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割魯基」,只有農村客家人才知道是什麼意思!

上山“割魯基”,只有農村客家人才知道是什麼意思!

“割魯基”

日頭一出千條須,阿妹上山割魯基。

魯基割得多,家婆笑呵呵。

魯基割得少,骨頭麥渣罵得倒。

罵呀盡幾罵,肚裡想得化,

只怨爺哀窮,愛捱咁細嫁。

---《割魯基》

上山“割魯基”,只有農村客家人才知道是什麼意思!

魯基,俗稱:鐵芒萁(一種蕨類植物),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由於遍佈山野又方便收割,易於曬乾且燃燒起來火勢旺盛,因而作為主要燃料被農家普遍使用。在過去,客家農村普遍使用大口灶,配上大鍋頭,煮飯,炒菜和煲熱水全都離不開它。

上山“割魯基”,只有農村客家人才知道是什麼意思!


沒有嬌美的身姿,沒有木蘭花的香味,只有瘦長的身幹

為了解決“燒”的問題

勤勞的客家女人視“割魯基”為己任



上山“割魯基”,只有農村客家人才知道是什麼意思!



割魯基看似簡單,做起來卻不易

是個十足的手藝活,它有一道複雜的工序


工具

鐮刀、鉤繩、竹篾、竹竿

上山“割魯基”,只有農村客家人才知道是什麼意思!


前期準備

為了捆綁魯基時更加緊實,首先要用竹篾捆綁,再用鉤繩捆綁。弄竹篾又是好一段時間,把竹子砍下破開割成條狀,再把一條條撕開的竹篾扭成皺紋狀,強化韌性,然後把它們繞成環形狀交叉編織在一起,掛在乾燥的地方。

上山“割魯基”,只有農村客家人才知道是什麼意思!


上山割魯草時她們先將竹篾放進水裡浸,直至浸透為止,目的是捆綁魯草時操作起來柔韌有餘,不易折斷。她們還會早早起床或是前晚事先將鐮刀磨得又利又滑,這樣割魯基才能好像一陣風吹過一樣,全面倒,又快又多。


上山“割魯基”,只有農村客家人才知道是什麼意思!


上山


上山“割魯基”,只有農村客家人才知道是什麼意思!


等到農閒又是晴天的時候,勤勞的客家婦女就會想要上山割魯基了,她們常常不會單獨行動,左呼又喊,結伴而行。很快鄉村的道路上就集結了一群挑竹竿的客家女,竹竿尾上都纏著鐮刀、竹篾和鉤繩,就像是一群整裝待發的專業隊伍,說說笑笑、嘻嘻哈哈地上山。

到了目的地,隊伍便散開了,一人一個山頭,找到魯基長得茂盛且地勢不陡的地方,悉悉沙沙地開鐮了。只見她們迅速彎腰亮鐮刀,鐮刀所到之處,草紛紛倒下,左手趁勢攬住,就像收割稻穀一樣,動作輕巧連貫、嫻熟自如,猶如風捲殘雲,轉眼間,山上一大片 便成了空地,變成了一堆堆的魯草。

上山“割魯基”,只有農村客家人才知道是什麼意思!


待感覺割得差不多了,她們才停下來,將一堆堆的魯草收集在一塊,用竹篾捆起來,捆綁成大小相當的四捆,再用鉤繩將兩捆綁在一起,這樣魯基不但緊實,而且竹竿擦進去後在路上行走時不會滑下來。待一切完畢,就大聲呼朋引伴,“轉屋家嘍”,聲音此起彼伏,如果有人還不夠,就會幫她湊過一擔,然後一行人就挑著魯草悠悠地往回趕。

她們在擱著滿滿的不下百幾斤的兩大捆兒魯基的時候,也總不忘趁機在山裡尋找,看看有沒有什麼野果子可以順便帶回去,給自己的孩子當零食吃。

後期

把魯基挑回家後,由於還是青草,不能燒,便讓太陽曬幾天直至曬乾。然後把乾燥的魯基堆到雜房或屋簷下雨水淋不到的地方儲存起來,以作備用。一些勤勞的婦女,有時連屋簷下、雜物房都不夠她們放魯基。

上山“割魯基”,只有農村客家人才知道是什麼意思!


上山“割魯基”,只有農村客家人才知道是什麼意思!


斗轉星移,滄桑鉅變,客家山鄉在變。如今,客家人改革開放富起來,人們普遍以石化氣、天然氣、沼氣和電,使用煤氣爐、沼氣灶、電飯煲等現代化炊具,在大口灶裡燒魯草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勞苦功高的客家割魯女再也不用上山割魯草了。然而,客家婦女在過去的日子裡上山割魯草所凸顯出來的頑強拼搏精神和刻苦耐勞的優秀品質,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坎上。

上山“割魯基”,只有農村客家人才知道是什麼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