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方人管谁都叫“老师”,而南方人叫“老板”?

为什么北方人管谁都叫“老师”,而南方人叫“老板”?

走在北方的大街上,你经常能听到很多老师的称呼:

和不太熟悉的朋友见面,对方会尊称你为“XX老师”;综艺节目里,不管是歌手、演员还是主持人,都会被叫上一句“老师”以示尊敬;逛个商场,服务员会热情的跑过来,跟你说:“老师,要不要考虑一下今年新款的大衣?”

就连去个理发店,都会遇到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Tony老师和Kevin老师。据说,现在就连杀猪的都可以叫老师了。

为什么北方人管谁都叫“老师”,而南方人叫“老板”?

冯巩在小品里面说,搓澡的还有副教授。

今天是教师节,如果把这些“老师”大军算上,估计在北方,得有一半人都可以去庆祝自己的节日了。

教师,本来是一个神圣的称呼。怎么到了今天,却成为了跟大哥、同志、叔叔、阿姨一样普遍的称谓?现在,甚至还被越来越污名化,“苍老师”、“吉泽老师”,那些活在宅男心中的女神,竟然也都成为了“老师(湿)”。

为什么北方人管谁都叫“老师”,而南方人叫“老板”?

在古代,被殴打老师的学生会被”杖杀”

在古代,老师这个词语出现的很早。

《论语》里面就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里面也说:“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不过,那个时候,老师的意思是指年老而资深的学者。

师的繁体字是“師”,左边的偏旁叫垖(读作dui,同堆),土堆的意思,右边的“帀”为“匝”的本字,表示环绕、包围。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师,两千五百人为师。”在上古时代的商朝和周朝,师是一个军队中最大的军队编制。所以,“師”这个字的字面意思就是,人站满了一个土堆。

为什么北方人管谁都叫“老师”,而南方人叫“老板”?

两千五百人的军队长官,肯定会特别收人尊敬。逐渐的,这个师就延伸到了其它领域,用来指代受人尊敬,有学问的人。

正是因为“师”有知识,有文化,所以就受人尊重。“天地君亲师”成为了古代的“人之五伦”,老师的地位仅次于父母之下。父母给你的是肉体,而老师则给你的是灵魂。如果你想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知道礼义廉耻的人,就必须有老师。所以,《吕氏春秋·劝学》里面才说:“事师之犹事父也”。要把老师当父亲一样看待。“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意思是,对于老师,他活着的时候,你要孝顺奉养他,死了的话,你要时常去祭奠他,这才是“尊师重道”。

为什么北方人管谁都叫“老师”,而南方人叫“老板”?

那个时候,如果你要是敢顶撞或者打骂老师,那可不是像现在一样,赔个礼,道个歉就能过去的。有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

在《旧唐书·良吏下》中,曾经记载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叫阳峤的人,在唐睿宗即为之后,被封为国子监祭酒,也就是当时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校长”。他走马上任之后,就大力整顿校务,惩罚那些不好好学习的纨绔子弟。 “学生怨之,颇有喧谤”,学生都对他颇有怨言。

几个学生一合计,就找了个夜深人静的日子,一起在街道上把“校长”打了一顿。这件事后来被唐睿宗知道了,睿宗大怒!立刻名人逮捕了这几个打人的学生,史书上记载“上闻而令所由杖杀无理者”,也就是说直接杖杀。

杖杀是什么意思?那可不是用棍子打屁股就完了。根据《旧唐书·酷吏列传》记载:“笞罚人畏其不死,皆杖讫不放起,须其肿愤,徐乃重杖之,懊血流地,苦楚欲死”。这段如果直白翻译过来,过于残酷和血腥,简单来说,就是行刑者先把犯人的臀部慢慢打肿,然后再下重手,最后这个人就血流遍地,最后痛苦至死(想想都疼!)。

为什么北方人管谁都叫“老师”,而南方人叫“老板”?

从受人尊敬的称呼到指拥有专业技能的人

在古代,老师的地位这么高,可是到了近代,老师的形象遭到了断崖式的崩毁。

19世纪,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何子渊在《学生操行规范》里面,正式将教书育人者定义为“老师”。带来的一个变化,就是人们开始把老师当成了掌握某种专业技能的人。

本来,这是一件好事,“老师”的称呼变得更纯粹了。但是,世界变化快。没想到,到了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等反传统的运动。

新文化运动时期,像蔡元培这些人,就开始站起来高呼,要创办“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学校,推行培养人格完善的教育,也就是说,学生不仅仅要有一项专业的技能,更要具备忧国忧民的情怀。

为什么北方人管谁都叫“老师”,而南方人叫“老板”?

