这里注册的企业就突破4万多家。大批内地创业、创新人员移民横琴,科学城的人才公寓就有上千套住房。许多澳门居民也来此居住——横琴的面积是澳门的3倍,开车过濠江上的莲花大桥,来往两地只需十几分钟,非常方便。这里的创业谷,已成为澳门青年内地创业首选的“孵化谷”。

为了俯瞰横琴,我来到横琴总部大厦33楼的云端观光厅。那里四面都是落地窗,视野广阔,濠江对岸的澳门威尼斯人、银河酒店近在眼前,而莲花大桥如意状的桥墩高架公路就在脚下,川流不息的车辆正往返于琴澳之间。在莲花大桥旁边,我见到一幢大楼顶上矗立“澳門大學”四个繁体字,旁边则是一行葡萄牙文“Universidade de Macau”。2009年经中央批准澳门大学在横琴岛上建设新校区,2013年启用,横琴新校区占地一平方公里,新建80多幢楼房,比澳门氹仔老校园大20倍,可容纳一万多名师生。据称正在建造横琴新校区直通澳门的濠江隧道,往返澳门更加便捷。

横琴有山有水,葱绿秀美的横琴山高460米,三叠泉、石博园、天湖也是岛上著名景点。不过,游客蜂至,主要还是为了一睹新区新貌。在濠江之畔,我见到横琴边检大楼,很多内地旅客游毕横琴再作澳门之旅。也有的游客没有办理港澳通行证,则可以在横琴码头乘游船作澳门环岛游。

我来到米黄色外墙的横琴湾酒店,那里看上去像一座欧洲中世纪城堡,拥有1888间客房,是中国内地单个酒店客房最多的酒店。这座酒店以丰富的海洋元素为主题,步入大堂便见到8条20多米长的海豚雕像从华丽的天花板飞跃而下。酒店不仅拥有硕大的海滩泳池,而且还有砌着蓝色瓷砖的海豚池,海豚在那里来回翻腾、穿梭。横琴的餐馆以海鲜为主,鱼、虾、蟹、蛤都极新鲜。最著名的是横琴蚝,以大、白、肥、嫩、脆为特色,素有“海上牛奶”的美誉。

与横琴湾超五星级豪华酒店截然不同,横琴德政街有一幢朴实无华的大楼,门口挂着横琴新区管理委员会的白底黑字牌子。在那里,新区社会事务局的管局长接待了我们。四十出头的他,安徽人,跟我是北大校友。他兼任横琴镇党委书记。他指着身边的干部们说,大家来自五湖四海,都把横琴作为第二家乡,成了“新横琴人”。

横琴,在巨龙卧清波的港珠澳大桥之侧,在“新横琴人”的抚弄下,正在珠江口奏出新时代的悠扬琴声。(叶永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