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之古城高邮

写《东北之行》在头条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喜欢我,我也喜欢大家。很多朋友说文章没看够,还想继续看,我会继续写,空档期我把以前写的文章,不论好坏都整理搬运到头条来,以后头条就是我码字的家了,还请大家多多支持,多多点赞、收藏、转发,提高文章热度,让更多的喜欢我文字的人看到,谢谢了。

以前,别人跟我提到高邮,我只会想到冒着油的高邮鸭蛋,别无他物。今日随一帮美女去了趟了高邮的古街和湿地公园,顿感以前对这座县城的认识是肤浅。

这是一座古城,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2241年建城史的古城。史称江左名区、广陵首邑,为帝尧故里、尧文化发祥地,是江淮文明、邮文化重要区域。早在7000年前,我们的先民们就在这里刀耕火种,繁衍生息。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这是一座“邮”城,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3年在此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别称秦邮,华夏一邮邑,神州无同类,是中国两千多个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

高邮和我以前走过的窑湾古镇、邵伯古镇一样,都是运河边上因为运河的水运而繁荣的地区,但高邮比窑湾和邵伯更大一些、更古老、更厚重一些。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房屋的建筑在构造上,特别是房顶的设计上特别讲究: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古时,送邮件的驿卒暂居的房间。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马可波罗与高邮的故事:

扬州之古城高邮


典型的南方锅灶: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古运河邮路:

扬州之古城高邮


蒲松龄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院子里的下水道盖子:

扬州之古城高邮


讲究的瓦沿: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如果能在这样的小院子里住上一住该多好~

扬州之古城高邮


砖雕:

扬州之古城高邮


门关: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古街上正在淘米做饭的老奶奶:

扬州之古城高邮


高门槛里的金属环: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要发芽的榆树:

扬州之古城高邮


带着年轮的树墩:

扬州之古城高邮


高邮的水多的超乎我的想象,下面是湿地公园里的植物和水杉树: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对了,高邮还是文学大家汪曾祺的故乡。说起来高邮古街可能没有扬州东关街繁华、热闹,可是给高邮的古街似乎比东关街更老、更古朴、更厚重,或是因为东关街更多的是与明清文化有关,而高邮的文化却一直可以追溯到先秦,又或许是因为因为没有被过多的关注,然后就保留的比较好吧。

有空该到这古街上慢慢的走一走,更全面的感受一下汪曾祺文字里的古高邮。

刘静 2018.3.8 于扬州

刘静,1980年生于山东省胶州市里岔镇,2003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现居江苏扬州。2016年出版乡土随笔集《小时候》,2017年出版青春爱情小说《毕业在东,爱情在西》,2018年出版植物科普《妈妈教我认植物》。


扬州之古城高邮


扬州之古城高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