学生们有了独立的人格与自由的思想,有了激进的情绪,对于大部分具备专业技能的老师,尤其是那些保守者们,都开始抱以蔑视的态度。原本“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成为了他们反对、打倒的对象。

据说,在“五四运动”爆发之后,学生反对老师、反对学校的运动层出不穷。学生搞运动有一个普遍的规律,那就是这些运动往往都发生在期末考试之前。这样的话,大家就可以不必期末考试,或者下学期再考。更有甚者,就因为课堂讲义复印要加两毛钱,就引起了学生们的不满,直接罢课反对老师。

老师的尊严,在激进学生的眼中,不断在贬值。

虽然老师的地位在不断下降,但人们仍旧认为,掌握某一方面技能的人,仍旧能配得上“老师”这一称呼。

1949年解放之后,人们通常会把产业工人、司机等从业者称为“师傅”。

改革开放之后,“师傅”就显得过于“土气”了人们提起“师傅”,总会想起带着套袖,在工厂车间里忙前忙后的中年男人的形象。用“师傅”指代女性,更显得不伦不类。于是,“老师”这个词就再次活跃起来。

为什么北方人管谁都叫“老师”,而南方人叫“老板”?

进入21世纪,“老师”这个词的意义变得更加多元起来。尤其是随着恶搞动漫《日和》的横空出世,老师变成了“老湿”,还成为了网络流行语。后来,宅男心中的女优们,也被广大网友们亲切的称谓“老师”。

有人说,这是对“老师”这个词的不尊重,甚至是一种亵渎。我倒是觉得,这无非是一种称呼而已。就如同“前辈”、“先生/女士”一样。

不过,人们对“老师”一词的滥用,是不是让人们对老师这个职业不尊敬,我不知道。但是,我觉得,现在我们过于把学校的老师当成教授某种职业技能的人,而忽视了老师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通过言传身教去塑造我们的价值观,重塑我们的心灵和思维方式。

如果今天的老师都能够跟古人学习一下,把自己当作塑造学生心灵的人(事实上,我们从小学到大学,几乎都是在学校度过,我们的成长与老师息息相关),那么现在的师生关系或许会和谐许多。

为什么北方人管谁都叫“老师”,而南方人叫“老板”?

称别人“老板”不是说你土大款,而是说你有品位

如果北方人喜欢管大家叫老师,那么如果你到了南方,听到最多的称呼一定是“老板”。

我们一说到老板,总给人的感觉是“土大款”。其实,在古代,老板可是指很有文化的人。

老板的“板”,繁体字写成“闆”,门中有品是为“闆”。以前,“老闆”特别指那些生意做得很大的人。经商者有品,这个品既指品味,也指诚信。“经商必以信”,没有信,最后的结局只能生意失败。“老闆”这个词最早只是经商者的敬语。

在古代,经过了宋元明时期之后,因为北方土地的逐渐凋敝,南方兴修水利之后,渐次成为了中国经济中心。江苏、浙江等地成为中国经济中心。钱穆在《国史大纲》里面说:“天下的租赋,江南居其十九。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苏、松、常、嘉、湖五府,又居两浙十九。而苏州尤甚”。

南方沉重的赋税,地少人多,让不少人开始放弃耕种,通过经商赚钱。于是,商业大兴,从事漕运、丝织业者不计其数。南方地区,渐次成为了商业繁兴之地。

为什么北方人管谁都叫“老师”,而南方人叫“老板”?

遍地“老闆”的景象,早在明代之后,就已颇为普遍。后来,“老闆”又出现了一个别称,那就是“老办”。“老办”更多的是指那些做小买卖的人,自己亲力亲为去进货卖货的人,像我们现在的小个体户。相反,“老闆”更多的是指那些做决策的人。只不过,随着后来我们使用简体字,“老闆”与“老办”就都有了统一的说法,那就是老板。

在以前,南方人之所以喜欢称别人为“老闆”。他们觉得,这是说你有品位,有派头,有能力。远不是现在很多北方人所认为的,是语带讥讽,认为你只有几个臭钱的态度。

为什么北方人管谁都叫“老师”,而南方人叫“老板”?

不过,时过境迁,现在人们已经忘记了“老闆”的原意,而只记住了老板就是土大款。当然,随着商业经济的繁荣,老板这个词现在也更趋向于褒义了——尤其是在南方沿海城市。

今天在杭州这种“淘宝之城”,生意人聚集的地方,你听到人们对别人的尊称,也往往是“老板”,而不是“老师”。这一点,和北京完全不同。

有意思的是,杭州最大的老板马云,却在今天宣布要当老师了。

为什么北方人管谁都叫“老师”,而南方人叫“老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